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挫折教育反馈调查

来源:知库网
V01.27 20o9 No.12 大学生挫折教育反馈调查 刘露萍,田芳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处,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以“80后”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在受挫后其心态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其在学校的表现及将来的发展。强化 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医科大学度过一年的学习生活之后,五年 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连读生2个层次的学生,对自身优秀率的评价明显降低,各层次的男生比同层次的女生自认为受挫的 比率高,七年制本项连读生受挫的意识更强,表示受挫后会影响自信,希望得到教师、父母、同学的理解、关心和帮助。故加强 挫折教育意义重大,应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抱负水准,开展心理教育,指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激 励,同时让大学生在同伴教育中找到适当放松和宣泄的方式,以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反馈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12—0103-03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 17.17%)、17.85%(男18.91%、女17.02%),优秀率较中学时代明 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 显下降。(3)面对这二者的差异,2个群体的男生和女生认为产生 张状态和情绪反应【l】。在社会中,人总是存在一定的需要、欲望 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明显差异:五年制学生中男生、女生有过半数 和期望。人的期望或欲望往往要超越现实条件而存在,由于现 者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七年制学生中半数男生认为自身努力 实条件的约束,在大多数情况下,挫折不可避免。人在遭受挫折 不够,过半数的女生认为大学内竞争激烈。(4)面对第一年的大 之后,无论挫折是外部因素引起的,还是内部因素造成的,都会 学生活,五年制学生中有33.33%的男生、20.00%的女生归结为人 伴随着复杂的情绪反应,l:L ̄n焦虑、紧张、烦恼、不安、恐惧、压 生的挫折或失败期;而七年制学生中43.24%的男生、36.17%的女 抑、愤怒等以及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失衡。面对挫折,人们可能用 生把大学第一年归结为人生的挫折或失败期,其比例明显高于 积极的态度和方法,设法解决矛盾和冲突;也可能采用消极的 五年制学生。但各年级男生受挫感明显高于女生。(5)五年制、七 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这是因为生活在现实 年制学生明确表示,过去的挫折造成自己现在信心不足的比例 社会中的人,总是时时刻刻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现实和个人素 分别为16.25%、10.70%。(6)面对挫折时,各年级大学生都表示希 质等条件的影响,使人们的动机和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受到 望得到教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但第三顺 很大的限制,因而对每个人来说,经历挫折和失败也就在所难 位影响因素所占比重略有差异:五年制学生中有25.OO%的人希 免。 望自己独自承担;七年制学生认为父母理解、教师理解、独立承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扮演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担三方面因素同等重要。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色,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人际关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已明确体会到挫折感的存在。 系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挫折,要能够正确应对,积极 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各种挫折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所处 调控,将能减少消极的情绪反应,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具备健 的具体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男女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 康良好的心态是大学生把握现在、迎接挑战、面对竞争的必备 异;作为优中选优的七年制学生的受挫意识更强些,更渴望得 素质之一,是现实教育的当务之急。 到理解和关心,五年制学生则独立性更强。这说明现实的校园 1我校在校二年级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现状调查 生活无形中给大学生上了挫折教育课,大部分大学生能正视现 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二年级的大学生,在五年制本科生、 实,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寻找原因,正确评价自身,给自己准确 七年制本硕连读生(以下均简称五年制、七年制学生)2个层面 定位;但本次调查中选择消极选项的比例也不低,这说明大学 的大学生中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523份(男226份, 生不能够认识自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适 女297份)、84份(男37份,女47份),其中有代表意义的选项 应环境的能力等,其应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重点关心的对象。 如下。 2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1)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个人评价认为自己中学时代是优秀 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生活事件的频度增加,其中人际关系 学生的比率依次为63.5O%(男62.39%、女64.31%)、67.85%(男 丧失和其他因子应激程度降低明显,而学习压力因子应激程度 59.46%、女74.47%)。(2)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个人评价大学生活 有所增高。这是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激烈在校 表现第一学年为优秀的比率分别为21.41%(男27.0o%、女 园中的反应,同时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使学习 一】03— 的压力有所加大。个体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的选择和社会支持 系统的利用等都会影响其面对社会、生活事件的结果。