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维权与就业

来源:知库网
就业陷阱——大学生维权与就业

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如果不是正规渠道的应聘,不仅社会保险等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求职者的相关身份信息也有可能因为信息管理不善而被泄露。

骗取劳动力。有的公司出于节约劳动力成本而招取工作人员,在试用期后又将其辞退。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另一种骗取劳动力的方式则是粉饰招聘岗位,提供不实的招聘信息。使得求职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在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果不签订该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适用房、评审职称等。劳动者要积极为自己争取权利,在法律相对完备的情况下,求职者要大胆主张,争取劳动者应得的法益。因为合同是劳动者的保障,是对合同双方中较为弱势一方保护的依据 ,所以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求职者要大胆商谈。

以招聘为借口骗取财物。但凡要求缴纳费用的都应该警惕。但凡学历要求过低,而薪酬却高的要注意。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求职者往往心情过于迫切,由此便容易掉入企业设计的陷阱。在求职时不应该只看到某个职位的诱惑,而应该事先意识到,求职本身是有风险的,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求职者应该保持相对冷静的心态,要有客观冷静的意识。对于求职所做的付出,求职者应该要有心理底线。很多人在求职中受骗也是个人侥幸心理导致的。要把握自我,不能失去判断,尤其是,不要有依赖心理,不要把改变的权利永远放在对方手中。面对就业陷阱,求职者并不是只能扮演待宰羊羔的角色,而是可以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陷阱1:以招聘之名盗取信息,防范: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陷阱2: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防范:求职者权当作一次锻炼和竞争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陷阱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防范: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

陷阱4: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防范:大学生求职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微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 陷阱5: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防范:先定薪酬的上下限协商支付方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 千万不要被眼花缭乱的表面现象迷惑了理智,陷入陷阱之中。而毕业生们也可不必过分担心,畏手畏脚,以至于停滞不前,失去了年轻人果断、热血激昂的优势。毕业生在求职时只要适当注意即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神话,但遇到好的机遇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及时出手。避开就业陷阱,每个求职者都能在事业之路上走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