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联机器人结构设计及优化

来源:知库网
第8期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年8月 Machinery Design&Manufacture 165 文章编号:1001—3997(201 1)08—0165—03 混联机器人结构设计及优化 米 胡德成刁燕陈章平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hybrid structure robot HU De-cheng,DIAO Yan,CHEN Zhang-ping (Schoo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摘要】针对传统开放手术病人创伤大、微创手术医生易疲劳等现状,设计出一种基于混联结构 的微创手术机器人。为满足微创手术的各种复杂动作,该机器人采用冗余8自由度结构提高其灵活性; 结合球关节结构紧凑特点,所设计机器人采用串并联相结合的混联结构提高自身刚度,满足微创手术 机器人高精度、小尺寸要求。依据所设计结构,在Matlab软件中对机器人的运动学、灵活_T-作空间等求 解及仿真,论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微创手术;机器人;混联结构;优化 【Abstract】 ec c to big trauma ofpatients in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and easyfatigue ofdoctors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a MIS robot based on hybrid structure was designed,which could meet various complex movements in MIS by applying redundancy 8 DOF to improve its lfexibility;Combined with the compact structure ofglobe joint.the robot designed adopts hybrid structure with series and parallel co”卜 bination to improve its free stiffnes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IS robot for high precision and small size。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design,simulation and solvingfor the kinematics andflexible space of robot is carried out with MATLAB software,which rationality fo the structure desing is demonstrtaed. Key words:MIS;Robot;Hybrid structure;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H16,TP2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术医生的舒适性、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医生的疲劳,微创手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 机器人系统应运而生。微创手术机器人在具备了机器人的基本特 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的微创手术机器人 点的同时。还有其自身的选位准确、动作精细等特点;用微创手术 在医疗行业中更是发挥着巨大作用。微创手术的核心就是为病人 机器人进行手术,避免了医生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大大减少了患 提供“最少的创伤、最大的利益、最好的服务”l】1。但这些对做微创手 者的感染危险12l。正是因为手术机器人有诸多的优点,使得这一行 术的医生是—个挑战,为了提高手术精度和工具的灵活性、增加手 业生机勃勃。据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预测,到2017年,在医疗 ★来稿日期:2010—10—24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07GG008-026) 的模态振型。通过静态和动态情况下的固有频率分析,表明转速使 得转鼓系统的固有频率减小,为旋转床转鼓的动态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I]郭锴,柳松年,陈建峰,等.超重力工程技术应用的新进展[J].化工进 展,1997(1):1._4. [2]谢国勇,柳来栓,刘有智,等.旋转填料床气相压降研究进展[J].煤化 工,2001(2):24—26. [3]张艳辉,柳来栓,刘有智.超重力旋转床用于烟气除尘的实验研究[J]. 图8动态下5阶模态振型 环境工程,2003,21(6):42—3. 对比图5与图7可知:在转速的作用下,转鼓系统的固有频 [4]李会勋,胡迎春,张建中利用ANSYS模拟螺栓预紧力的研究[J]_山东 率减小。