同时大 学生应对技巧和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 步加强。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大潮汹涌 来临,日益倚重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国家间的竞争,促使 高校迫切需要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 校大力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在提高整体素质的同 时,加强对少部分行为过激大学生的跟踪教育。从2方面着手, 即智力因素和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心理等在内的非智 如消极、悲观、焦虑、抑郁、攻击、自杀等,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 常见的情绪反应,其程度超过正常范围。对刚步人大学校门的 新生来讲,每个人都面对着一个崭新的世界。随着生活环境、人 际关系、角色地位、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和冲突,大学新生常 常处于自豪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理想与现实、渴望交往与孤独 的矛盾之中。因此,一定要积极开展有效的入学教育,提高大学 新生在控制自己抑郁情绪反应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对消极、悲 观情绪反应的控制力,采取多种途径,向新生系统地介绍大学 的学习方式,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引导大学新生确立正确的抱负,树 立科学的人生观,形成适度的期望值。再根据大学新生对自己 力因素。仅仅依靠具有科技文化素质的人才的观念已经落伍于 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国家的重托迫使大学生必须具备良 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具有积极健康的心 态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挫折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阳光式教育,而是把现在的教育结 合社会现实,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式教育。它能够引导茫然 若失、无所适从的大学生调整、充实自己,从而以坚定的意志、 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迎接社会化大学生活中的种种挫 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王建中教授认为,现在大学生中绝大 多数是独生子女,挫折承受能力比较差,生活条件优越使他们 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一直都比较顺利,自我定位不准,对遭遇 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另 外,现代社会变化较快,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压 力都比较大,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大学生精神 压力很大。进大学之前,在家里有家长照顾,而进大学后,一切 都要自理,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尤其是个人的生理状况、外表 形象差异、心理特点、个人的经历差异、地域文化差异、经济条 件的差异、教育背景的差异等因素是造成这些大学生心理受 挫,最终无法完全适应现状的根本症结。故作为高校教师帮助 疏导、化解大学生的挫折感,激励他们战胜挫折,顺利完成生 理、心理的过渡成为目前高校师生沟通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3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现状,采取挫折教育作为首 选对策要被纳入到素质教育的日程中。目前大学生中心理挫折 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现实挫折、学习挫折、社交挫折、 经济挫折、就业挫折等。应根据引发挫折的原因,多层次、广泛 开展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对象应当是在校所有大学生而非少 数问题大学生,其性质应当是正面教育而不是治疗性模式,要 注重个人的力量和价值。 3.1引导自我调适 通过有针对性的自我调适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能 够有效地降低自己的不良情绪反应,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采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即正 确地、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树立自售 和独立性。大学生 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能够自觉地结合个人实际,不断提高、 调整和消除心理上的困惑乃至危机。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心 理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提高其消除心理压力与危机的自觉性,是提 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关键一环。 3.2确立正确的人生抱直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出现各种反应, 一】04一 的客观评价,考虑各种实际情况,确定一个适宜的个人奋斗目 标,避免由于所定期望值过高或过低而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 或松懈散漫。 3.3开展心理素质训侏和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心理素质训练课是一门直接的、应用性的课程,其训练的内 容可以是认识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调节训练、人际训练等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同时 开设专题讲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也是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可 以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增强大学生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开 展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加大帮助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力 度;另一方面,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心理学知识,可帮助大学生 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健全人格,保持良好情绪,增强挫折容忍力, 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进而欣赏自我,以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3.4正视挫折,学会自我激励 在大学生遇到压力或烦恼时,指导其自觉运用应对技巧,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减轻压力和挫折感,从而降低心理反 应的程度,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而又现实的人生目标。