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36卷第2期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以更好地为我校各专 业学生的形态学实验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 池明哲.关于护理专业学生形态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26(666):161—162. [2] 马亚萍,杨建军.对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 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2):158. l89 [3] 王瑞兰,刘翔.多媒体教学在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中的应用效果 [J].中国医疗前沿,2007,1(1):107—108. [4] 宫京闽,李刚.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认识[J].中 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1):32—33. (本文编辑章新生) [文章编号]1000-2200(2011)02-0189-03 ・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和实践 张静,吴守伟,胡明洁 [摘要]目的:探索适合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方法: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 教学手段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结果:通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 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构建了适合生物科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结 论:通过对《医学遗传学》教学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提供了科学保证。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遗传学;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研究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1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发生、 发展本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疾病的 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因此遗传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的结合,是介于基础 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2003年,为了适应生物技术 1优化和改革教学内容 1.1精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医学遗传学》研 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遗传学基础知识,如遗传的细 胞学基础、分子基础以及人类基因、基因突变、基因 定位等章节;还包括临床遗传病学内容,如单基因 产业在全球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生物医学人才需求量 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的遗传特点,群体遗传的主 要特点,遗传咨询的方法等内容;另外也包括生化遗 增加,我校增设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医学遗传学》 是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 传学、免疫遗传学、肿瘤遗传学、线粒体遗传学等内 容。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左圾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 社出版的《医学遗传学》教材,该教材内容的编排详 细而完整,但由于是供临床、基础、预防等专业使用 的,因此在内容上有着过多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并且 学习,不仅使生物科学学生掌握遗传学基本的原理 和规律,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临床上常见遗传性疾 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遗传咨询的实际应用能 力_2 J。该课程在我校开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主 要是面对临床医学专业所开设的,在对生物科学专 业医学遗传学授课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 宜了,为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我 们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期构建出适 对于遗传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阐述得过于简单和肤 浅。由于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供医学院校生物科学 专业使用的教材,为了弥补现有教材中的不足,我们 结合生物科学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自编了生物 科学专业适用的《医学遗传学》双语讲义,对《医学 遗传学》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改革,明确教学重点, 调整教学内容,在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 重点,大胆取舍,注重因材施教。 合生物科学专业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新模式。 [收稿日期]2010-10-2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资助项目(2007JYXM329);蚌 埠医学院教学研究资助项目(JYXM0929)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安徽蚌埠233030 我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生 物科学和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受到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 [作者简介]张静(1979一),回族,女,讲师. [通讯作者]吴守伟,副教授. 实践能力,能从事医学生物科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及 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治疗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 190 J Bengbu Med Coll,February 2011,Vo1.36,No.2 人才。由于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生物学基础相对较 强,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因此我们删除了与细胞生物 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课程重复的内容, 通过向成体细胞内导入Oct3/4、Sox2、c—Myc和Klf4 4种基因,就能够将其转化为胚胎干细胞,为遗传病 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通过对学科前沿研究进 加强教学深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组织和编排, 确定了生物科学专业《医学遗传学》的教学重点: 展的介绍,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吸引一部分学生准 备进一步深造并从事相关研究。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遗传病分子机制的认识。如对单基因病、多基 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遗传病等常见人类遗传病发 生、发展中分子机制的认识。(2)常见遗传病的诊 断方法和诊断技术。生物科学系学生未来的就业去 2.1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 教育模式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在这种模式下, 向是大型医院遗传学检验实验室或综合研究实验室 以及生物工程公司、生物制品(制药)公司,对医学 知识和疾病的分子诊断要求较高,因此常见遗传病 的诊断方法和分子、临床诊断技术是生物科学专业 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3)遗传咨询能力的培 养。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遗传咨询是 优生优育和预防部分遗传病的重要途径 j,培养生 物科学专业学生遗传咨询能力是医学遗传学一项重 要的内容。(4)先进检测技术的学习、应用。医学 遗传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基 因组计划的完成,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新技术、新方法。 1.2介绍学科前沿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 强教学深度 医学遗传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医 学学科,每年都有大量的科学成果,教材更新的速度 远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 教材,而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紧跟学科发展步伐,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充分利用现在的互 联网资源并大量阅读和整理文献资料,及时、迅速地 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方面重大突破的信 息,并将其传达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他们对遗传学的发展充满憧憬。