固有频率减小后使得转鼓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强 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1):57—59. 烈的振动,说明转鼓的刚度有待提高。 [5]Kahneman D.Attention and effor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c, 5结论 1973. [6]Y.F.Lou,P.Brunn,A hybrid artiifcial neural network inverse kinematic 80一 以理论分析为基础,ANSYS软件分析为手段,对旋转床转鼓 lution for accurate robot path control,Proceedings of Inst ME,1999,213 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转鼓系统的应变云图和静动两种情况下 (1):23-32. 166 胡德成等:混联机器人结构设计及优化 第8期 领域使用手术机器人和微型机器人的手术将超过全部医疗手术的 一半日。近些年,微创外科手术作为外科手术中受益于机器人的一 个领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41。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与人类相比具有 状态稳定、定位准确、灵巧性好、工作范围大等优势 。 它在手术中的作用是将手术工具按医生所规划的轨迹送到 病灶位置 。并且,为了更好地实现所规划的轨迹,可以通过研究 机构的灵活度找到灵活的工作区域,在此工作区域内,机构能够 满足较多的位姿要求 。重点介绍的是一种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结 构设计及优化。 2机器人构型设计 设计的混联机器人,如图1所示。该机器人具有(7+1)个冗 余运动自由度,第一关节为移动关节,实现手术机械手整体的上 下移动;第二、第三关节为两个轴线相互平行的转动关节,实现手 术臂在水平面内的大范围运动;第四关节相当于手臂的肘关节, 是带平行四边行机构的转动关节,保证位置机构运动时,末端工 具只发生位置的改变而姿态不变;第五关节为并联转动机构,实 现两个自由度的转动,调整手术工具杆的姿态;第六关节为移动 关节,用于控制手术工具杆的伸缩;第七关节为转动关节,实现手 术工具的自转。 3 图1机器人结构 1.底座2.立柱3.第一关节4.第二关节5.第三关节6.第四关节 7.第五关节8第六关节9.第七关节 3工作空间分析 采用D—H与坐标变换相结合的办法对机器人进行正运动 学分析,得到手术杆末端坐标与各关节变量的函数关系: = s J l2( + + + c j一 (L+u4+d6)(s cl2+c:s sl2) :( )(c ‰ 一z)+ (1) cl2(U3Se+U2 + c白 )+ c1 =一(u4+L+d6 jC %一 c口+ U2s口 s +d2 l 式中:s =sinOi,so=sin( );嘶 ,d2,卢,L—结构参数。 依据各关节的运动范围,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机器人的工 作空间,如图2所示,第四关节(平行四边形关节)取不同转角范 围时,工作空间在yoz平面上的投影;通过比较,较大的转角范围 能够取得更大的工作空间,有助于微创手术的顺利进行。 (a)转角范围[O。,90。] z籁 窑 兽 蜉 晦柩 y]mm (b)转角范围[一60。,90。] 图2平行四边形关节不同转角范围时工作空间比较 4灵活工作空间分析 微创手术要求手术杆能以任意姿态到达目标位置,对灵活 性提出很高的要求。依据服务球、服务区等概念,对工作空间内任 意点的灵活性进行分析;在灵活工作空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 并联球关节的运动范围及手术杆长度对灵活工作空间的影响。 图3腕关节转角范围和手术杆长度对灵活工作空间的影响 以腕关节的转角和手术杆的长度为变量,以大于0.85的灵 活点的数目为函数值来定量分析灵活工作空间所受影响,如图3 所示。图中: 轴—第五关节(球关节)的转角 ;l,轴一手术杆的 长度L;Z轴—对应的工作空间水平截面灵活度大于0.85的点数 目Ⅳ。由图可得,较大的球关节运动范围和较小的手术刀杆长有 助于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 5主要关节结构设计 5.1第四关节(平行四边形关节) 第四关节的作用是要使后面的结构能够实现平动,所以在 原理上第四关节和平行四边形机构相同,但是和一般的平行四边 No.8 Aug.201 1 机械设计与制造 167 形机构相比较,该机构在运动的空间上受到的局限很小,因此该 过螺纹传动,将传动架17推进一定的位移。驱动盘10和接头l2 关节的优点是以较简洁的结构得到了较大的运动空间。 之间是间隙配合,可以自由滑动,防转杆支架焊合件13及防转架 第四关节整体结构,如图4所示。电机1输出动力,通过减 14限制了多余的自由度。在这个过程中,接头12就实现了预期  速器2减速增扭带动第四关节轴3转动,然后带动后连杆7摆 的纯摆动。动。如果第四关节轴3转动的角速度为 ,则后连杆7摆动的 角速度也为to(以第四关节支座4参照物)。前同步带带轮10与 后同步带带轮6型号规格相同,后带轮6固定在第四关节支座4 上,前带轮10是和前连杆l1固定在一起的。所以当第四关节轴 3带动后连杆7摆动时,后带轮5并不转动,同步带8随着后连 1 杆7的摆动而转动,设第四关节轴3的角度为 .,平行四边形转 动轴9的角度为ca) ,后带轮5的节圆半径为尺,,前带轮10的节 圆半径为 :,两个同步带带轮型号规格相同,所以Rl=R ;当第四 关节轴3以角速度 转动时(以后前连杆7为参照): ∞1R1; 2 ‘‘.Rl:R2 ’..f.ol- ̄t}2 又因为前带轮l0和第四关节轴3转动的方向相反,所以 =—cc,。