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 2015年第03期 ◇ 摘山西省阳泉市郊区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口赵贵炯 要: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论述,说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集体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今后农村集体发展的建议,从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3—006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A 山西省阳泉郊区依托“黑、白、黄”资源优势和环 抱市区的区位优势,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上 世纪九十年代,大力发展以耐火、煤炭、建材、化工、冶 金铸造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占主要 地位,凭借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阳泉郊区曾跻身全 省十强行列,集体企业成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集体 收入成为村级公益事业的主要支撑。当时涌现出:荫 营镇以耐火为主、河底镇以煤炭为主、平坦镇以化工 为主、义井镇以建材、高效农业为主的一批集体实力 较强的下千、泊里、西河、河底、山底、三泉、韩庄等先 进村,但随着1997年、2003年两轮乡镇企业产权制 度改革,过分强调增强企业活力,而忽视了村集体经 济的重要性,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一些企业由 于缺乏管理人才,且离开集体支撑,致使集体企业破 产、资产流失,全区集体经济为主导的格局发生了大 的变化,集体经济收入由1997年占农村总收入的 53.51%,逐步减少为2003年49.29%,2013年4.7%, 集体经济职能的退化,给村级公益事业、农民增收、社 会稳定带来较大影响。 1 对郊区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1.1 从两轮改制前后乡镇企业个数的变化,特别是 工业企业个数和安排劳动力情况分析 集体企业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49.84%,缩小到 2003年的5.27%和2012年的3.62%;工业企业安排 劳动力由1997年的5.77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5.25 万人和2012年的2.59万人;这些数字说明企业个数 减少,而企业规模增加,工业企业劳动力减少、可能会 带来企业效益增加,但也说明过去依靠集体安排农民 就业的比例减少,面临着农民失业或转行。 1.2从1997年、2003年和2013年三年村集体经济 组织收益对比分析 1997年,全区190个行政村中,无集体经济收入 的26个,占13.68%;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42个, 占22.10%;年收益5~10万元的村35个,占18.42%; ・年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87个,占45.79%;可以看出 当时有近半数村集体收益稳定,可靠,所以当时郊区 农村事业发展较好。到2003年,全区187个行政村, 无集体收入村34个,占18.18%;年收益在5万元以 下的村46个,占24.6%;年收益5~10万元的村34 个,占18.18%;年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村73个,占 39.03%。当时村集体收益在减少,但还是主要来源。再 看2013年,全区184个行政村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 村137个,占74.46%,年收益在5万元、5~10万元、 10~50万元、50 1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分 别为4.35%、4.35%、7.07%、2.71%、7.07%,明显看出集 体收益大幅减少,空壳村急剧上升,全区仅有10%的 村集体运行较好,20%的村在维持运行,而其余村运 行非常困难。 1.3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分析 从经营办1997年、2003年、2013年的农民人均 纯收入构成对比,二产所得占比三年分别为56.60%、 43.70%、40.50%;外出劳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80%、 5.20%、15%;人均从集体外获得转移性收入占比分别 为1.20%、0.30%、5.20%;可以看出政策性收入增加, 外出劳务收入增加,一、三产业收入变化不大,第二产 业所得占比减少,说明农民在企业就业人数减少,集 体企业比重会更小。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集体收入大幅减少。 “空壳村”大幅增加 如前所述,有10%的村集体经济运行较好,村级 各项事业发展良好,村民安居乐业,这些村主要是过 去企业改制时,企业仍在集体控制中(如:上千、下 千);或者是靠近城市近郊的村,实现向三产服务业转 型较好(如:义东沟、河下、南庄);或者是依靠资源转 型较快的村(如:桃林沟、汉河沟等)。另外有20%的村 级组织基本维持正常运行,主要是依靠周边大企业的 扶持(如:平坦、旧街、河底的一些村,依靠阳煤、煤运、 62・ 2015年第03期 燕煤、荫营矿、固庄矿等);其余村的运行主要依靠财 4.2优化集体经济发展 政转移支付来维持。 2_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 现在一些村干部没有长远打算,存在“等、靠、要” 的惰性思想,除了个别村区位优势较好、集体经济维 持较好,或者是还暂时依赖资源维持的村外,特别是 煤炭企业的关闭整合,使全区煤炭企业由过去的100 多个,压缩为现在的6个,而且都是大企业、政府控 股,这些村一夜成为“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大幅萎缩, 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2.3村级组织建设有些弱化,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村级实力的减弱和村民自给的推行,一些经 济实力较差的村组织建设弱化,而有些尚存资源的村 村内互相争斗、形不成合力发展集体经济,从而导致 这些村级组织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没有凝聚力,整天 忙于应付,无法引导村民致富。所以要改变农村的现 状,必须加强对村级两委的培养和管理。 4对今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议及对策 4.1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 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有条件的村 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管好用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增 加集体经济实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4.3借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要充分利用好财政转移支付、“一事一议”奖补政 策,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和地质灾害治理等各种政策, 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努力改善村容 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形成自建家园的凝聚力。 4.4加强对农村干部、农村经济人和新型农民的 培训 使广大农民有一技之长,通过干部带领、经纪人 带头,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使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 结束语 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看出,只有 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组织建设;利用区位优势,优化集 体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好国家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强 农民技能培训,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阳泉市郊区农业委员会) 特别是要加强对“两委”主要领导的培养和教育, 形成合力,真正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 f上接第49页) 的发展,要想实现设施园艺工程的长远发展,就必须 参考文献 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当前设施园艺工程现状的生产体 …李萍.设施园艺3-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J】.现代园 系,形成设施园艺生产的长效机制。在构建设施园艺 艺,2014(6):183 幺 工程生产体系的过程中,国家应当积极制定扶持性的 【2】杜慧,周玉兰.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J]. 政策和制度,并突出地方特色,重视生产实际,明确主 现代农业,2009(1):53—54 要设施类型、主要作物品种、主要推进方向与预期发 [3】宋佩儒.设施园艺.z--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J】. 展目标等,并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实践中,优化利用设 现代农业.2008(6):1 1—1 2 施园艺资源,推进设施园艺工程发展。 【4】周祥杰.浅谈设施园艺与我国农业现代化【J】.科技 (作者单位:山东即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信息.201 0(27):787+805 管理委员会) (I-接第51页1 补助钱了,基础设施更应该由国家财政全部出钱来修 项目库,由乡政府请来专业技术人员统筹合理规划。 建,不应该向百姓伸手要钱。 二是提高财政奖补资金比例,项目资金向泥结石路、 4.5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乡村两级对项目的实施 人行便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 监管不到位 倾斜。三是整合农业、水利、扶贫、新农村建设等部门 从2008年实施一事—议财政奖补试 工作以来,上 的各项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四是加 级财政没有下拨过乡村两级关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 大乡村两级对项目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 作的办公经费,我乡财政十分困难,缺乏必要的工作经 组和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确保工程质量。五是加大 费,对项目实施监管不到位,造成有的项目没有按照预 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 算要求来施工,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超工程量的现象。 人人皆知。 5几点建议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厂街 是把全乡各村急需实施的项目收集起来建立 彝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一一・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