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泰国名著《四朝代》与《家》的文学创作的文献综述

来源:知库网


试论泰国名著《四朝代》与《家》的文学创作的文献综述

克立·巴莫是泰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杰出作家,出身王族,早年留学英国,由于出身的关系他的生活一直与政治密不可分,后因政治生涯受挫,这才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创办了《沙炎叻日报》和《沙炎叻周刊》,接连写出了《四朝代》《封建洋殊途同归人》《红竹》等,还编著有中国历史小说《终身丞相曹操》《慈禧太后》等。《四朝代》是克立·巴莫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但在中国和泰国研究《四朝代》的文献并不多,目前笔者搜集到的主要有发表在《思想战线》1996年第2期周婉华写的论文《泰国历史小说<四朝代>中拍怡性格的文化意蕴》作者通过分析拍怡这一女主人公形象来看她性格折射的文化意蕴,周婉华觉得克立·巴莫着力倾心打造了拍怡这样一位典型人物,就是要告诉我们,文化表现为一种普遍性的理念,文化会表现为一定制度制约中的礼仪规范、传统思想和那些伦理道德,必然有时代的制约性。

李健在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总第83期)泰国小说《四朝代》主题论考中得出《四朝代》的主题应是这位具有高贵出身的皇亲国戚,自幼生于皇宫长于殿内的亲王,在封建皇族复兴的50年代初期,写了这样一部篇幅宏大的长篇历史小说,以王宫为背景,以王室贵族为主要人物的作品,无疑会带有歌功颂德的色彩。

四川师范学院的李欧和黄丽莎在《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一期上发表了《泰国现当代小说发展述评》提到了泰国亲王文学家克立·巴莫的著名的作品《四朝代》,这部宏大的作品通过精心刻画展现了曼谷王朝从五世王到八世王四个朝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气势磅礴,在文学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除了这部长篇小说以外,作者的短篇小说等作品也都有着独特的风韵,文章选材都是匠心独具,创作和构思缜密,感情充沛,极具浪漫色彩,以上特点在其另外两部作品《断臂村》和《厨房杀人犯》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位文坛巨匠笔耕一生,为泰国的文学艺术创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泰国当代最杰

出的作家之一。

文学艺术界都对克立·巴莫及其作品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这些作品的分析大多从帕洛伊这一女性形象出发,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只是侧面涉及了男性角色的地位和权力,还没有从正面来分析《四朝代》中的男性形象的作品和论文,因此本论文也正是填补了这一点空白,具有它的创新意义。

在中国,巴金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对于巴金及其《家》的研究可谓是不可胜数。从巴金作品的思想意义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有人在研究,巴金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巴金也一直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对其作品中男性形象的分析也有一些。

如易传礼的《以大哥为切入点看巴金<家>的创作心理》,从作品塑造的大哥的性格与行为,以及作者本人的生活轨迹来分析,巴金创作《家》的最初动机是由于“俄狄浦斯情结”的驱使,作者无意中就把自己的“大哥”看成了自己的父亲,然后又通过《家》这样一部作品间接地来达成杀父的目的。当然作者自身也是既矛盾又忐忑的,对自身的思想行动有深深的负罪感,这种负罪也在作品写作过程中表现为负罪、自虐、救赎等的心理变化。李玲在《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中指出,作家巴金在四十年代以前所写的小说作品,从总体上看都是把男性青年群体作为主人公来塑造的现代的启蒙小说,一般女性都居于从属地位,和那些封建大家庭中的纨绔子弟比起来,她们表现出的大都是无知、不觉醒的,男性依然是主体,居主导地位。她尖锐地认为巴金漠视女性主体性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天使型受难女性的形象塑造当中,巴金赞美盲目从夫、泯灭女性主体意识的封建道德,在圣女型革命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也把女性看成是男性主人公在精神自我拯救时无生命特征的一种抽象符号。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思想,充分暴露了现代启蒙文学和中

国革命文学在性别观念上现代性不足这样的致命缺陷。

黄小珍在其论文《小说<家>长子、幼子形象与传统文化意识》中提到长子高觉新和幼子高觉慧的出现具有很高的文化意味,作为一种国民的劣根性,长子高觉新性格当中丧失了那种人格奴性,和阿Q精神胜利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巴金写高觉慧,也说道我就是要写一个家族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高觉慧的这种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大哥高觉新,也影响了这个《家》中的别的青年人,让他们能够重新看待他们自己、家庭和外面世界,唤醒他们身上“叛逆”潜能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这个封建社会转型的曲折历史,同时也看到了隐藏在我们文化中的变异的新元素。这些不同的新元素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对顽固的旧文化、旧传统、旧礼制等的叛逆,这也正是代表新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我们社会变革的希望所在,是旧文化的终结者。

《家》中觉新的性格与觉慧的叛逆与《四朝代》中的达岸的性格与奥德的反叛精神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是在达岸与觉新的婚姻悲剧中和奥德与觉慧的反叛出逃方面情况极为近似。也很有比较的意义及切入点。虽然在泰国和中国对克立·巴莫和巴金这两位作家都分别有着很多各个方面的研究,但对巴金和克立·巴莫这两位中泰文坛上的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目前还没有见到相关文章,希望通过比较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