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级领导、部门同志的关心和帮助,及几代交通人的共同努力,全区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的目标。而在站场建设上,我局自建局以来,一直是以“路、站、运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在科学制定全区交通路网布局规划的同时,将公交客运站场、港湾式候车亭的选址布局、班车通达、客流变化等要素充分考虑进去,因此在站场设施与公路路网的衔接上比较规范和合理。在此基础上,从05年起,我局陆续投入资金总计1400多万元,在11个乡镇(街道)新建了17个准四级客运站场和157个港湾式候车亭,从而逐步形成了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客货运服务网络遍布全区、群众出行日渐便利的良好的交通环境。我认为,在目前全区乃至全市各行各业都在争分夺秒全面迎接大桥时代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增加紧迫感、使命感,我区的站场布局、站场建设也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心理上有所准备,行动上有所选择,进度上有所突破”。 【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总体上看,我区站场设施服务能力与其他县市特别是宁波、杭州、上海这些大中城市存在一定差距,现代化程度也不是很高。我认为,“理念决定思路”, 交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必须审慎全面、三思而后定,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又要顾及广大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在考虑解决方案时,也应注重对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依靠某个单一措施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我们通过大量调研、走访,结合工作实践,得出了符合我区交通发展实际的“公交优先”理念。
“公交优先”是一个大范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交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表面上看,公交优先实现的是包括时间、费率等在内的综合出行成本在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之间的转移,追求的是让“公交车快起来”;从深层来看,公交优先实现的是社会资源从有车的强势群体向无车的普通大众的倾斜,追求的是“让更多的人快起来”。其优势主要包括:1.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极大地节省道路资源。1辆公交车与1辆小汽车相比,所占用道路资源增加1倍,但实现的载客量为后者的40倍,发展集约型的公共交通体系,是成为解决交通发展与道路、用地矛盾的明智之举。2.发展公共交通是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从能源供给的方面讲,使用清洁柴油的大型的快速公交车辆,每人每公里消耗的能源为小汽车的8.4%;混合动力车辆,则只有小汽车的4%。在国际石油价格日益走高,国内石油供给缺口不断拉大的今天,只有依托低能耗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才有可能实现城市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3.发展公共交通是保护环境的明智之举。从环境承载能力方面讲,公共交通,是一种人均污染产生和排放量较低的“绿色”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将有助于保护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鉴于土地、能源和环境构成的三大制约,决定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因此我区目前一系列站场建设、站场布局都是围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进行的。 【心理上有所准备】
1
前不久,徐张艳区长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报告会上的做了题为《迅速行动 借梯登高 全面对接大桥时代》的报告,报告中对大桥经济的认识有几点精辟的概括:一是从有利因素上看,大桥经济的到来利于形成大开放格局、利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利于加快构筑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利于整体提升定海城乡品味;第二是从不利因素看,大桥经济的到来易造成极化效应,企业外迁、人才流失、消费外流的局面不可避免;同时,还加大了基础保障压力,挑战了环境承载能力。因此,要求我们要抛弃狭隘地域观,树立开放意识;要摈弃就位预备思想,树立抢跑领先意识;要摈弃无序感性应对,树立有序统筹意识。 如何抢在连岛大桥贯通前实施一批项目,大桥建成后再实施一批项目,以保障我区交通运输体系“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一直是我市、我区交通部门近两年工作的头等大事。除了要加快大桥沿线与本岛综合路网建设,围绕对接大桥,完善路网布局,加快区域路网建设,配合推进金塘岛互通至大浦口疏港公路等配套项目,保证车流人流进得来、停得下、走得顺,同时积极推进码头、航道、锚地为重点的海上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形成与陆上通道相对接的海上运输,扩散大桥效应外,就是要合理规划与大桥通车相配套的集散枢纽、换乘枢纽,切实提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温州洞头连岛工程完成之初,因为准备不足,一两天内交通就陷入了瘫痪。这个案例常常被拿来与我们的连岛大桥进行比较,这个绝对不是笑话,交通部门确实要引以为鉴,加快推进交通综合配套,构建区域交通体系,最大程度提升交通综合保障水平。去年三月份,市交通委专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本岛公共交通站场建设的相关事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快本岛及周边岛屿公交站场建设的目标,同时明确了本岛公交站场的总体布局,共分出4大类、12个的公交站场,其中在我区范围内的有五大项目。与此同时,从06年起,我局又陆续规划了一批与大桥通车相配套的门户枢纽、集散枢纽、换乘枢纽,今年还计划新建一批交通场站及停靠点,为全面迎接大桥时代的到来,为方便群众出行提供优质的交通设施保障服务。 【行动上有所选择】
我区在客货运集散中心建设上比较滞后,定海城区内主要的陆上客货运集散中心是港务大楼前面的舟山旅游集散中心、解放西路的东门车站、环城南路的长途客运中心,水上主要的客货运站场只有三江码头和鸭蛋山码头,因此在规模和数量上都与满足大桥分流要求有较大差距,与大桥接线公路的距离也比较远,而在盐仓、金塘等连岛大桥工程桥头堡乡镇(街道),可以直接起到客货分流作用的区域内,还没有地区性公路枢纽或一般性公路枢纽分布。所以,在大桥开通在即的时代背景下,做好交通综合配套设施建设这一问题上,我区交通部门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刚才提到市里对本岛公交站场的总体部署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围绕连岛大桥一条主轴和定海、新城及普陀三个组团,分类布局。其中围绕主轴布局的5个以长途功能为主,兼带公交换乘和出租车停靠功能的长途客运中心,定海占了2个,分别是盐仓的长途客运集散中心和金塘长途客运中心;围绕“三个组团”布局的5个以城乡公交功能为主,兼带出租车停靠功能的公交站场,定海区域内占了2个,分别东门老车站改造工程和城乡公交檀东站的新建项目;其他的客运站场还包括定海甬东的一个综合性内部车辆保养场新建项目,以及以旅游功能为主,兼公交换乘、出租车停靠功能的朱家尖蜈蚣峙旅游集散中心扩建工程。所以,整体的客运站场规划基本上是长途客运集散、城乡公交、城区综合车
2
场等在内的多层次站场保障体系,整个规划布局总投资估算6亿多元。建成后将能有效地满足未来大桥经济时代和中远期车流、人流、物流的增长对本岛站场的需求。
