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7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u1.2006 第3卷第7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I3 No.7 谈合作学习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毛优萍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在话题作文构思、立意方面如何加强合作学习的问题,具体论证了“生生互动”这种新型互 动关系的实现途径。笔者认为,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和组问交流、教师调控是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合作学习;生生互动;话题作文教学 21世纪不仅是竞争的时代,更是合作的时代。合作意识 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和合作能力,是当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团 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 结协作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学习是体现着语 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 文课堂教学改革新理念(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 据实际需要将此教学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 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 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 索创新的精神。还能为培养教育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时代 成果。 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作学习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的概念及其基本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话题作文是二十世纪末方兴未艾的高考作文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 的热门命题方式。因而。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 能力为目标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研讨是合作学习的核心。 高职学生进行训练。并把合作学习运用于话题作文教学中。 而课堂中座位的排列方式,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合作与参与的 下面。我结合范例,着重探讨在话题作文构思、立意方面如何 方式和程度。为此,要把握好原则(组问同质,组内异质),合 加强合作学习的问题。以具体论证“生生互动”这种新型互动 理分组。 关系的实现途径。 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初步形成了合作学习的基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本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呈现问题-----k组内合作、解决问题-----k 1.复习回顾话题作文与限材料作文的异同点。 组间交流、教师调控一引进竞争、巩固合作。它在教学过程中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作文的出发点。是特定的观点 被循环、滚动地使用。 的载体;而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是引发作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文的源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维的例子,是“举一反三”中的 这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 “”一;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作文关键是紧扣材料,话题作文 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 关键是必须围绕话题。 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2.请大家以贴近生活、抒写真情为要求,各自拟一个话 2.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题。 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 3.学生分别提出话题,师生共同梳理: 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k互相质疑-----k合作解疑”在组内 1)有人曾说:人生最难超越的往往是自己。请你以“超越 开展合作学习。组长把各组员的学习活动协调好,鼓励各成 自己”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展开想象,叙述经历, 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 发表议论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 2)以“桥”为话题…… 出来。 3)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硝烟 3.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弥漫的烽火台……请你以“家”为话题……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 4)以“诚信”为话题…… 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 [群策群力,在合作学习前先让学生独立拟话题,多角度、 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 多层次地展示有个性的作文话题,大大增强了合作时的信息 4.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交流量。教师进行归类整理并加以呈现,更明确了教学目标。】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 (二)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行交流时,不妨以组间竞赛方式展开。这样,巩固了合作学习, 1.确定合作形式。 ・】6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7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卷第7期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最想参与的话题.然后请选择同一 话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四人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 时组长。 如:第十小组讨论的话题是“超越自己”。它的词意是超出 自己,越过(跨过)自己。通过讨论,同学们拟出下列题目:(1) <战胜平庸)(换一个全新的特别的自我);(2)<熔化悲伤)(当 遇到失败、挫折时,痛定思痛,化悲伤为力量,重新恢复前进状 态,向成功进发);(3)<超越地平线》(人生都是在努力、奋斗 【合作学习前,确定合作小组的形式很重要.它会直接影 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学习效率。学生面对所呈现的话题并不 一定都是有话可说、感兴趣的,因此.此时采取“自由组合”式 较为合适。1 2.合作前的作文指导。 ——著名画家达・芬奇曾说过:“即使只是一只蛋.只要变 换一个角度看它.其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里所指的角度.便 是指观察万物、审视万物的出发点。写文章也必须选准角度。 只有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才能写出构思新、立意深的佳 作来。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就是构思立意的问 题。写文章口子要小,拓展要宽,开掘要深,题目要巧。从某种 意义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鲜活、巧妙的题目能为文章增色。 让读者产生非读不可的感觉。 3.组内开始合作。(以第二组活动为例) 先请同学们讨论:怎样理解“桥”这个词的含义。并进行构 思。 经讨论后明确: 1)“桥”即“桥梁”,是架在河面上,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 我们可以写天下的各种桥,也可只写一座桥,或说明,或叙述、 描写。可拟题为<天下桥》、<桥的故事》等。写桥的故事时,又可 拟题为<母亲桥》、<心灵之桥》、<心中的那座桥》、《老人与桥》 等。 2)“桥梁”又可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这种桥可 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失败与成功只是一桥之 隔,你能跨过吗?可拟题为<你能跨越这座桥吗》。也可写台湾 与大陆的联系——<无形也有形》。 3)朋友是桥,沟通双方的心灵。 4)“中考”和“高考”这两座“桥”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考 验,更是勇气和耐力的考验。可拟题为《过“桥”》。 5)面对时时、事事不放心子女的父母,可写请求父母放 手让子女独立去跨越人生这座大桥。题目可写<让我们自己过 “桥”吧)。 6)也可写中国由闭关锁国到开放国门、与世界沟通的历 程。题目为《搭起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 【热烈的讨论,多角度的构思立意,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 分的发挥,思维活跃、敏捷,又有创新意识,而且纷纷阐述了自 己如此想法的理由.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分组学习的关键体 现在“合作”上,充分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真 正收到“合作”的效果.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教师充分相信 学生,参与到小组中进行指导点拨,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 系。】 (三)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组员可随时补充。 ・164・ 中,在不断战胜那对与错之间的地平线。有一天。你应无愧于 心地说:“我超越了地平线,战胜了自己。”);(4)<给坏习惯加 锁》;(5)<闯关)等。 又可拟题为<破蛹)。理由为:蝴蝶是一种昆虫由幼虫—— 蛹,然后破蛹而出,变成美丽的蝴蝶的。从蛹中飞出美丽蝴蝶 的过程,看似简单,但那却需要你首先能战胜自己,超越自身。 因为破蛹中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 2.教师指导<破蛹)的构思、立意。(关键在于理解题目“破 蛹”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它像风凰在烈火中得到新生。超越 了自身。1 3.小组再次合作讨论。 请同学们以同组异质型组合,重新开始小组讨论,然后师 生共议。 【理解话题“超越自己”中<破蛹》的构思、立意是教学中的 一个难点。我采用让学生“思——议——再思——再议”的办 法,层层深入地让学生理解题意.又适时地启发点拨。并改变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重新讨论。因为解决此问题对差生来说 有一定困难。需要优生的帮助。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合作学习 中的主导作用。1 4.教师小结:有人曾说,人生最难超越的往往是自己。的 确,人最大的对手往往是自己。人克服自身弱点,战胜自己,超 越自身的过程,犹如从蛹中飞出美丽蝴蝶的过程,它需要多大 的勇气和胆魄啊! (四)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1.组间竞争,力争最佳。 2.学生互评合作学习情况.教师作小结。对合作中表现好 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并指出合作中的不足之处。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 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节。1 合作学习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成效 合作学习是珍宝。它对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 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 1.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位特级教师曾这样说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 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应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 导、指点.大好的风光还得由学生自己去欣赏。建立一种良性 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正是 体现了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意义.体现了课堂活动参与者的 生命价值。课堂上,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参与 到学习中来,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和谐的平等对话氛围,让语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毛优萍:谈合作学习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课成为思维的王国,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段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较差事 优秀率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04轮机 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把大课堂转化为小课堂,从老师的“一 (3)班 46 68.7 91.3% 4.4% 2.2% 言堂”变为学生的“群言堂”,由传统教学中师生间单向或双向 小组合作前 o4航海 交流变为多向交流。无论形式或内容都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 (2)班 47 70.8 91.5% 2.1% 2.1% 间。在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有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动 04轮机 46 71.3 97.8% O% 4.4% 性,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提 小组合作后 (3)班 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悟,质疑、讨论、 o4航海 47 72.2 l0o% O% 6.4% 评价,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班 能做到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独立思考,踊跃发言,体现了高度 从上表可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一分三率的各项指标都 的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 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一组内合 性。 作、解决问题一组间交流、教师调控一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竞争使人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努力进取,促进社会进步。 这一学习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循环、滚动的方式进行 但当依靠个人的力量达不到目标时,就需要合作。小组之间的 的。小组活动的形式也随着呈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而灵活 竞争能促进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 变化,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象又随着小组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地 又能增强小组问的竞争力。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与竞争 变化。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信息获得量、思考问题的广度 意识,促进了他们的共同发展。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把自 和深度远远超过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合作 我融人群体之中。培养了合群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必须做到 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读 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从而培养了善于倾 书,参与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 听别人意见,帮助他人共同提高的品质;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 法。教师也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参与小组学习,及时掌握学情。 小组内得到语言、思维以及胆量的训练,消除一些孩子惧怕与 善于调控,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引 别人交往的心理,从小培养他们在各种场合都能主动与别人 导学生深入探究。 交流的社交能力,使社会适应性得到发展。 4.学科成绩有较大程度提高。 (上接第91页) 一切对查明案件事实有意义、采取合法方法收集的客观事实 (四)说明理由时间倒置。说明理由时间倒置是指公安机 材料,都可以作为行政机关做出决定的证据。由此可以认为。 关在正式作出对违反治安管理人处罚前,没有将拟定处罚告 行政程序中的证据,是指为行政机关所掌握。作为做出具体行 知违法治安管理人员,事后公安机关补充说明了理由。这虽然 政行为事实的依据。所以。证据不是事实。它是证明案件事实 对处罚理由作了说明,但是违反了法定程序,构成了程序违 的“根据”。因此,说明理由的内容应增加“证据”一项内容。 法,因而处罚决定无效。 (三)规范说明理由的质量。鉴于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无 六、治安管理处罚说明理由制度的完善 法对说明理由错误、说明理由不充分进行制约。有关规范性文 虽然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说明理由制度是对治安管理 件应采纳葡萄牙<行政程序法)第125条的法律规定:“处罚机 处罚条例的完善,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当然,由于治安管理 关采取含糊、矛盾或者不充分的依据,而不能具体解释作出该 处罚法刚刚颁布,立即修改是不可能的,完善正在草拟的<行 决定的理由的,等于没有说明理由。” 政程序法)比较可行。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没有规定告知时采用书面形式. (一)增加说明自由裁量的主要因素。尽管治安管理处罚 如果处罚决定机关采用口头形式,容易留下纷争,因此,建议 法没有明确告诉说明理由制度包括自由裁量因素,但是,执法 明确规定拟定处罚时采取书面形式。 人员绝不是生搬硬套法律条文。一定会考虑政策、社会环境、 案件的社会影响、违反治安管理人员认识错误的态度等等。既 参考文献: 然这些因素会影响到违反治安管理人员处罚程度。也理应作 【l】章剑生.论行政行为说明理由【J】.法学研究,]99s,0):121. 为说明理由告知当事人。尤其是当前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现象 【2】李春燕.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的构建哪.行政法学研究,1998,(3): 比较突出。说明理由内容中要求说明此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 51. 会起到控权的作用。 【3】应松年.行政法学新论【M1.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232. (--)增加说明证据内容。我国行政程序法(试拟稿)规定, 【4】汪栋.简论行擘行为说明理由翻度田.行政与法,2004,(2):69. ・l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