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 24时记时法 集体备课

来源:知库网
三年级 24时记时法 集体备课

中心发言人: 蔡夕文 时间:10 月 21 日 地点:电子备课室

参加人员:三四年级数学教师 主持人:魏校长 内容:

《24时记时法》教材分析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49~52页着重教学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第53~55页联系实际问题教学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56~57页是一次实践活动。

在本单元中,安排了两则“你知道吗”。其中第一则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第二则以北京时间早上7时为例介绍了世界几个知名城市的地方时间,让学生初步知道“时差”。

1.认识24时记时法的教材编写特点。

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时记时法,第二段是讲解24时记时法,第三段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想想做做”密切配合各段的教学。 (1) 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

例题先出现摘录的一段电视节目时间,从学生喜欢的“六一剧场”的开始时间切入,让学生讨论“怎么会有14:00呢”,引入了24时记时法。“想想做做”中有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站牌上标注的服务时间、交通标志上的起止时间、火车票上的开车时间、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等等,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 (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教材充分注意到这个难点。在学生已经知道一天里有两个8时、两个10时、两个12时等的基础上,例题首先利用连贯的三个钟面讲述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从左边到中间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0~12时,中间到右边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12~24时。右边的那个钟面上还完整地显示了一天中的0~24时。

例题接着利用线条上的0~24时教学两种记时法的相互转换。先分别讲了上午8时、中午12时与晚上8时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让学生试着把16:00和18:30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3) 扎实、灵活地安排“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教材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习惯使用普通记时法,因此第1题先把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转换成24时记时法表示。教材同时注意到学生在许多场合会看到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所以第2~5题着重帮助学生看懂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并练习把这些时间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第8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钟面上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中午也可能是午夜。题目要求学生看钟面想一想可能是什么时间,会做什么事。这道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2.形象地展开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

这部分教材由易到难,第53页例题的前一半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后一半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

(1) 求整时之间的经过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一剧场”从14:00开始到16:00结束,教材问学生“播放了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并不难,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并交流思考过程。把看着钟面直观思考与列算式计算结合起来,从凭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上升到在数学思考中解决问题。

(2)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求非整点时刻间经过时间的方法。

“金色的童年”从8:10开始到8:40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是学生想回答又有困难的问题。教材及时利用线段图引导他们思考,是这样处理的: ①

在线段图上表示时间。线段的起端表示8时,终端表示9时,把整条线段分成6小段,每小段表示10分钟。线段上的各个点从左往右依次表示8:00、8:10、8:20……9:00。 ② 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教材在8:10到8:40之间印上红色色块,表示从8:10到8:40的经过时间,也就是“金色的童年”的播放时间。 ③

引导学生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的时间。由于线段图已经形象地显示了从8时10分到8时40分之间的时间,所以教材引导学生想办法计算这段时间是多少。思考与算法应该是多样的,学生也可能这样想:从8:10起10分、10分地数到8:40,一共播放30分钟。还可能这样想:都是8时多,用40-10=30(分钟)。教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例题中有“还可以怎样想?同学之间交流一下”的安排。求非整点时刻的经过时间,允许学生利用表象(头脑中想的钟面或画线段图)进行思考,不一定都要列算式计算。

(3) “想想做做”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情,需要解决的问题比例题复杂,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第1题要分别求出一天里图书馆两次各借书多少时间,再求每天的借书时间,这里的经过时间都是以整时为起点的。第2题要分别求出百货商店、超市、快餐店一天的营业时间再进行比较,在这些营业时间里涉及了两种记时法,快餐店一天营业时间还是三段时间的和。第4题里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不在同一天。第5题列车时刻表里有很多信息,可以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合作完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周末一天的安排》分三段教学。第一段是了解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学习看懂作息时间表;第二段是学生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第三段是学生相互交流各人的安排。 (1) 引导学生观察小华的时间安排表。 教材先呈现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详细地列出了一天的生活内容和相应时间,并用插图形象地表明小华的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然后通过第57页(1)、(2)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小华的时间安排表,回答这些问题既巩固了求经过时间的方法,又进一步明白作息时间应该怎样安排。

(2) 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表。

教材先通过“周末一天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天中可以安排哪些活动?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然后教材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详细的时间安排表。学生可以借鉴小华安排的时间表的形式,结合自己的爱好和计划完成制作任务。 (3)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一天安排。 教材要求学生在制作自己的时间表后,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看看各是怎样安排的。

