赤峰学院学报
JournalofChifengCollegeVol.22No.5
Oct.2006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赵宏亮,赵闽江
(赤峰学院 体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能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
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目标,无论是实施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在目标引领下,通过对目标的分层与细化,一步一步地实现分层目标,逐步达到实现课程的终极总目标.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家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七步教学法.
1 提出探究性问题
文章编号:1673-260X(2006)05-0137-02
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老师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用
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体育教学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为什么?大家都清楚,学生喜欢的体育内容,我们体育老师没学过;我们体育老师要想教会学生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新的思路: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攫取内容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开始我们的教学.首先要使体育教学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他们参与进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活动能力,然后逐渐形成一些运动习惯,直到能够独立追求自己健康的生活目标.
“参与”就是新课程的切入点.不了解新课程的人往往用习惯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认为体育教学的切入点应该是正规的教材,没有教材怎么上课?甚至认为:“即使是那些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只要对学生有利,就应该坚决地上.”这种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式没有看得人的因素,并且不以学生为本,强调狭隘的学科本位,强调用技术来健身.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早已在多年的实践中被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积极因素被调动起来,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
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学生,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出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中,用
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
入手,引发学习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是怎样跳的?同学们可以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摆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等等.
2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而不是采取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去服从.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
137
新课程的实施,紧紧抓住了学生这一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教学之中应该是最佳的切入点.
3 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取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技巧上各显神通.②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
4 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5 导向价值
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形成价值观念,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铺垫,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对运动技能作用的认识,对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的作用产生认同感等.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6 自我评价
138
用1—2分钟的时间来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能力.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7 思考与练习
让学生课后加强对本次课的思考与反思,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体育对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并通过每天的课外活动对所学动作、内容进行生动活泼的复习,以加强学生记忆、提高动作质量.教师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这种课堂教学,关健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强化思维为训练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努力从时间上确保学生们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课堂上强化探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课下的探究也就有了示范、基础和条件.
事实上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将客观的、显性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隐性的、潜在的体育兴趣、意识、情感、能力、习惯的形成糅合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我们确定了从人的兴趣出发,到运动技能学习、至体验运动乐趣、再到形成体育价值观这么一个完整的建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心理过程为体育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提出探究性问题,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思考和学习的热情.然后,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运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化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当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后,就转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简单的动作到动作的形成,让学生整体地自主地接受和学习,在游戏和比赛的练习活动中掌握技术.在学生技术掌握到要求的水平后,再开展各种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失败与成功、身体疲劳与心理快乐等不同的情感变化.再后,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指导学生利用体育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和体验,逐步形成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懂得终身体育与自己人生幸福的关系.(责任编辑 白海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