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董杜庄镇西吴家小学姓名:王慧峰很多人认为小学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对他们呢来说,讲道理是没用的,他们听不懂。的确,小孩子是不懂什么道理,但这不意味着不说、不讲。小学生是一个大脑空白,对一切又充满好奇的矛盾结合体,而教师作为解答孩子疑惑的载体,就要掌握教育过程中说的艺术,做一个教育界的演说家。
一、注意说的准确性
初高中的孩子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学会了很多知识,他们不会问一些看似无聊的问题,而小学生则不然。他们不仅会问一些学科内的问题,比如一个简单的生字怎么写,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古时候是什么时候,有多远;还会问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像达尔文为什么长那么多的胡子;×××现在还活着吗,死了多久了?衣服为什么会干?星星在天上会动吗……这些看似简单甚至搞笑的问题背后,隐含着一个孩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追探。作为老师就要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说给他们听。在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说的准确性。所以小学教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个人,都要有所涉猎,才能够正确、简洁、有趣的解答孩子的疑问。因此我们必须在课余时间补充自己的知识库,只有对
孩子的疑问无所不能答,才能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称得上一个合格的老师。
二、注意“说”的艺术性
在孩子的眼中,他的老师是伟大的,他们甚是崇拜自己的老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就要想办法“无限放大”这种崇拜,因为只有崇拜,才有尊重、遵从。而放大崇拜就要看老师如何说,怎么说。比如为了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老师就要把自己说的神通广大,告诉学生你们脑子里想什么老师很清楚,你写满满一本子生字,我只用一眼就能挑出里面的错字;我要你写的作业有多少字,要写多少页,我清楚的很,你骗不了我。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自已想什么做什么老师都知道,学生就会很崇拜自己的老师,也会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
三、注意说的时机。
我们总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做事这样,说话亦是如此,也讲求时机,尤其对孩子。平时毫无来由的对他们教育一番,对只想着吃、玩的小孩来说,无疑白费功夫,过后就忘。因而我们要把握时机,由事引理。比如要告诉孩子拾金不昧的道理,我们不能笼统的讲雷锋、讲伟人,小孩真的不懂,也记不住。我们要抓住孩子捡到东西上交的时机,对
他的这种行为“大肆”的表扬,让学生真切的看到拾金不昧原来这么光荣,老师会这样喜欢,并借此建立班级“好人好事本”,记下孩子们平时所做的好事,让其他人知道并学习。这样其他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去模仿,无需多费口舌,却事半功倍。
四、注意语言的平实。
小孩子不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他们只听得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朴实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小学生时,尽量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言把你的想法讲出来。比如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偏科时,我们可用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你参加一场跑步比赛,别人双腿健全,你却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你觉得你能跑过别人吗?学习就是一场赛跑,每一科就代表着你的腿,只有把每科成绩都搞好了,才能在长跑中获得胜利。如此,把晦涩的道理依附在寻常的事例中,讲给学生听。他们不但能听得懂,还能记得牢。
所谓教书育人,都离不开说,说对,说好、善说、巧说,争做教育界的“超级演说家”,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用说引领行动,用心付诸实践,我们的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