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缉验窦旃 者协同作用,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综上所述,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协 同作用,两者联用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而 且临床应用简单可靠,应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产生,值得临床 推广。 参考文献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 状、病史等每次口服5O mg维胺酯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 司,国药准字:tt50021842),每天使用3次,4周后改为50 mg, 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 试验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每次 口服0.5 g阿奇霉素(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 字H20073894),每天2次,每周连续服用3 d,停药4d,连续服用 8周国。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2. 【2]刘晓敏.剖宫产产后出血282例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6):69—72. (收稿日期:2015--05—11)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囊肿 全部消退;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改善,囊肿消退≥ 抗生素在囊肿性痤疮中的治疗体会 3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没有明显变化或囊肿消退不 足30%。 卫 利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 数4-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医院,陕西西安710055) 2结果见表1。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囊肿性痤疮患者中的临床治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I%) 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囊肿性痤疮患者资料进行 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5%)(P<0.05);试验组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5.0%,显著 率为65%)(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5.O%,显著低于对照组 (复发率为22.5%)(尸l<0.05)。结论 囊肿性痤疮患者采用抗生 低于对照组(9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2.5%)(g--5.165,P<0.05)。 3讨论 素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使 囊肿性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该病好发 用。 于青春期男女。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囊肿性痤疮与雄性激 【关键词】囊肿性痤疮抗生素 治疗效果 满意度 素增多、皮脂腺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关系密切。患者 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 囊肿性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 发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囊肿性痤疮 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临床上主要表 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 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囊肿,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继发化脓感染 是长期疗效欠佳,预后较差 。近年来,抗生素在囊肿性痤疮患 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囊肿性痤疮尚缺乏理 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 想的治疗方法,常规药物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 效欠佳,预后较差。近年来,抗生素在囊肿性痤疮患者中广为使 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P<0.05);试验组 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lJ。为了探讨抗生素在囊肿性痤疮患者中 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65%)(P<O.05), 与相关学者研究阿成果相仿。本文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效果 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2013年4月一20l4年4月我院收治 的80例囊肿性痤疮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理想,该药物属于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包括丙酸痤疮 杆菌在内的厌氧菌均能够发挥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阿奇霉 1资料与方法 素具有其特殊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组织半衰期( )也相对比较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80例囊肿性痤疮患者资 长,能够达到68h,患者每天服用1次即能够达到要求。此外,阿 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奇霉素使用过程中在组织和炎性细胞内的浓度相对比较高,能 试验组有患者40例,男2l例,女19例,年龄16.5岁一34.1岁, 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炎症。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特 平均年龄(26.7 4-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2.1个 殊的药代动力学十分适合痤疮的治疗,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是 月~11.9个月,平均病程(5.3 -41.0)个月;对照组有患者40例, 阿奇霉素的天然储库,能够将药物转移到吞噬细胞,然后再由 男2O例,女20例,患者年龄17.4岁~35.3岁,平均年龄 吞噬细胞释放到感染部位,再加上这种药物价格相对低廉,患 (25.8 4-1.2)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2.2个月~lO-8个 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较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临床上 月,平均病程(5.4 -41.6)个月。