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德育教育之浅谈

来源:知库网
中班幼儿德育教育之浅谈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教育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应从幼儿教育时期致力发展德育教育。

我认为新时期幼儿德育目标就是让幼儿通过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建立自信心,努力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有爱心,学习独立、互助、合作和分享。中班幼儿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尤为重要,根据此年龄阶段儿童的性格、语言、生理及心理特点,作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1、

教导儿童学习按指令行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学习正确的拿捏姿势,会自己用勺或筷子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

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独立大小便,学习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养成喝水的习惯等。使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自理能力,为早日适应集体生活做准备。

2、 引导幼儿产生情绪调节的意识。

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经常对他们作出微笑、拥抱、夸奖、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使孩子在幼儿园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程度,从而愿意和老师接近,情绪愉快,行动积极。对与自己生活密切有关的人产生亲切感,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

3、 给孩子建立具体的道德准则,树立道德榜样,做到帮助孩子分辨是非

中班幼儿较之小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老师应经常告诉孩子哪样做是对的和哪样做是不对的,如某某小朋友把水洒在了桌子上是不对的,会把其他小朋友的衣服弄湿,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4、 引导幼儿感知和想象,分析事物,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并学习一些基本运动技能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讲,走、跑、跳、跃、攀、爬已难不住他们,而细致的手工活

动却十分困难,如按图形轮廓剪波浪会剪成锯齿状,对照细小的实物画下来肯定是大而走形的,不过他们和小班幼儿相比,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制作品已经模仿出物体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多为孩子准备一些美工用品,发现孩子画出、捏出折出什么形状来了,要加以表扬,不敢动手的,应陪着做。经常搞一些美工活动,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尝试用多种颜色、材料和工具,运用画、折、搭、剪、贴等方法自由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并作简单想象,体验乐趣。了解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能尝试比较,发现其明显的差异。发展中班幼儿的观察力,需要老师和家长多角度的指引,多问一些问题,促使孩子深入观察。用恰当的方式向儿童展现可供模仿的行为、新奇的发现和获得新经验的方法。 5、

发现和发展幼儿天赋,帮助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孩子性格不同,天赋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看表演,翻阅图书,有

的喜欢做音乐游戏,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会随变化变换动作。有的儿

童在美术、手工等活动中有自己的独特的创造。帮助家长认识孩子特点,尊重儿童合理的意愿,支持儿童从事感兴趣的活动,避免儿童徒生反抗心理。 6、 以具体形象引导孩子的思维形成

如果问孩子“3与2相比谁多谁少?”有些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但如果问“3个苹

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3个苹果多。这是因为3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3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孩子会说不知道。但是当你问“盘子里有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这就是幼儿园的数学课程的特点,不能直接就给孩子上几加几等于几,我们的课程一定要遵循幼儿园不同的心理和年龄发展特征来制定的数学课程。 7、

循循善诱,提升幼儿各项认知、语言能力 ,提升幼儿记忆力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

因而总爱提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呢?”“月亮离我们有多远?”等等。这个特点更要求家长和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应该有问必答,多与儿童交谈,并要耐心回答儿童的反复提问。但是有的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希奇古怪,很难回答,您可以和孩子一同查资料,或者先让孩子思考,给自己留一点回旋时间,好去请教别人或查资料,切记不可说“你真烦”或不懂装懂。为儿童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从事自选活功,鼓励探索,满足其好奇心。

中班幼儿口语发展迅速,大多已掌握了口语的基本语法和2000个左右的词汇,能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能用语言向成人提出要求。尤其是语音能力发展很快,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文明,使用普通话交流,教导孩子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切记不能过多的使用宝宝语言,如,吃慢慢,喝水水,睡觉觉,屙巴巴等,这样会阻碍孩子正常的语言发展和孩子对语言的判断能力。 中班的幼儿记忆特点是无意中进行的记忆较多,也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如在生活中无意中看到爸爸被钉子扎破手,以后便不敢拿钉子了。中班幼儿记忆怕另一特点:是能学会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跟孩子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他们记的时间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要发展中班幼儿的记忆力,关键的一环是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要提高孩子对语词的理解能力,当孩子听得懂故事和父母解说的各种现象时,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应该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象小学生一样能长时间的坐着跟老师和家长学知识,不如放个录音机,让孩子一边听儿歌、英语、故事或古诗,一边玩呢,孩子保证又玩了,又学了,这是孩子特有的本领,对于听过的儿歌、英语、故事或古诗一定要多次重复的听,不要急着从孩子那里得到反馈 ,只要工夫做得深,孩子有一天会给我们惊喜的。 8、

知道必须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教会孩子能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在成人启发下能作出安慰、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如“请”老师帮忙提裤子、“谢谢”老师帮忙倒水喝,看到其他小朋友摔倒了,能够主动的向老师汇报,流露出关切的神态并能主动上前扶助。

课程上多安排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如丢手绢等集体性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共处的快乐,游戏过程中老师要向孩子介绍身体的外形结构和五官的功能,要孩子学习避开日常生活、游戏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如亲自示范

摔倒时手臂着地的姿势、碰撞时怎样用手护住眼睛和鼻子等。游戏结束后,教导孩子懂得要爱护玩具,学习收拾玩具和日常用品。

最后,教师应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

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