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崇惟志 天道酬勤
——专访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来源
风雨飘零的2012年终于过去了,然而2013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低速复苏阶段。新的增长力和增长区域尚未形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界限模糊、银行和政府之间相互依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相互避责,不仅扭曲各自原本的责任和目标,还将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
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的第一章,该报告在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时指出,世界经济增长在2013年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低迷,并且在随后的两年中全球经济面临滑入再度衰退的极大风险。
在全球经济岌岌可危的今天,对正在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鞋业来说,似乎已经到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关键时刻。企业转型升级是为了适应世界不断发展的步伐,在大浪淘沙的行业发展中站稳脚跟,为企业谋得一席之地。而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和标志被反复的提及,那就是创新,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那个成为众多鞋企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要走的一步棋。但是对众多长久以来一直以加工制造为主的鞋企来说,“自主创新”四个字说起来易于反掌,做起来却难于上青天。
创建品牌且后期能顺利经营将其壮大需要优秀人才和设计质量过硬的产品,所以,优秀的设计师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也是现在众多鞋企所急需的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这样一所为职业行业输送优秀设计师的高职院校。针对市场的实际需要,学校又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导的?学校在培养众多品学兼优的人才的同时,又是怎样让学生所有能与行业的实际需要
相结合?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企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有幸采访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来源教授。
学生作品,闪耀国际展会
众所周知,制鞋行业在国际上有四大展会,即意大利米兰国际鞋展、德国GDS鞋展、意大利加达鞋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鞋展,张来源院长带领的皮革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意大利米兰的鞋展皮革专业的学生没有参加之外,在其余的三大展会上都有着令人欣喜的表现。
据了解,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参展与企业参展是完全不同的,企业行为的参展大多都是准备好产品和展位,在展览开始的时候将产品摆放出来,等待客户,接洽订单。设计学院的学生去参加展会都是得到了举办方的诚挚邀请,希望学生们能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展示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看展的顾客。皮革专业的学生设计的鞋子也受到了欧美国家企业的热捧,他们对学生设计出来鞋款亲睐有加,甚至有企业争相购买学生的设计,希望能有寻求合作的机会。
张来源介绍说,我们的作品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不仅仅是鼓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更是给了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信心和肯定。另一方面,带领优秀的学生作品参展,也让国外友人进一步认识了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将富有中国韵味的设计展示给全世界的人。同时,也让国外的企业、设计师了解中国的原创设计,潜移默化的改变中国设计在外国人眼中就是capy的印象。将学生的丰富的原创、独特的设计风格、新潮的款式展示给更多的人,让很多国外的设计师对中国的时尚设计刮目相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通过参加国际型展会的这个平台,学校接触到了很多一流的专家和企业,他们为学生的设计所感动,为中国的原创力量所折服。
而在国内,张来源院长也鼓励支持学生多参加各种创意设计大赛,学生们也不负所望,在各个创意设计大赛上都有不俗的成绩。在国内的展会上,皮革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的看展和参展的企业、设计师的目光,大家对这些学生的作品都有着很高的评价。
独特的办学理念——为企业,其市场
据张来源院长介绍,艺术设计学院的皮革专业是在2006年向国家教育部申办的,在2007年开始正式对外招生的。一般情况下,申报一个专业至少是需要经过几年的考察期的,但是由于皮革设计专业的产业背景优势较为明显,张来源院长在申报材料中对产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皮革设计专业的审批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的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
分析现在中国皮具市场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中国不会永远只做OEM,也不会永远只做制造,自主创新,是中国制鞋企业必要要走的一条路,这就需要大量的优秀设计师来推动,学校创办皮革设计这个专业就是为满足市场需要,为企业输送优秀设计师,在讲解自己的办学理念是,张来源院长说道。
另外一方面,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有着丰厚设计底蕴的国家,但是现在利用中国元素设计出来的优秀作品大多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怎样才能通过中国自己的设计师,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给全世界的人,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带来的沉淀和古韵,这也需要优秀的设计师来作为传播者,作为连接世界和中国的桥梁,所以培养优秀的设计师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学校地处广州,所以学校培养的皮革设计师主要是针对珠三角地区众多的中小型皮革企业,提升其出口产品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帮助中小型企业进行款式的开发,流行趋
势和生产材料的研究,通过多方面的实际服务为企业和市场注入更多的新思维、新理念和新鲜血液。
特殊的教学模式——将办学理念变为现实
神奇的“第一代种子”茁壮成长
张来源院长告诉我们,2007年招生那年,皮革设计专业招到了30多名学生,在张来源院长心目中,这个班的30多名学生是皮革设计专业成长的种子,这一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生,整个艺术设计学院都对这30多个学生给予了厚望。所以,张来源院长在首届皮革设计专业的学生身上花费的大量的心血和经历,对这些小种子的浇水、施肥、培土上都是精益求精,对他们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些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下,进步的很快,虽然当时这个专业只有三个老师,但是这鞋学生的创意让老师甚至觉得惊喜。
2008年的德纳第七届广州鞋展即将拉开帷幕,温州德纳展览公司总经理陈世强在得知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皮革设计专业,在看到学生的作品之后决定为学生免费提供300平米的展位,让学生可以在德纳广州鞋展上展示自己设计的鞋子。在随后的展会上,皮革专业学生的作品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引起的企业和媒体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各大媒体对此竞相报道,一时间,关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皮革设计专业的新闻活跃在各大媒体的网站和报纸上。此时张来源还不知道,因为媒体的宣传,世界四大时尚鞋展之一的意大利加达鞋展也对皮革设计专业的学生和他们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向他们抛出了参加意大利加达鞋展的橄榄枝,也是从这里,皮革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从国内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名师高徒——“三师合一”