特别提出“看了同学的时间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相互启发,使一天的活动内容安排得更丰富、更充实,另一方面让学生相互评价,使一天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学。

24时计时法 教学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9—5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会正确比较出两种不同记时法的异同及其特征,能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互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你们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啊?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同一时刻收看到这样一个电视节目,听! 2、课件播放:新闻联播开头音乐。

提问:这是什么节目?你的耳朵真灵!对,就是新闻联播!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它是在每天的什么时刻播出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晚上7时播出的。(回答的同时板书:晚上7时) 谈话:对,它就是在晚上的7时播出。

看!咦?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怎么跟我们说的不一样?(课件演示新闻联播画面,右上角时间显示19:00)同时板书

怎么回事?这两个是同一时刻吗?

②有人说晚上7时,有人说19时播出的。

谈话:对,你真是个有心人,看!电视屏幕上显示的 就是19时。那我们说晚上7时对不对呢?

学生可能回答:19时就是晚上7时。

谈话:对,19时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晚上7时。看来同一时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记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记时法。(板书)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介绍普通记时法

谈话:其实,在我们平时讲话的时候就经常用到记时法呢!比如:晚上7:00中央电

视台播放新闻联播;我们同学们在上午8:00上学……你 能也像 老师这样来说一句话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讲述:像上午8:00,晚上7:00……这样的记时法,我们把它叫做普通记时法。(板书)

2、引出24时记时法

谈话:那播放《新闻联播》时,电视屏幕上显示的这个19:00是普通记时法吗?它又是一种什么记时法呢?

学生可能回答:24时记时法。

提问:对了,这种记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 24时记时法对我们来说不熟悉也不陌生吧!见过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吗? 谈话:大家举了这么多例子,看来24时记时法的用处还不小呢?这么多地方都用它来记时呢!想不想好好的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

3、认识24时记时法

谈话:为什么24时记时法叫24时记时法而不叫23 或者25时记时法呢?(因为一天就有24小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24时记时法是如何记时的?好吗? (1)体会一天从0时开始。 出示课件:钟面时间深夜12时

问:这是几时?(夜里12时)对,这个时候大家都还在睡梦中新的一天就悄悄地开始了,我们把这一时刻称做0时。这个辞旧迎新的深刻大家应该不陌生,看!

课件播放视频剪辑:倒计时,10、9、8、7、6、5、4、3、2、1。一声钟响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这一时刻就是0时。 (2)初步体会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

谈话:下面我们从0时出发,伴随着时针的转动,一起来体会一天24小时的生活,看看24时记时法是如何记时的。

课件演示:时针走两圈,天色依次变化。 同步讲解:

0时、1时、2时、3时、4时、5时、6时,天渐渐地亮了,星星月亮渐渐消失,太阳升起来了,大家也该起床了,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工作、学习。时针继续走,7时、8时、9时,大家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学习中了。时针继续走,10时、11时、12时,太阳当头照,大家正做在饭桌前享用美味可口的饭菜呢!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转了1圈了,一天结束了吗?一天还没结束呢,时针还要继续走第二圈。接着数13时,时针有走了一大格,时间又过去了1小时,这是这一天的第13个小时,所以是13时,其实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下午1时。时针继续转动,14时……18时,太阳落山了,大家放学回家已经开始写作业了,其实就是晚上的6时。时针继续转动,19时……23时,天也渐渐黑了,星星月亮又出现了,大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又进入梦乡了,这时候一天过去了23小时,结束了吗?还差1小时。24时,这时候我们又回到了睡梦中悄悄地送走了一天,同时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所以它又是明天的0时。而今天开始的0时又是昨天结束的24时。我们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再过1小时是25时吗?(不是,是明天的1时)一天只有24小时,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 (3)完整体会一天24小时的运行。 课件演示钟面:再次从0时出发

谈话:让我们再次跟随时针的转动来细细地体会一天的24小时,24时记时法是如何记时的?大家一起数:0时-24时。

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感受?24时记时法是如何记时的?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结: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了两圈。在走第一圈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到了第二圈的时候,我们就在12时后面接着数,一直数了24时。…… 4、探索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 (1)把普通记时法换成24时记时法

