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劳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走出 “以 读” “以讲代练”的误区 ◎潘艳玲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以讲代读”、 了一些基本的语文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在语 “以讲代练”的误区。到底如何才能走出农村初中语文教 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学为主”的环境,指导学生自读 学的误区呢?笔者根据徐州市教育局出台的“学讲计划” 语文教材,自觉学习他们能自行掌握的知识。小学应该如 此,初中更应该如此。这样做,能顺应学生对母语自然习 得的天性。 的要求进行了实践,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对策。 一、学生按教学目标主动自读 学生在小学阶段时学习了汉语拼音和基础汉字,掌握 怎样指导学生主动自读呢?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始,教 的效果。 出了“文化教育”的观点,“所谓文化教育,从根本上说 教师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默会知识,这是教师长期积累 就是这样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关注点不再是知识,而是 起来的经验和理论,并且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也是默会知 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不再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为 识。教师可以运用自己默会知识,研究学生的默会知识,在 本,而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不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将学业不良学生与其他学生 学习和掌握现有的知识,从而成为旧知识的接受者,而是 整合在一起,建立有秩序、有规则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 让学生受到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的全面熏陶,从而 实践证明,人为地将学生分为“尖子生”和“差 不仅成为旧知识的接受者,更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其 生”,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业不 实,语文教育就是一种“文化教育”,语文教育作为一种 良学生是鲜活的生命,如果用刻板的应试标准去要求他, 教育形式与文化本是一家,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构成, 那么他们将一无是处。而如果用多元智力的欣赏的眼光去 自然更具有文化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掘语文的文 看待他们,他们会获得自信,从而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的 化内涵,发挥语文教育的“文化教育功能”,密切语文教 风采。作为一个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同学都值得尊重,对 育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有活力的、生活化的课 于那些棱角分明、富有个性的学业不良学生,教师完全可 堂,促进有效的语文差异教学。 以发挥他们正面的价值,引导他们成为有效课堂的积极因 素。学业不良学生不乏有一技之长,在班上有人缘、有号 召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给整个班级注入活力。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寻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思考如何 才能既发展学生们作为人所具有的共同点,又能培养作为 个体而具有的独特性。 (秦小红212200) 徐晓勇 江苏省扬中市扬中高级中学 针对当前教育中教书与育人分离的现状,有学者提 2015.O8 载 税 师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课上或课下),按 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一篇课文,在分析中或分析后练什 这样的环节和要求完成学习任务:1.粗读课文。看明白课 么,怎样练,练到什么程度,都要认真探讨。文提示后,认真默读课文,读后能说出课文大意。2.细读 (一)师生共同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听、说、读、写 课文。边读边查工具书,边制订生字表、生词表和文学常识 训练目标。对这些目标,师生要认真研究,牢固掌握。如 表。制订生字表,要注准字音、简析字形;制订生词表,要 新课标对阅读能力规定非常明确、具体,师生要在课上课 解释词义,简析重点语素;制订文学常识表,要注明该课文 下时时对照,严格按照目标授课和训练。 中涉及到的重要作家的姓名、称号及其代表作,注明文学范 畴的有关概念。3.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朗读,课内 ’’(二)师生共同掌握听、说、读、写训练要点。比如 “阅读能力”中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的训练要点都要 {。 ; 一一老师进行检查。课下最佳朗读时间是早自习 朗读要读准字 音,掌握好停顿,要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要“口诵心 惟”,要在朗读中体会词语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落实到位。 (三)听说读写训练在课文分析过程中要水乳交融地 进行。比如朗读训练,应与课文分析同时进行。朗读i)il练 以上自读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互查互测。上 同其他方面的训练一样,是以做好指导为前提的。 述任务圆满完成以后,老师才能进行课文分析。 二、教师按教学目标精要讲解 全文分析之前的朗读主要起示范作用。文学性强的 课文,宜由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以使学生抓住线 完成上述自读任务,还只局限于对课文“表”的认识 索,弄清结构,体会感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受到情 阶段,要达到由表及里的认识,还须在教学目标的导控下 调感染。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出朗读的基凋。 对重要的问题和较难的知识点集中研讨,在研讨过程中适 逐段分析过程中的朗读指导与训练要抓住重点,分析 当讲解。学生自读基础上的讲解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目 讲解到位。各段分析之前,一般指派学生朗读,要求他们 标明确,二是准确精要。 读得正确、清楚、流利。读后,教师首先要指出读音上的 所谓“目标明确”,就是不能泛泛地讲,要严格遵照 错误,并讲解错误的原因,再引导学生理解字义的不同, 原订目标讲解。为出示目标方便,可把目标问题化,把它 最后,教师要指出重音上的错误。 作为分析课文的导引来出现。如初中语文《荔枝蜜》问题 全文分析之后的朗读指导与训练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化的目标:1.划分段落,用四个字概括各大段段意。2.说 做到以点带面。全文分析之后,一般也由学生朗读。主要 说开头写不大喜欢蜜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说说②③ 是要求学生对分析讲解过的东西进行综合整理,在头脑中 ④段分别写荔枝林、荔枝果、荔枝蜜和表达中心思想有什 形成完整的概念,产生感情的共鸣。 么关系。4.划出⑥一⑨段的层次,并用两个字概括各层意 思。5.标出对蜜蜂描写的语句,并说明赞扬了什么。6.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想走出“以讲代读”、“以讲 代练”的误区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老师只要认真学习新课 说说⑩段写农民插秧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7.说说 程标准,践行徐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学讲计划”,勇于改 ⑩段设梦在文中的作用。 所谓“准确精要”,就是在目标导引下,学生应该 革,大胆实践,笔者相信,最终一定会走出这个误区。 “说出”、“做出”、“划出”、“写出”而实际说不 准、做不出、划不对、写不好的地方,亦即对“最近发展 区”要进行恰切地讲解。对于以释疑解惑为目的的讲解, 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以点睛升华为 目的的讲解,要准确性、概括性极强,力求做到一语中 的、一言穷理;对于以归纳总结为目的的讲解,要抓住主 线、扣住文眼、有机联系、迅速收拢,揭示出文章主旨; 对于以指导训练为目的的讲解,要像体育教练那样,讲明 方法和要领,做到要言不繁。 三、师生按教学目标扎实训练 精讲多练是一条久经验证、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钱 梦龙老师就把“练”称作教学的“主线”。通过“练”, 莹学生所学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通过“练”,学生所学 2015.08 (潘艳玲江苏省新沂市邵店中学2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