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五彩池〉〉。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五彩池〉〉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是在学习了〈〈桂林山水〉〉、〈〈走进丽江〉〉两篇课文后的又一篇写景文章,在地位上与上述两篇课文并列。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的课文,已对本组的知识重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无论是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讲,〈〈五彩池〉〉都是一篇重要的课文。该文既对本组的教学重点进行了巩固,又为学生自学类似的课文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学生的实际及阅读课“减负提质”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五彩池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池水能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并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景色。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2点教法:
首先是朗读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
接着用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意义建构有重要的作用。于是,在教
学中我运用了动态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播放五彩池录像,欣赏五彩池的图片,以课文第2、3自然段作为解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说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白菜,更重要的要交给学生白菜的种子。这样,学生一辈子才有吃不完的白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本课我采用以下学习语文的方法:
1、直奔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2、问题教学法。 3、读文章,想画面法。 4、情感体验法。 三、说课件设计
针对课文特点,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一个采用幻灯片形式纯展示型的课件。在课件中我运用了文本、视频和图片等素材,为学生学习《五彩池》创设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同时,我还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我设计一张静态的五彩池的美景图,接着展示动态的录像,让学生感受五彩池的美景。在教学文中的重点句子时,也插入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景色,帮助学生理解五彩池的特点,感受五彩池神奇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课文时,我分以下八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探奇。
俗话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我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导入新课。首先设计一张静态的五彩池的美景图,(操作显示)加上声情并茂的导语把学生带到五彩池;然后通过展示动态的录像,(操作显示)让学生感受五彩池的美景,从而自然地引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为了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精心设计了三个预习提纲:(操作显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识记字形。 2、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
然后我根据学生的质疑,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操作显示) 课件呈现:
A、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的。
B、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整体感知课文,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
通过多媒体,卡片等方式准确认读生字新词,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体现由整体——部分——整体,突出了字词训练,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 (四)欣赏美景。
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如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我主要让学生抓住以下三个句子去体会:
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操作显示)我引导学生从 “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两个词语,去体会水池很多。
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操作显示)我从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去体会水池很美。在引导学生体会五彩池的美时,我通过范读、抓关键词读、配画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句子C:“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操作显示)我指导学生从这个句子去体会水池的形状很多。在让学生体会五彩池的形状时,我先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除了这些形状外,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然后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训练他们的想像力及说话能力。 (五) 深入探究。
我通过让学生边看边读的形式,先引导出一个问题:“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等颜色来呢?”(操作显示)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最后得出池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操作显示)
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
2、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3、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六)总结
本文通过介绍彩池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多方面,突出了五彩池的神奇美丽。 (七)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操作显示)
目的:为了让学生再次感受五彩池那美丽的景色,掀起学生诗意般的情感波涛,振奋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次播放五彩池的录像,让学生进入情景,体会情景,在美的氛围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 (八)动手实践,拓展延伸。(操作显示)
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目的:通过当小导游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 五、说作业。
在网上搜索欣赏五彩池美丽的景色,然后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操作显示)
目的: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信息媒体获取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为了体现教学思路,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操作显示) 数量多
大小不一
五彩池 形状各异
成 因 阳光折射 (颜色)
这一板书言简意赅,既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又能恰如其分地列明教学的重难点。
好了,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神奇美丽
《五彩池》说课
一、说教材
《五彩池》这篇精读课文是小学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主要讲了“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祖国热爱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5段,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个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确定的。课文中作者既记叙了五彩池的特点,又介绍了池水形成不同颜色的原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理解比喻句的好处,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想象,表达能力。本文语句优美,比喻准确、形象,适合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因此确定了教学目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
第二课时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优美语句,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教学难点是: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说教法
a) 以读代讲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五彩池》是一篇景色非常优美的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在读中感悟”,通过轻读、默读、品读、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
b) 情境创设法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选择、自主实践,最终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如课前我就用写广告词作悬念,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课文,在感受了五彩池的美之后,有感而发,创造性地编广告词。在引导学生感悟五彩池的特点时,又借助多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很快读懂文本,并激发学生喜爱之情。
c) 图示法
要了解五彩池池水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就出示阳光折射的图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然后联系“三棱镜”知识,通过学生解说就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三、说学法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本课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会学,决定采用“看图说话——读文品词析句——想象练说”等方法逐步深入学习,达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感情的目的。
四、说程序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借旅行社的朋友之名邀请学生帮助设计宣传五彩池风光的广告词,激发学生要发解五彩池风光的欲望。 ㈡课件辅助,整体感知。
教师通过配乐播放收集的有关“五彩池”风光的图画,让学生亲临五彩池,掀起了对五彩池向往的热浪。 ㈢朗读体会,赏析句子。
1、抛出问题,直奔重点,通过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2——3段,用“———”划出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 2、自然过渡,反馈句子。 3、品读,赏析重点句子。 ㈣探究学习,了解原因
通过课件展示,运用解说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五彩池池水形成不同颜色的原因,进而激发感情,练习说话,学习最后一段。 ㈤课后延伸,练习迁移 1、写广告词。
2、写份《关于如何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见稿。
板书设计】:
形状奇
五彩池 颜色美 美丽 神奇
原因妙
《五彩池》说课稿
《五彩池》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藩去旅游,在
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聋校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综合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网上合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依据本年段学生已有知读的情况,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准,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感受语言美,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我预设本课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整体感知,品读赏析。 第三课时巩固知识,完成练习。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网上浏览,整体感知
请学生浏览五彩池的美景,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看到。从而引出:五彩池是多么的神奇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五彩池的神奇的?的问题让学生来回顾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让学生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五彩池神奇的有关语句并进行品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体会:“只见曼山遍野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好像是铺展在巨幅地毯上的宝石。”等句子。在品读后,教师顺时激问:“五彩池真是神奇啊,除了这些,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呢?”的问题导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朗读,在欣赏精美的画面来体会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和美。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呢?”让学生分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水池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在进行交流品读,再次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三、创设情境,情感共鸣
五彩池真得太神奇了?为了让学生从内心再次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我再次展现五彩池的风景画面,让学生跟着画面朗读课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不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四、创新运用,展现个性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请学生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吸引游客来旅游。并以导游的身份为游客介绍五彩池”的练习
网上搜集反映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举办《祖国山河美》电子小报。 五、板书设计 数量 形状
3、五彩池 大小 在人间 (神奇) 颜色 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