但是,以上工程从项目审批、建设资金到位、政策处理完毕、开工建设都需要时间,不可能在今年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所以,必须本着“协调路网、因地制宜;符合城规、满足需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新旧兼容、节省投资”的原则,逐一实施。考虑到项目建设时间长的特点,我局与有关部门从06年起就开始着手筹备在盐仓、金塘、册子三个主要乡镇、岛屿新建大、中型客货运集散中心的计划,并在这几年陆续进行了项目审批、场地规划、站场设计、土地征用、政策处理、工程招投标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市里、区里的有关领导都非常重视我区这三个客货运集散中心的建设,市交通委的沈旺主任、区委沈仁华书记、区政府徐张艳区长都亲自过这些项目的进展情况,区里还成立了专门的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为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目前三个客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多方努力,盐仓的长途客运集散中心落实了30亩土地,金塘长途客运中心落实了25亩土地、册子长途客运中心落实了12亩土地,概算总投资达到2.9亿元。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今年率先完工的项目主要是金塘的长途客运中心和册子的客运中心。 【进度上有所突破】
金塘长途客运中心,规划占地25亩,建筑面积3770平方米, 设计5000人次/日,总投资预算3000万元,并且已于3月份开工实施,预计到本月底可完成工程量的20%,9月底前可完成项目主体工程。
册子客运中心,规划占地12亩,建设规模1500平方米,总投资预算1500万元,设计2000人次/日,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预计年底前可完成项目主体工程。
盐仓的定海长途客运和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占地165亩,建设规模52313平方米,总投资预算21755万元,设计1.1万人次/日。站场布局已列入盐仓片总体规划,但由于置换土地的使用性质尚未明确等问题,投资事宜还未确定,下步我局将选择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设计,并积极与相关部门、乡镇进行磋商,尽早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及早开工。
除此以外,今年,我们还将在小沙、马岙、白泉等地新建3个准四级客运站场和20个港湾式候车亭。3个准四级客运站场概算总投资285万元,目前已完成建造位置选址工作,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预计6月份可开工建设,年底前可完成主体工程。20个港湾式候车亭概算总投资40万元,目前正在落实选址工作,预计也可以在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此外,我区将在2010年至2012年在长白、城东、金塘、小沙等地陆续兴建4个准四级客运站场和60个城乡港湾式候车亭,进一步推动城乡公交站场一体化建设,缩短城乡交通设施水平差距。
3
以上项目是我们近期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大桥开通后的交通服务设施建设后续完善工作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许多新特点、新局面、新问题、我们必须去挖掘、去面对、去解决。
比如随着大桥的开通,我区运输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海上客运将逐渐萎缩,公路旅客运输将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随着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路网的完善,货物运输方式将由散货为主变为与集装箱运输并重。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将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倾向性地兴建一批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适合集装箱车辆运输的客货兼营的大型集散中心。
再如,当前我区交通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建设节约型交通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交通建设,必须在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明确的功能定位前提下,在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交通信息网络体系,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从目前我区站场布局和建设情况来看,大型的集散中心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大桥形成无缝衔接还需时日;大桥开通后,巨大的客流量在为客运服务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深刻认识到交通行业的合理布局与规划,对创建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站场选址上,有关部门严格把关,以杜绝今后各客运站为抢夺客源,让旅客舍近求远,造成站场重复性建设的现象,也避免了由于城市公路客运布局不合理给社会资源造成的极大浪费。如何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针对公路运输“门到门”便捷性特点,更好更快地分流各种运输形式的客流量,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并按规划去落实,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大课题。
除此以外,刚才我谈到的第一点要落实“公交优先”的问题上,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公交车路权,如何在现有条件的区域内主干道上,因地制宜的布设公交专用道、保证公交用地、配套设施衔接。定海城区内“停车难”一直是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家庭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争地现象很严重,目前有几种解决办法: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注重对公共交通软硬件配套的改善,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缓解出行难问题。比如加速推进包括出租车在内的大公交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实现车辆调配、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公交车的按需配置,出租车的呼叫调度,从而有效弥补高峰期的运力缺口,降低平峰期的运力浪费,减少出租车的无效行驶。二是效仿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向地下要土地,大力建设地下停车场。三是参照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做法,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系统,比如建设一批现代化互通式立交桥等,通过加速车辆流转量,提高公路通行率。目前,前两种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时间进行调研,第三种方法已经得到各方论证,市里已经开始部署实施,今年计划在文化路上兴建一座立交桥,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以上是我对如何使我区站场布局更好地接轨大桥时代的一些看法。不足或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