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

来源:知库网
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的反思

摘要: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就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环境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开发并实施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就成为我国广大高中深化课改的热门问题。本文就分析了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仅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反思 前言:

当前,我国很多县域高中,与城市高中相比较,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师资力量也处于弱势,导致优质生源极易流失,生源整体质量较差。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因缺乏机会和平台展示和发挥自己,导致其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而开发校本课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分析

县域高中在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时,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构建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确定校领导、教研组及任课教师三级开发网络;第二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参与课程开发的任课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大纲》,同时了解《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参与工作人员应进行实地考察,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对本校内外部的情境进行详细分析;第三步,根据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并结合学校内外部情境分析的结果,合理选取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范围;第四步,进行内容的选择。在这一环节中,

校本课程编纂参与人员必须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掘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然后精心选择能提升高中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且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事务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二、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分析

在县域高中实施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主要包括课程开发的过程与具体的教学过程。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多学科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也被称为渗透模式,是在高中各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目标,选择适当的环境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因此,这种教学形式主要是通过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来实施,属于化整为零的教育形式;而另一种实施模式则是跨学科模式,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单一模式,是指从不同的领域当中选取关于环境科学的概念及内容,然后将其整合为一本具体的教材,发展成为高中教育中一门独立的课程,其内容较为复杂。

三、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 (一)关注学生实际需求

在县域高中开发和实施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不仅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同时也是课程的受众,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对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县域高中学校应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使得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加丰富多样。

(二)注重家校彼此沟通

高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高考的存在,对于家长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压力。所以,很多县域高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面会受到部分家长的抵制,认为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会影响到他们的升学。基于此,相关县域各高中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他们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必要性,从而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顺利进行。

(三)合理选择实施模式

县域高中在实施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时,还应合理选择实施的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多学科模式在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利于学生对相关环境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存在着知识的重复教学的问题,且因为教学存在于各课程教学当中,不易于进行综合评价。而跨学科模式在课程编制方面可以实现完整的概念结构,在内容编制方面比较系统。同时,在课程的实施方面,这种模式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且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行全面性评价。但这种模式需要对相关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此,在具体实施中,相关县域高中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

(四)保证课程课时安排

县域高中在开发和实施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时,还必须保证课程课时安排的科学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域高中无论是选择多学科模式,还是跨学科模式,都必须保证课时。因为如果两节课之间的间隔较长,到下一节课开课时,上一节课教学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一种整体感,因此导致环境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相关县域高中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安排,科学、合理设置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课时,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五)确保内容与时俱进

县域高中在开发和实施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积极引进先进的理念,特别是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教训,选用富有感染力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学习环境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学到与时俱进的理念,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于县域高中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县域高中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但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实施模式,保证课程课时安排,同时注重家校的沟通,并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推动县域高中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并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县域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2021YB1122】

参考文献:

[1]陈雅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J].启迪,2020(08):4-5.

[2]陈桂芳,池晓昶.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2):102-105.

[3]黄槐贤.构建环境保护校本课程促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研究[J].中外交流,2020,(07):160-1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