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 对于单一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联合其他药物进 知情权,2组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尸>0.05),具有可比性。 行治疗,发挥不同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 作者简介:卫利,女,硕士,主治医师。 治疗后复发率。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复发率为5.0%,显著低于 基层医学论坛2015年8月第19卷第23期 对照组(复发率为22.5%)(P<0.05)。 综上所述,囊肿性痤疮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理想,能 生儿暖箱共3台。 1.2方法关于新生儿暖箱维护与应用立项,成立新生 儿暖箱维应圈,活动主题为随开随用、康复桥梁,活动口号为以 人为本、共保平安,维应圈目标是做好新生儿暖箱的性能维护, 发挥新生儿暖箱的最佳应用效果,提高未成熟新生儿的存活 率。遵照“PDCA”循环方法进行对新生儿暖箱维护与应用的质 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方月红.得宝松联合美满霉j 药前沿,2013,12(19):293 [2】林欢儿,雷菊蕊,陈小玲,等.中药克痤颗粒治疗囊肿性痤疮临床研 究叨.按摩与康复医学,2o14,12(8):114—115. 量持续不断改进 。 1.3新生儿暖箱维应圈活动首先是现状调查。维应圈 [3】郭奕好,全小荣,秦秋荣,等.火针联合 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o11,43(I):63-64. 65例 于2013年4月对新生儿暖箱的应用维护与应用时的操作进行 现状调查,具体内容有暖箱的型号、生产厂家、组成部分、操作 要点、熟练程度、常见故障报警处理、故障仪器的维护、消毒、人 箱后的护理等9个方面,共发出调查问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 9份,有效回收率100.00%。调查结果,100.00%(9/9)的护士认 为仪器管理需要实施专人和按编号管理;55.56%(5/9)的护士 f4】牛红梅,王爱东.三蕊、安体舒通、克林霉素联合迪维治疗寻常痤疮疗 效观察咖.右江医学,2Ol1,39(1):75—76. (收稿日期:2015—05~17) 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暖箱使用 及管理实践中的效果分析 杨 丽 (芮城县人民医院,山西芮城044600) 能熟练使用仪器;44.44%(4/9)的护士能迅速正确处理仪器常 见故障报警情况;33.33%(3/9)的护士认为仪器清洁、消毒、保 养到位;22.22%(2/9)的护士知晓故障仪器。第一次圈会:依据 现状调查结果,确认主要原因,针对新生儿暖箱管理制度不完 善(故障仪器不了解,仪器清洁、消毒、保养不到位)等在圈会地 点护理办公室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完善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暖箱使用及管理 2013年3月一2O13年10月通过现 经过3周的临床新生儿暖箱应用,圈员们提出并暴露了临 床许多问题,由圈长组织召开第2次圈会。会议议题为新生儿 暖箱建档、应用登记交接办法,会议地点在护士值班室,每位圈 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状调查,针对本科室新生儿暖箱应用能力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立了QCC小组,按照“PDCA”循环方法持续质量改进。比较 员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言讨论,圈长带动并激发讨论创意。会议 决定对每一台新生儿暖箱建档,档案内容包括生产厂家、型号、 配件、说明书等硬件登记造册存放;对维修保养采取对每台新 Qc小组活动前后护士对新生儿暖箱管理满意度、应用能力情 况。结果Qcc活动后护士对新生儿暖箱的应用能力、新生儿 暖箱的维护保养成功率均明显优于QCC活动前,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JPl<O.05)。结论 Qc小组能有效规范新生儿暖箱的管 理,提高护士对新生儿暖箱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生儿暖箱主机、窗套、橡胶圈、输液软垫、水箱、电源线、均做出 编号标示;建立仪器清洁、消毒、保养情况登记本登记,内容包 括:使用日期、时间,暖箱编号,使用时间,运行状况,清洁、消 毒、保养时间,执行护士、患者家属签名;仪器专管人员、组长每 周检查1次,并签名;每月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监测结果,检查 暖箱是否清洁、消毒、保养到位,否则严格按护理质量扣分;建 立仪器交接班制度内容,包括硬件数量清点、正在使用和备用 的数量、各仪器的完好程度及待修理的部件等。 经过4周的新生儿暖箱规范化运行,圈员提出临床应用中 出现较为频繁的是暖箱在使用或管理过程中断电、超温、风机 【关键词】新生儿暖箱 仪器管理 品管圈 效果 品管圈简称QCC小组,也称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它主要是 针对工作中最常发生的某一个问题、某一项操作、某一个现象 采取集体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考核及临床 观察验证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仍有同样的问题出现则继续 进行同样的开放式讨论会,直至该项问题彻底、完好解决【 。我 科于2013年3月成立了QCC小组,针对本科护士对新生儿暖 报警,温度控制仪设定温度与实际箱温偏差太大等问题,向圈 长建议并决定召开了第3次圈会,议题是新生儿暖箱的不良事 件及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圈员踊跃发言,讨论仪器故 箱应用能力及管理水平存在的问题,开展QCC活动,取得良好 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3年3月在我院QCC项目开 展过程中由护理部提出在儿科成立新生儿暖箱管理品管圈,圈 员由儿科9名护士组成,其中圈长由圈员民主选举产生;圈长 障的原因,请器械科修理人员参加讨论;会议结论提出定期组 织护士学习暖箱管理制度、操作知识要点、注意事项、常见故障 报警应急处理及日常、终末清洁、消毒、保养等相关理论知识; 演练暖箱的操作程序,应急预案等;将暖箱的使用纳入新上岗 护士必考项目,对新入科人员必须进行全员培训,达到实际操 作人人过关。 1.4效果评价我科新生儿暖箱维应圈活动于2013年 1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名,圈员7名;年龄23岁~47岁, 平均年龄(30±1.7)岁;工龄1年~3O年,平均(14士2.5)年;副 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2名;本科室新 作者简介:杨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3月实施至2013年8月结束,比较维应圈活动前后圈中9名 护士对暖箱管理(包括故障仪器编号、清洁、消毒、保养)满意 基层医学论坛2015年8月第19卷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