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津市西青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知库网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学习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

以下选择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到答题卡里。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点点黄晕(yū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三妹便怂(sǒng)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C.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ài)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dǐng)沸。 2. 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 B.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前仆后继奔向田野。 C.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 D.鸟儿总是唱着嘹亮的歌,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 3. 下面文段“ ” 内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生命能不能合成?未来世界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A.? 。 B.? ! C., ? D., 。 4. 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①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②“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已沉淀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如今,③它们分别被赋予为民服务、创新发展、艰苦奋斗,④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长盛不衰的强大基因,揭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A.① B.② C.③ D.④

5. 选出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中,“杨花”且“落尽”点明时令,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C.次句直叙其事。“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阅读《猫》选段,完成6~8题。(10分)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6. 请联系前后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7. 选文第⑧段—第 段三次写到“我”的愤怒,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⑧段的“愤怒”是因为“我”确信花白猫咬死了芙蓉鸟。 B.第 段的“怒气冲天”是因为花白猫在安详地吃鸟腿。 C.第 段的“愤愤的”是因为花白猫悲楚的叫声代表着反抗。 D.这三处描写中,“我”的愤怒在众人的应和下一次比一次强烈。

8. 根据文意,运用“因为……所以……”完成对“芙蓉鸟事件”前因后果的概括。(4分)

因为“我们”一家①_________ ,加上它平时②_______ ,事发后它又③ _______ _,所以当一只芙蓉鸟死去后, “我”立刻作出了判断,最后还④_______ _。

阅读《狼》,完成9~11题。(9分) 狼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 驰担持刀 驰:解除、卸下 C. 一狼径去 径:直径 D. 前狼假寐 寐:睡觉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①段点明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狼的数量,这是故事的开端。 B. 在屠户与狼的斗智斗勇中,共有三次交锋,惧怕、对峙、奋起杀狼。 C. 全文的高潮在第③段,屠户由被动转入主动,与狼形成相持局面。 D. 最后一段是议论,点明主题,表现人的智慧与力量终将战胜恶势力。 11. 将文中划线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第 Ⅱ 卷 (共40分) 注意事项:

请将第 Ⅱ 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第 Ⅱ 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 将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

(1)东临碣石, 。 (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子曰:“ ,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6)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7)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8)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7分)

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④,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⑤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⑥,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侍郎:古代官名。 ②绂(fú):李绂,人名 ③赀(zī):通“资”,钱财。④翻绎:推演。 ⑤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⑥《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少时家贫。 少: (2)无不立对。 对: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

15. 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小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玩泥

宋灵慧

①对我来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

②小时候,家住在村西北角高台子上,台子下是小树林,林子下边是大水坑,这就是玩泥的地方。 ③玩泥,有文玩和武玩。

④武玩男孩子们唱主角,我们是观众。

⑤数了伏的午后,知了们嗓门子贼亮,“知了——知了——”,把大人们叫乏了呼呼睡去,皮小子尥①着蹶子跑到坑边,凉鞋背心扒了,扔到树下,跳到坑里,水鸭子似的扎几个猛子,凫几趟水,玩泥大戏开演了。

⑥坑北沿儿坡缓、黄泥,晒饱了太阳。小子们一字排开,哗哗哗,对着坑沿撩水,泥润了,台子搭好了,猫腰挖起坑泥,头脸身上划拉,两只手小泥板似的,把自己糊得严严实实,嘴巴一张,白牙露出来,黄泥流进去。“噗噗”着嘴边的泥,跑上坑沿儿。坐下,奓②开胳膊,“开车啦!”哧溜——,滑到水里,扎个猛子,再挖泥,再抹。单个开车烦了,就开火车。一串泥鳅子排好,领头的喊“火车开了”,噼里扑噜,你推我挤栽到水里。时间长了,坑北沿儿让这群屁股划成了长长的泥簸箕。

⑦既然是武玩,“险情”就常发生,泥里的玻璃瓦片煤砟儿,把腿肚子、腚蛋子剌个口子。血从泥里冒出来,划拉划拉,口子浅,继续玩;口子深,跟小孩子嘴似的翻哧着,捋把青青菜来,搓巴搓巴,糊上,再不好,就到奶奶大娘家,要点消炎粉撒上,坚决不能叫爹娘知道。玩儿一夏天泥的孩子,黝黑油亮,铁打的一样结实。

⑧文玩儿,是我们女孩子和小男孩的事儿。

⑨小树林东面是聋子奶奶家,门对着坑,穿堂风一刮,门洞忒③凉快。聋子奶奶房后是一条大沟,红胶泥出名。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就算挖来,也是生的,一个瓣儿一个瓣儿的,得蘸着水,在硬地方摔,熟了才能玩儿。聋子奶奶门洞旮沓④有个瓮碴子,扣着旧盆,到夏天,里面就是奶奶给摔熟的胶泥,一条条的。我们坐在地上,守着块儿废青砖,啪唧,啪唧,边摔边捏,聋子奶奶坐在门洞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蒲扇看。

⑩打啪儿,也叫拌破锅。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

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俩人一对儿,给对方补,破洞越大,赢的泥越多。太小的孩子,摔不破,输没了泥就哭,聋子奶奶就从破瓮里拿一块哄他。 刻模子也有输赢,但不是输泥。模子是砖的,跟小镜子差不多,从集上买,好几分钱一块儿。翘尾巴的狗,叼鱼的猫,大眼睛蜻蜓,花盆里的花……揪一块儿泥,抟圆,拍扁,扣在模子上摁,捏,刮,慢慢揭开,图案刻在泥上,模子就成了。摆在墙根下晾干,就拿去“赢”东西。“拾柴火换模儿……”串街小贩似的喊几声,伙伴们就跑到树林捡柴火。模子按好坏论价,这个换干棒儿,那个换软柴。