首 先应加强大学生对挫折意义的理解,如挫折的客观存在性,人 生总要面临各种挫折的挑战,人生没有挫折,难以成熟;挫折有 两重性,是成功的前奏;人生因有挫折而辉煌,要善于利用和转 化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孪生兄弟,13次的挫折加上n+1次的努 力就可能意味着成功。分析造成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和自己的受 挫反应。懂得一些化解挫折感、调整心态的方法,让大学生学会 自我激励。通过自我激励,同有着积极性格的人交往,这样在耳 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积极心态的感染;广交良友,在一 种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多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多主动寻找 外界的激励源,多看振奋人心的好书,多听积极的报告或讲座, 多唱积极向上的好歌,多参加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 赛、小品表演等以增强自信、学会人际交往、磨炼意志,利用各 种传媒手段如电影欣赏、演唱会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 质,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IZ'l。 3.5疏导障碍,搭建交流平台 加大心理健康帮助的力度,积极开展同伴教育,增进典 理健 康水平,及时疏导心理障碍,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同伴教育是指 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而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 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 V01.27 20o9 No.12 护生的职业生涯预期对职业定位倾向的影响 王远湘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探讨护生的职业生涯预期对职业定位倾向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发展意识模糊、职业定位好 高骛远、职业定位存在空缺等方面,进而影响到护生的择业观,最终影响护理事业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定位;职业价值;护生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B 3讨论 3.1职业生涯预期对职业定位的影响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12—0105—02 护生的职业生涯预期能基本反映护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倾 向和护生的职业价值倾向。护理职业在就业方向上相对受到限 制,一般只局限于护理行业,不像其他职业如人力资源管理、销 售等就业范围广。护生在校期间,对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认识 护生的职业生涯预期,从根本上讲不能完全反映其职业生 涯的定位和发展,但从其中可以反映当今护生在职业定位上的 模糊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对专业性质认识不足。对专业前景了解甚少.职业定位不 有限,对其他高薪职业的盲目憧憬和向往,导致其在职业定位 上容易脱离实际。如何指导护生进行正确职业定位,把握机会, 是需要护理教育者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问题_l】。 1对象和方法 明确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实践是紧密相关的,它既 是关怀照顾的专业实践,也是真诚服务的理念和责任日。护生在 挑选专业时,把自己从事的护理工作视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还是 终生发展的事业,对其在专业生涯中的发展至关重要[31。护生 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护理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手 段能让自己生存就足够了,因而不会付出努力去追求事业的成 功。甚至有一部分护生对专业前景预期很悲观,认为护理服务 技术含量低,专业性的关怀照顾不被社会认可,薪酬水平偏低, 2007年10月份调查2006级三年制大专护生共186名,采 用非结构式问卷,对护生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涯预期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见表1) 表1 护生未来十年职业生涯预期的调查结果 工作压力和风险很大,专业发展历程艰难。受这些因素影响,护 生职业定位不明确,从表1中可以看出,护生毕业后一年内无 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如找不到自己 的位置就徘徊等待。教师如果能在对护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训练 的同时,及早地向护生介绍专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将有利于他 们今后的专业生涯发展与专业成长『l】。 3.1.2对专业前景抱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期待.导致职业发展意 识模糊。职业定位好高骛远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护生在心中早 已给自己的薪酬定了位,如每月收入达不到2 000元以上就改 行开书店、花店、服装店等,甚至改行当医生。这些不切实际的 想法足以证明,护生对专业的选择缺乏信心,内心一片迷惘,其 专业价值取向只与薪酬相联系。还有52.7%的护生工作第五年 就期望当护士长,不能当护士长就转行,这说明护生的职业发 展意识模糊,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放弃对专业的认同和追求。 式,一般由经过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向同伴讲述自身经历和体会或 充当积极的榜样角色,通过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与被教育者进行 交流,以唤起共鸣,激发情感,共同采取有益健康的行动。渴望获得 友谊、理解和倾听的青春期大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敞开心扉, 宣泄内心的烦恼、苦闷,并且在同伴的疏导、抚慰和帮助下,受到启 发,采纳好的建议,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调整隋绪、面对现实,完成青 所带来的兴奋、喜悦和自信,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在这个竞争与机遇并存的社会立足。 参考文献: 【1】孙季勤,原庆琴.浅谈学生的挫折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19):24. 【2】莫税英.论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L玎.学术论坛,2005,7:193~196. A 少年向成年人的真正过渡,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摆脱对父母的依 赖,从而能坦然地面对伴随成长的各种困惑和矛盾,并体验到成长 ..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