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帝国主义论》重新认识金融危机

来源:知库网
理论前沿2015年第2期 从《帝国主义论》重新认识金融危机 周晓光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山东临沂273400) 【摘要】帝国主义论》)对20世纪的人类历史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 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理论仍然指引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没 有超出《帝国主义论》的范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关键词]帝国主义论,新变化,金融危机 一、《帝国主义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习惯性的宣扬西方政治理念,在经济渗透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 时,他们就悍然发动战争,维护资本帝国、金融帝国。虽然资本主 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论》是列宁于 1916年春天在瑞士的苏黎世写成的,可以说,这部著作是列宁适 应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个历史时代的需要而写作的。 列宁在书中论述了帝国主义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1)资本已从国内垄断扩展到国际垄断。(2)一般金融 资本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资本。(3)产业资本国际化、全球化。(4) 新殖民主义代替了老殖民主义。列宁指出,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 最高阶段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已经达到巨大的和极为巨 大的规模,以至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帝国主义的经济本质就在 于此。帝国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自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列宁认 为:“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的 过渡阶段所特有的就是垄断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 性。在垄断的条件下,资本家在经济上就可能将工人中的某些部 分收买过去,形成“工人贵族”,给工人运动的发展造成困难。各 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也使得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反动。同时,金 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 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 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劳资之间的矛盾、帝 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之间的矛盾也必然趋于激化。在垄断的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 大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无法根除,且愈演愈烈,经 济危机必然会周期性爆发.直至帝国主义的消亡。 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在当代仍然存在 二战后,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不但没有显现出发 展的颓势,反而有了极大的发展,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 增,一时之间,西方的发展模式尤其是美国发展模式成为了世界 学习的主流。在当代世界的经济舞台上,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一支 主要的力量。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跨国公 司,数量和规模都在迅速扩大。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国际社会中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的一个 显著特征,以致有些学者将全球化条件下的当代资本主义称为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和阶级矛盾的缓和,这一事实确实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股权 分散化的“象征性”的确给劳资关系以及政治行为带来了一些变 化。当劳动者因为能够参与利润分配而更关心企业经营状况时, 资本家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从种种迹象表明,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资本主 义正在“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家、学者也 186 义的“自我扬弃”虽然不断增强。至今却依然没有超越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性质,工人持股并没有带来“人民资本主义”,也没有 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工人的股票仅仅是他所获得的劳动 报酬的凭证.从这一点就不难发现。它无非只是一种分配方式而 已 工人无法凭借自己的金融资产获得信贷进行经营性生产也 充分表明,工人的雇佣劳动者身份在本质上没有改变。 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所明确的是帝国主义作为“过渡的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宣告其暂时的、历史的性质,这种过渡性 存在于资本主义进人帝国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他还阐明,帝国 主义并不一定在所有的生存空间都释放之后才会发生制度的变 更.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个历史阶段中随时有爆发的可能性。虽然 承认由于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矫正因索”的作用而在种种危机 面前实现了一次次“自我扬弃”,至今依然存在并表现出一定旺 盛的生命力.但这种现象不仅没有违背列宁的思想,反而恰恰证 实了它的真理性。历史的经验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都不是也不可能在短暂 的时间内实现。当列宁宣称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时,并不 意味着资本主义在自然时间上的马上灭亡,而只是表示在社会 时间上的过渡性。简单地否定或怀疑列宁帝国主义论都是对列 宁思想的一种片面误解。 三、金融危机的发生没有超出经济危机的范畴 2008年,从美国开始,西方世界乃至整个世界都经受了金融 危机的阵痛。这次金融危机和以前的经济危机表现形式有所不 同:它是由金融领域掀起,而非实业领域。一些西方的评论家简 单地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失败的货币、 贸易政策:信用的监督失位;不重视制造业等。但是重读列宁的 《帝国主义论》,可以发现:虽然经济危机发生的形式发生了改 变.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没有超出经济危机的范畴。 列宁在分析垄断资本主义时,特别强调资本与生产的高度 集中、银行资本与生产资本的结合以及金融寡头的形成,指出 “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今天发生 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是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以及在新自由 主义模式作用下形成的巨大泡沫破裂的结果。因此说,金融危机 仍然是经济危机的一种,它是金融垄断的必然结果,仍然是根本 矛盾的必然产物。 当前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充分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 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而且一步步地走向崩溃的边缘。对 于社会主义来讲,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历史机会,要正确把握时 代的性质和帝国主义的本性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仍然 离不开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