,所以以第四关节支座4为参照物时,前带轮10的角速度为 ∞ :Ⅷ =0,也就是说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前连杆1 1做的是平动, 这样就满足了设计的要求。 3 2 】 图4平行四边形关节 1.电机2减速器3.第四关节轴4.第四关节支座5.后带轮 6编码器7.后连杆8.同步带9.平行四边形转动轴10.前带轮 1】.前连杆l2.前连杆支架 5.2第五关节(球关节) 第五关节要带动后面的结构做一定范围的摆动,以满足灵活 空间的需要,该结构相当于一个少一个自由度的球关节,其原理是 这样的:驱动盘芯轴和防转杆支架焊合件上的固定杆同轴,设二者 中心线为 ,连杆头与驱动盘芯轴相连接端的孔中心点与驱动轴 圆孔中心点的连线为L , 。与£ 相交,焦点为0点,O点相当于球 关节的球心,则在电机的驱动和防转支架焊合件的限制下,接头就 可以绕0点做纯摆动(摆动的时不会绕自身轴线转动)。 第五关节结构整体结构,如图5所示。主要零部件有电机1、 电机2、驱动轴联轴器3、轴承支架4、导轨支架5、驱动盘导轨6、 传动内盘7、连杆头8、驱动盘连接架9、驱动盘10、盖11、接头 12、防转杆支架焊合件13、防转架l4、驱动盘芯轴15、驱动轴16、 传动架17、丝杠l8、底板19、丝杠联轴器20等组成。第五关节实 现接头12纯摆动的过程是这样的,电机2带驱动轴16转动,扭 矩又通过驱动盘连接架9及连杆头8带动传动内盘7转动,这样 传动内盘7就转动了一定的角度。在这同时,电机1输出扭矩,通 图5球关节 1.电机2.电机3 i动轴联轴器4轴承支架5.导轨支架 6.驱动盘导轨7.传动内盘8.连杆头9.驱动盘连接架10.驱动盘 1 1.盖l2.接头1 3.防转杆支架焊合件14.防转架15.驱动盘芯轴 l6.驱动轴17.传动架18.丝杠19.底板2O.丝杠联轴器 6结束语 该机器人采用了冗余7+1自由度结构,提高了机器人的灵 活性,并运用了改进型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和球关节机构等串并联 相结合的机构设计,使得机器人整体机构比较紧凑,运动精度较 高。另外,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要增大工作空间及手术刀的灵活 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增大第四关节(平行四边形关节)的摆动角度工作空间 也相应较大。(2)扩大第五关节(球关节)的运动范围可以提高机 器人的灵活性。(3)在允许范围内适当缩短手术刀杆长度也可以 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 除了,这些原因,其它关节对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及灵活性也 有影响,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其结构形式,即结构设计完成之后 其相关参数也随之固定下来,很难通过控制程序来改变机器人的 工作空间及灵活性。 参考文献 [1]王国彪,彭芳瑜,王树新,朱晒红,王田苗.中国科学基金.学科进展与 展望,2009(4):209—214. [2]张西正。机器人的研究与进展_中国医学装备,2009,l(第6卷第1期): 7-12. [3]宋晓峰,谈士力微型机器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J].机床与液压,2004 (8):1—3. [4]邢宏光,王利红,张玉茹 申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灵活性分析[J]_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0(4):312—315. [5]Minor M,Mukherjee P.A dexterous manipulator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A].ProceedingsoftheIEEEnationalConferenceonRobotics and Automation[C].Piscataway,NJ,USA:IEEE,1999:2057-2064. [6]唐粲,负超,栾胜.一种新型医疗机器人运动学及灵活性分析[J].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1(7):748—752. [7]刘达,胡磊.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手腕灵活性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学报,2005,31(7):748-752. [8 J Liu Da,Wang T M,Wang Z G,et 1a.Study on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lfeuro—surge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A].Proceedings of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c]. Piscataway,NJ,USA:IEEE.2001:2008~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