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民族传统审美与中国设计

来源:知库网
◇科技论坛◇ 科技一向导 2013年26期 汉民族传统审美与中国设计 张正宇张思历秋晨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摘江苏徐州221 1 16) 要】汉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导民族,其在审美上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审美倾向,这种由复杂内部元素构成的审美系 统,无论是在古代或是当今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设计若是想走向国际,必须借助这庞大的系统。 【关键词】审美;汉民族;设计;发展 1.汉民族传统审美的发展 上发展出异于鼎的风格.其造型大气而不失飘逸.似飞燕轻盈.却又不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中.汉民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这 失沉稳 这两种器物无不体现当时汉民族的审美倾向.由于宗教和礼 那个时期包括建筑.文字.服饰都带有如青铜器般独特的神 种主导地位并不是一种排他性的存在.而是以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 制的关系.秘感.但是这种神秘感并不会显得刻板和生硬.相反却很有亲和力.这 也”的亲和力融合,同化其他兄弟民族.从而主导中华文明的发展。 在文明的不断积累过程当中.汉民族也发展出一套不断变化发 也是汉民族原始审美的体现 在这之后.汉民族又发明了瓷器.这使得中国的设计在世界上大 展且一脉相承的审美系统.以最能体现大众审美倾向的服饰为  例——从汉代庄重大气的曲裾再到唐朝热情奔放的大袖衫:从宋朝 放异彩.汉民族的审美能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瓷器的材质温润细腻.优雅清新的襦裙再到明朝华丽多变的袄裙.各朝代的汉民族总是能 色彩优雅大方.且与书法绘画和谐相融.这些都只有在汉民族独特的 瓷器上的书法艺术何尝 在前朝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并融合其他民族的特点.发展出独具特 审美系统下才能完美呈现 值得注意的的是.其与当今的的字体设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 色的审美格调,这其中,尤以唐朝为甚。在唐朝,汉人着胡衣,胡人着 不是一种特有的中国设计.汉服.各种审美情趣在长安并存.汉民族以特有的大唐精神胸怀世 及,尤其是草书书法艺术,笔意奔放,体势连绵,虚实浓淡之间,便将喜 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跃然纸上,单看某处 界,心容四方。 但整幅纸面却浑然一体.高度和谐。这与汉民族对自然之美. 这套独特的审美系统中,最关键的便是一个“和”字。从《易经》开 不觉奇.和谐之美的追求有着莫大的联系 始.古代先哲便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并以此贯穿整个中国艺 随性之美.不过要论对现代设计贡献最大的中国设计.那就莫过于明代的 术文化史。这种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并不是单一元素的存在,而是  由复杂的内部系统相互支撑互补构成的——阴与阳.意与实.局部与 家具设计了。这种榫卯结构的家具不用任何胶和钉.材质雅致细腻.是汉民族设计能力的体现和结晶.至此,中国的设计 整体,本源与衍生,同构与共鸣等。所以在讨论汉民族的审美倾向或发 造型浑厚大方.展规律时.我们不能很明确的给出一个标准.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历史 已经开始向功能主义发展.汉民族的审美倾向也越来越接近现代 人.遗憾的是.由于清朝兴起的装饰主义.这种审美情趣并没有一直 中窥得个中的联系 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的发展变革最能体现汉民族的 延续下来。 审美的发展与变革。对汉字的创造,许慎提出“六书”,且这六书者.象 3.汉民族审美与中国现代设计的关系 形为本.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演变成现在的表意文字.完成了从具 现代设计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每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 象到抽象的蜕变.反映了汉民族对抽象的把握能力。这种能力也在绘 同.造就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在习惯和性格上的差异.从而发展出 画中有所体现,如国画中对云雾的描绘,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淡墨几 具有当地特色的设计风格.如温暖柔和的北欧风格.理性实用的德国 笔便将云卷云舒变幻莫测的意象变现出来.这与日本浮世绘中将云简 风格.细腻雅致的日本风格。 单的几何线条化有本质的不同,这也体现出两民族在审美上的差异。 中国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理应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但是为什么 不仅如此.汉民族还把这种可感而不可见的”写意“之美运用在了诗词 中国现代设计在国际不具有辨识度呢?这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有 歌赋的创作当中,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语言讲究“文采”二字,其对仗之 关。明之后,做为中华民族主导民族的汉民族在审美上受到了抑制,文 工整.意境之优美,形式之统一.在整个人类语言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 化艺术较前朝并没有长足的发展.而由于设计与文化艺术之间的紧密 有的.这也是汉民族在审美中追求形式上的整体统一.局部呼应的体 联系.导致了设计的停滞不前。清末又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动荡,更没有 现。另外在建筑领域.汉民族也颇有自己的审美见解,无论是唐代的大 机会好好发展中国的设计。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成了发展 气雄浑.还是宋代的纤巧细腻,或是明清的精美华丽都是汉民族在对 中心.现代科学技术成了教育的重点.艺术与设计被暂且搁置到了一 建筑审美的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不同朝代的建筑可能在气韵上有所不 边 但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特色的设计逐渐收到了重 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木构架结构的建筑始终体现着汉民族对自 视.不过怎样的设计才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呢? 对于这个问题.太多人走人了一个误区.认为将中国元素简单拼 身。对自然的和谐追求,其无论是在色彩上,结构上,布局上或是规模 上也与同为木构架结构的日韩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审美上的差 凑在一起便是中国的设计.或者一味地模仿同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设 异也就造就了日后东亚各国在设计上的不同表现 计.更有甚者干脆搞起了“复古”。其实真正优秀的中国设计,还是得回 归到汉民族传统的审美中来.关键不能丢了韵,失了意。如董阳孜的作 2.汉民族审美对中国古代设计的影响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设计.当然这个问题见仁 品.在构图上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在气势上任然保留汉民族对和谐之 见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释.词典中的释义是“设计是把一种计 美的追求.书法线条通过粗细深浅的变化.竟也像国画般有了三维空 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间意境的表现.如果不是对汉民族传统审美有很深度的认识的话.是 汉民族的审美起着怎么样的作用?我们从一些文化成果方面可以做一 绝对写不出来这样的作品的:再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并没有将 中国传统的纹饰图案刻意堆砌.而是将篆刻的气韵融入到会徽的设计 些说明。 让人觉得大气有底蕴 早在先秦时期.汉民族的祖先们便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这种 当中.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年轻的 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炊器、食器、酒器、 设计师也开始从其中汲取养分.好的设计作品一件一件地走向国际. 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这其中的代 同时也回过来反哺国人的审美能力.这也是当代中国设计的历史使 表鼎和爵.以其独特的造型,神秘的纹饰成为我国古代设计的典范。美 命——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以一种“六经注我”的思想境界提升自 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 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而爵也在三足的基础 己。Q 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