在如何配备皮革设计专业教师班组的问题上,张来源院长经过反复推敲和仔细考量,决定一定要将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和市场学生就要求老师必要是熟悉和了解市场和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张来源最终将皮革专业的第一批老师定位成“三师合一”的搭配,“三师”即教师、工程师、设计师。
张来源院长说:我们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制作、会工艺、了解市场的全方面人才,所以,这“三个师”缺一不可。我们为企业培养设计师,但有不仅仅是培养设计师,因为长久以来,单纯的设计师与企业的工程师之间都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设计师凭借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维,设计出极富创意的作品,但是这样的作品往往是工程师没有办法能够实际做出来的。设计师追求的是设计感,工程师追求的实际生产,设计师会觉得工程师无法实现自己的设计要求,工程师会认为设计师的想法不切实际,这就造成了双方的矛盾。如果我们的学生本身也是工程师,他清楚制作工艺,了解什么样的设计可以转化成为现实,什么样的设计只能是构思,就不存在与工程师之间的矛盾,如果他还能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清楚大众需要的设计是什么样的设计,就可以避免因为产品太过富有创意而脱离了普通消费者的要求和接受范围。只有这样的设计师才是企业需要的设计师,才是能直接为企业带来发展和效益的设计师。
现在很多的制鞋企业在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定位上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把工程师当成设计师,工程师做设计师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工程师熟悉制造流程和生产工艺,他们非常清楚怎样的产品更利于投产,能为企业在的产品批量生产上省去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同样的,正是因为他们太过熟悉产品生产和工艺,反倒在设计和创意上会有所禁锢,设计的产品往往在创意和设计感上较为缺乏。所以,企业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其实是两个相互独立却又彼此紧密相连的角色,既不可一概而论,也并非千差万别。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张来源在教师的结构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同样是“三师合一”,但是这次的三师却是:名师、市场经理、工程师。将市场经理融入到教师的队伍中来是张来源院长的一大重要举措,他说:一个产品的设计、工艺再好,得不到消费者的喜爱,对企业来说都是无用,只有消费者认证的产品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产品,而最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喜欢什么产品的人就是市场经理,有资深的市场经理来给学生上课,学生才能了解怎样的设计、怎样工艺的产品才是消费者需要产品。这就大大的缩短了学生跟市场的距离,让学生更了解是市场、更贴近市场。同时,张来源院长为皮革设计专业的学生打造了一支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团队,为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市场实际向结合保驾护航。
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却不是培养人才唯一的摇篮,张来源为皮革设计专业的学生准备了三个学习的大课堂,即课堂、车间、市场。
课堂——浸润学生的设计灵魂
课堂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国际资讯、分析流行走势不可或缺的场所,课堂除了为学生提供技能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拔高学生的思维高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挖掘学生所蕴藏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浸润学生的设计灵魂。张来源院长在介绍到这里时,语重心长的说:我们希望为企业输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能发一晚光的萤火虫,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能打造夯实的文化基础和不断创新的设计思维,这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人才必须要有前瞻性,学生的能力固然是重要的生产力,他们的审美、爱好、志趣也是将来非常重要的生产力,所以,在学校的课堂上进行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车间——最真实的技术课堂
除了强大的理论知识,张来源院长还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能够自己动手,将自己的设计变为实际产品的能力,学校设有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的特殊教室——车间。我们在张院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车间,制鞋、制包需要的机器设备一应俱全,这让我们颇为惊讶。
采访当天正值学生作品毕业展示,起初我们都以为学生只是提供创意设计,作品的制作是请了校外的专业人士完场了,看到学校的生产车间之后,张来源院长说我们所看到的学生所有的作品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他要求学生做出来的鞋子要能穿,包包要能使用。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他们才能了解只有怎样的设计是可以变为现实的。
除了学校的车间,企业的车间也是学生必须要去学习的地方,因为学校车间可以满足学生少数量的生产,但是企业的车间是需要大量的投产,学生必须要去企业的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工序,这对学生在产品的设计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来源院长在介绍车间教学时告诉了我们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学生设计了一款非常有创意的包包,张院长带着学生和学生的作品来到企业车间之后,车间的负责人告诉他们,这个包包的制作至少需要30个工位,而企业生产包包一般都在6——8个工位之间,这个包包没有办法生产。这就告诉了学生们,设计不仅仅只是设计,更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益。
市场——最现实的社会课堂
学生的作品除了要求自己动手制作之外,制作所需的原材料也是需要学生自己采购,只有才设计制作出来的产品达到学校要求时,学校才会将制作成本返还给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去购买材料、了解材料特质和了解市场行情,甚至是了解材料市场的分布情
况和分布特点,也要求学生要知道当下流行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配件,这位学生从源头了解市场提供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平台和机会,也锻炼了学生对原材料的熟悉程度和当下行情的关注程度。加之,作品的成本费是由学生自己先行垫付的,所以学生在材料的使用和挑选上就会格外的认真仔细。
学生在采购制作产品的原材料时会与各种各样的原材料供应商打交道,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对事情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市场能力和敏感度。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创意设计大赛、各类展会,从流行上贴近市场。
中国离世界时尚之都还有多远?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2005年4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12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被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占地2061亩,校舍建筑面积28.8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亿元,图书馆面积3.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0.82万册、电子图书2606GB、纸质专业期刊1183种、电子专业期刊8480种,建有29个校内实训基地和387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48人。校园峰峦起伏,碧波粼粼,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被誉为国内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