回到黑板上课始记录下来的学生说的普通记时法的时刻

问:刚才我们大家用普通记时法说的话,你现在能用24时记时法来说一说吗?(根据回答板书)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比较两种记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辨析:小明说:“我晚上20时睡觉”同意他的说法吗?怎么说才对呢? (2)把24时记时法换成普通记时法 课件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问:这里的时刻用的都是什么记时法?光看数字能知道是什么时候吗?用普通记时法说说你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候播出的。

小结:普通记时法换成24时记时法,中午12时之前的时刻不变,只是不必再用表示时间的词了,中午12时之后的时刻变了,要加12,也不必用表示时间的词了。 24时记时法换成普通记时法,不超过12的不变,只要在前面加表示时间的词就行了;超过12的变,要减12再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 三、回归生活,应用24时记时法

1、课件出示:书想想做做第1题,先出示钟面(10时)

提问:你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回答问题要准确)可能是10时,也可能是22时。 再出示情境(小朋友在上课) 提问:现在你能不能确定是几时? 接着呈现后两幅图。

提问:你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注意联系实际。)

2、视听故事(课件):小明与爸爸。

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孩子叫小明,妈妈去外地了,托经过该地的汽车带回来了一些东西。

爸爸:儿子,妈妈说运货的汽车下午5:35到汽车站,我们一起去取吧!

小明:好哇,好哇。哎,爸爸,电话上的时间是16:52,拿货的时间有没有过呢? 问题1:小明和爸爸去取货,时间有没有过?

小明和爸爸刚准备出发,可爸爸发现身边没钱了。

爸爸:大头儿子,我们取货是要付钱的,可我们身边没钱了。 小明:那咱们就去银行取吧! 爸爸:好!

他们来到了附近的银行。

小明:爸爸,你看银行门口有个营业牌。(书想想做做2) 爸爸:是吗?上面都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2:你能用普通记时法说说银行的营业时间吗? 取完钱后他们做上了一辆出租车。

小明:哦,马上要见到妈妈送的礼物喽,好高兴哦! 爸爸:哎,儿子,汽车怎么又返回了?

小明:哎呀!怎么不走了呢?噢!那儿有个禁止通行的标志。(书想想做做4) 问题3:这条路上是从上午什么时间到下午什么时间里禁止小汽车通行呢? 司机:真是对不起,我不知道这儿刚设了一个禁止通行的标志,你们放心我一定把你们准时送到。

接下来,一路顺风,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高高兴兴地取回了东西,吃完晚饭,天已经黑了。

小明:现在是晚上6:30,我们终于到家了。

爸爸想起自己明天还要乘早上8:13的火车出差,要早点起来才行。(出示火车票8:13开)

问题4:爸爸明天几时到火车站比较合适?

爸爸想早上7点起床,所以他把闹钟闹铃响的时间调整为7时,然后上床睡觉了,小明在一旁偷偷地笑。

问题5:小明为什么在偷偷地笑呢? 30分钟过去了,闹钟闹铃响了。 小明:爸爸,爸爸你该起床了! 爸爸:哈,怎么回事?天还黑着呢!

小明:你不是把闹铃调到7时响的吗?哈哈…… 四、归纳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讨论 : 吴荣俊

:看电视是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入手,切入7时与19时的差异,从而带领孩子踏上探究之旅。使新课学习建立在儿童真实生活的经验之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将普通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两种记时法出现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互换、辨析练习,以探索其间的前半日一致,后半日相差12的规律性,以及两种记时法的区别。

陈天喜:结合学生一天的生活与学习活动,利用多媒体把一昼夜按时序配以彩条图直观地展现于时钟运转的背景之中,初步体会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既加强生活的真实性,又形象地说明记时的原理与方法,而且注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积极生活态度;并突出0时即24时,夜里12时这一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难点。让学生完整体会一天24小时的运行,顺次数出13时、14时、15时……,使24时记时法的出现成为学生的自我构建过程。

魏校长:24时记时法是学生认识小时、分、秒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方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

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良好习惯。本节课的教与学设计,注重开发生活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研究探索出24时记时法,使学生感受到具体的、符合生活真实的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手段,表达丰富生动的教学信息,把生活中的复杂场景串接起来,是知识应用有趣生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积极生活态度,使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