在传授新 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基础知识和进展内容之 间的关系,要在保证学生首先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 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再给学生介绍一些研究进展 方面的内容,不能本末倒置。例如,在介绍遗传病的 诊断和治疗内容时,结合近期学科的相关研究向学 生介绍应用外显子组捕获技术和诱导性多功能干细 胞技术(iPS)。2008年发展起来的外显子组捕获技 术可以仅使用家系中3例患者和1名正常人的 DNA样本,通过全外显子组的扫描,并结合生物信 息分析技术,就有可能找到遗传病患者特有的单核 苷酸多态性(SNPs),经过验证即可发现某种单基因 病的致病基因。2007诱导性多功能iPS,这项技术 教师只起到了传播中介的作用;学生则被动地接受 知识,单纯地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储存器,这种教学 方式消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应把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 学以问题为基础(PBL)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启发性的问题,运用设问、联想等 方法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让学生 的被动听讲转为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比如,在讲解马凡综合征 (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结合在2008年北 京奥运会上夺得8块金牌的菲尔普斯,由于在泳池 中的辉煌和奇伟的身材,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被传 闻是“马凡综合征”患者。那么,样貌奇伟的菲尔普 斯是不是个“马凡综合征”患者呢?带着这个问题 讲解该征临床特征、遗传规律和系谱特点,并让学生 进行分析,学生便豁然开朗且印象深刻。再如在讲 授多基因遗传时,把全班同学按身高排队,让学生分 析身高的变异呈现怎样分布,它与单基因变异的分 布有何区别?让学生进行讨论,启迪学生们的思维,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增 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提高教学 效率。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可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削减了传统实验,增设 了新实验,如删除“PTC尝味实验”,增加“SRY基 因扩增和检测”、“FISH技术”、“限制片段长度多态 性分析技术”等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学习,可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掌握新的前沿知识。并且改革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比如在“人类性染色质的制 备”、“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染色体显带标 本观察”等实验中,以往前期准备都是由实验老师 进行,同学只是进行部分内容,为了使学生能系统地 掌握这些基本实验知识,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从前期 载玻片、吸管等材料的准备到抽血、培养等全部由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36卷第2期 生独立完成,从而使学生学习、掌握选材、制片等基 l91 向学生详细讲明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注意事项,返 本技能,为其独立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 这些措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 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 能力。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医学遗 传学》涉及的概念理论较为抽象,这就增加了教学 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抽象的概 念难于理解,而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 来提高教学效果_6 J,如多媒体的动态教学、遗传病 的教学录像、典型遗传病例资料的展示等,可提高学 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 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把遗传病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诊 断技术相关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有机组合制作 成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 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染色体不分 离”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由于该内容比较抽象,缺 乏对该过程的直观认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对 其认识总是很模糊。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染色体 不分离的Flash动画以及唐氏综合征智残指挥家舟 舟的视频后,直观性大大增强,学生对染色体不分离 的过程有了直观的了解,明白其原理,并且对染色体 不分离所产生的后果——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也有 了很好的认识,有利于后继知识的学习,并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以前的教学难点很容易就取得了 突破。 2.3加强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医 学遗传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 与临床实践紧密相结合,让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1)与附属医院和其他相关医院进行合作,逐步实 现实验实习基地化。让学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了解 相关实验室检测生化遗传病的方法;在产科了解产 前相关遗传病的筛查和新生儿中需要筛查的一些遗 传病;采集临床的实验材料如羊水、肿瘤细胞进行染 色体分析,丰富实验课的内容。比如学生在妇产科 实习时,针对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结合理论课所 学的遗传咨询内容,辅助临床医生对其进行遗传咨 询,建议做唐氏筛查,孕期要远离辐射、化学试剂,避 免随意服用药物,避免吸烟、饮酒,使学生们有更多 的机会接触社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 (2)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社区、福利院、特殊教 育学校等地深入群众开展实践活动。并且布置学生 寒暑假期间在家乡开展遗传病与环境状况普查,并 校后指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写出调查 报告并汇编成论文集。激励学生自觉在家乡群众中 普及遗传学科普知识和环保知识。这些举措有力地 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技能, 使学生学有所用,为以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积累了 宝贵的经验。(3)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科 研能力。从科技文献的获取和利用、课题的选择、实 验的准备和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让学生经 历完整的科研过程,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同时,将 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传授给学生,以开阔学 生的视野。 3 《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尝试进行以上教学改革时,还应注意3方面 问题:(1)在教材的把握上,如何既保留《医学遗传 学》的学科特色与要求,授予足够的基础知识,又因 材施教、合理地删减教材内容,处理好重、难点。 (2)在优化教学环节中,合理安排各种教学方法,如 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能按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 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应当建立反 馈机制,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适时把握学生诉求,及时了解学 生感兴趣的问题、内容或者学习中的难题,便于客观 评价和改进教学方式。 总之,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把培 养思路和目标溶入《医学遗传学》课程,更新教学内 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拓展眼界,开阔思路,激发其科研兴趣,培养 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 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左仅.医学遗传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2] 赵莉,吴守伟,韩力,等.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053—1055. [3]冯蕾,舒青,李军林,等.精选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促进 实验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02,4(2):154—155. [4] 熊符,商璇,李莉艳,等.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 合的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11(2):134—136, [5] 陈红.新时期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微[J].中共郑州市委党 校学报,2009(3):157—159. [6] 左仅,刘雯,李笑天,等.现代教学理念与技术在医学遗传学课 程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57—58. (本文编辑章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