聋子奶奶看我们玩泥,蒲扇摇着摇着就打盹儿,盹儿打够了做针线,针线做够了就跟我们捏泥人。聋子奶奶啥都会捏,孙悟空,手搭凉棚的,吃桃子的,举着金箍棒的,还有猪八戒、唐僧,《地雷战》里偷地雷的……聋子奶奶捏着泥人还讲故事,说世上的人都是泥变的,从前有个奶奶,捏了好多泥人,一吹气,泥人变成人了,怎么有瘸腿瞎眼的呢?不能怪捏娃娃的那个奶奶。贴一锅饼子火候还不匀实呢,有没饹馇儿的,还有糊了的,还不都一样吃啊。

我教了三十多年书,自以为读书很多,可这几年总觉得,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如今,水坑没了,村里的孩子不玩泥了吧?他们还是从里到外,铁打的一样结实么? (有删改)

【注】①【尥(1iào)】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②【奓(zhà)】张开,③【忒(tuī)】太。④【旮旯(gǎ lá)】指角落。

16.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玩泥”为叙事线索,把“武玩”和“文玩”两种玩泥方式紧密串连起来。 B. 第⑥段运用“噗噗”“哧溜”等拟声词描写“玩泥”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 第⑦段写武玩“险情”常发生,孩子们坚决不让爹娘知道,是怕爹娘打骂阻止。 D. 第⑨段“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点明孩子们在门洞“武玩”“文玩”的原因。 17.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从修辞的角度,2分) (2)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从加点词的角度,2分)

18. 文章结尾说“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聋子奶奶有哪些“学问”?请简

要概括。(3分)

19. 开篇作者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除了“乡愁”外,“玩泥”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五、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一)综合性学习(7分)

某学校初一(8)班“文学部落”社团,开展“我与读书”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20. [活动一]“调查名著阅读”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对班级40名同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5分)

阅读情况 没读 只读序言 读了部分 重点选读 专题探究 精读与跳读 《朝花夕拾》 8人 3人 10人 6人 6人 7人 《西游记》 2人 1人 18人 4人 8人 7人 (1) 表格中两本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2分)

(2) 关于班级名著阅读情况,从上表中得到什么结论?(20字以内,3分) 21. [活动二]为了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名著阅读中,社团负责人在教室里选择一角作为文学角,用来展示同学名著阅读成果,请你给文学角取个名字(不超过5个字),并说说理由。(30字以内,2分) (二)名著导读(4分)

22.在名著《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向孙悟空传授的是技法和本领,唐僧对孙悟空进行的是人生的指引。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唐僧对孙悟空的教育、影响。(4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

的开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曾有过急切盼望。

请以“我盼望________”为题,并以“盼望着,盼望着……”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②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1~4题,每题2分;第5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B A C D

6. (3分,意对即可)画线句表现了妻对芙蓉鸟的关心/喜爱,(1分)与上文花白猫在“我”家的若有若无形成对比,(1分)也为下文芙蓉鸟死后妻的难过愤怒交代了原因。(1分) 7. (3分)A

8. (4分,每点1分)①都不喜欢花白猫②常常跳到桌上凝望鸟笼/对这两只黄鸟似乎特别注意③好像在(露台板上)吃着什么④用木棒打了它一下/用木棒把它打出了家门

9. C(3分) 10. C(3分) 11. (3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错漏字不给分。

12.(1)以观沧海(2)江春入旧年(3)正是江南好风景(4)温故而知新(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非淡泊无以明志(7)小桥流水人家(8)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3. (2分)(1)年幼(2)回答

14.(2分)(他的)同事拿出书架上所有的书,抽选内容来为难他。

15.(共3分)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1分)“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天性聪慧;(1分)“无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1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6.(3分) D 17. (共4分)(1)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胶泥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胶泥粘性强的特点,表现出挖胶泥的不容易。(2分)(2)准确生动地动作描写,写出了孩子们打啪儿的全过程,表现了孩子们玩这种游戏的熟练程度。(2分)

18. (3分,答出3点可得3分)会胶泥;会做针线;会捏泥人;会讲故事;懂得人生道理,能用宽广的心胸来对待生活中的不完美。

19. (4分,每点2分)对童年生活及乡村风土人情的怀念;对乡村自然风光消失的遗憾(或痛惜)。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一)(共7分)

20. (共5分)(1)(2分)鲁迅(周树人) 、 吴承恩

(2)(3分)示例: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答出两处划线的取分点,语句通顺即可得3分)

21. (2分,名称、理由各1分)示例1:悦读角,理由合乎题意即可。示例2:“读”占鳌头,理由合乎题意即可。 (二)(共4分,合理即可)

22.示例一:教育孙悟空,心怀善念。(2分)师徒二人在取经路上遇到六个强盗拦路,孙悟空将他们全数打杀,唐僧认为他们罪不致死,训斥孙悟空,并劝他不要一味伤生。(2分)

示例二:教育孙悟空谦虚谨慎。(2分)在孙悟空欲向僧人炫耀锦襕袈裟的时候,

唐僧教育他,不要展示自己的财富,不要与别人攀比富贵。(2分) 六、(50分)23.作文 参考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作文评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