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堂导入环节中常见的几种不良表现

来源:知库网
课堂内外

2014-02

课堂导入环节中常见的几种不良表现

文/张立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具体到每位教师身上则会因人因课而异,可以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好的导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为知识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带着跃跃欲试的强烈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使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说明了导入在教学中的突出作用,绝对不是可有可无,更不可随意处之。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仍有很多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上处理得不够精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喧宾夺主型

上课伊始,教师为完成主要知识目标学习,确实设计了切合教学目标的导入语,但却颠倒主次,拖沓冗长,而部分学生在此段时间内注意力已发生了转移,教者做了很多无用功,使学生真正用于探究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过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随心所欲型

有不少教师备课不细,或根本不备课,上课无导入却堂而皇之地说:“我这是开门见山,更能直奔主题。”其实这样做是对学生的极端不负责任,更是教师本人不敬业的一种反映,是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求开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教师对如

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不能了然于胸,又怎么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呢?

三、生搬硬套型

有的教师为使课堂环节完整,为导入而导入,这样做反而不如不做。因为它在根本上失去了导入的价值和意义,生拉硬扯造成的后果极有可能将学生思维引入歧途,最终导致课堂低效无功。

四、表演作秀型

这种表现,往往出现在有不少领导和同事出席的公开课、研

讨课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由互联网下载的课件资料稍作处理或根本不加任何修改就全盘照搬,从表面看导入很生动,学生情绪很高涨,其实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教学者并没真正去分析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不能充分整合知识结构,只是散乱无序的简单堆砌,说严重点这样做无非是想给领导和同事演一出舞台剧,其危害程度更大。这是教育上隐蔽的造假,将会使教师产生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心理,失去脚踏实地钻研业务的求实求真精神。

诚然,课堂导入环节中并非只有以上几种不良表现,或显或隐的表现在此不一一列举。若想真正发挥导入环节在教学中的引领激励功能,必须加强学习,去伪存真,精益求精,用新课改理念将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全方位人才的精神实质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镇中学)誗编辑李燕燕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体验争辩达共识实践内化促发展文/高摘

艳要:品德与社会教学,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悟美丑,加快道德认识的内化。关键词:体验共鸣;争辩共识;实践升华;素养生成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中高年级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人格社会化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坚持通过“体验争辩达共识,实践内化促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我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悟美丑,加快道德认识的内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课程目标。

一、生活体验引共鸣

品德与社会教学主张让学生中在生活中学习思品,在生活体验中引发共鸣达成共识。品社中的教材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剧情再现,从中领悟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二、讨论争辩达共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教材,通过讨论争辩活动,可以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

-164-方法。

例如,教学《朋友之间》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讲述和朋友的故事,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他们之间的浓厚友谊;学生自主交流介绍自己的朋友,引导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去争辩,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