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8742A*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08742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6.29
(12)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010621750.2(22)申请日 2010.12.28
(30)优先权数据
10-2009-0133002 2009.12.29 KR(71)申请人锦湖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地址韩国首尔特别市(72)发明人金城桂 沈愚赫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陈海涛 樊卫民(51)Int.Cl.
E04B 1/84(2006.01)E04B 1/62(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54)发明名称
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隔音材料具有优异的隔音和防水特性。所述方法包括:在乙烯基树脂层与非织造布之间注入沥青混合物,以及在所述非织造布上堆叠聚氨酯泡沫。所述隔音材料包含注入到乙烯基树脂层与非织造布之间的沥青混合物和堆叠在所述非织造布上的聚氨酯泡沫。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制造隔音材料的方法,其包括:
将沥青混合物注入到乙烯基树脂层与非织造布之间;以及在所述非织造布上堆叠聚氨酯泡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聚氨酯泡沫上进行辊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乙烯基树脂层、所述沥青混合物、所述非织造布和所述聚氨酯泡沫进行干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中温、高温和低温下依次进行干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乙烯基树脂层、所述沥青混合物、所述非织造布和所述聚氨酯泡沫进行切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具有15~25kg/m3的密度、10~30kgf/cm2的硬度、150以上的渗透率和0.5~2MN/m3的动态杨氏模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沥青混合物包含重量比为7~8∶3~2的沥青和橡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厚度为14~31mm。9.一种隔音材料,其包含:
在乙烯基树脂层与非织造布之间注入的沥青混合物;和堆叠在所述非织造布上的聚氨酯泡沫。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通过浸透到所述非织造布中的所述沥青混合物将所述聚氨酯泡沫连接到所述非织造布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具有15~25kg/m3的密度、10~30kgf/cm2的硬度、150以上的渗透率和0.5~2MN/m3的动态杨氏模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所述沥青混合物包含重量比为7~8∶3~2的沥青和橡胶。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的厚度为14~31mm。
2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1/5页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2009年12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9-013002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引入到这里。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隔音和防水特性的隔音材料以及有效地制造所述隔音材
料的方法。
[0003]
背景技术
通常,将隔音材料用于诸如建筑物或车辆的结构中以降低噪音。隔音材料通常包
含合成树脂材料如聚氨酯或聚酯以及装饰材料。[0005] 特别地,用于建筑物的隔音材料包含在聚氨酯上形成的基层、在所述基层表面上且由硬质材料如沥青形成的硬质高分子材料层、以及在所述基层的另一个表面上且由软质材料如氯丁二烯基泡沫橡胶形成的软质高分子材料。
[0006] 将用于建筑物的隔音材料插入泡沫混凝土构件与混凝土板之间,使所述硬质高分子材料层与所述泡沫混凝土构件邻接。[0007] 在依次通过硬质高分子材料层、基层和软质高分子材料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噪音。
[0008] 需要一种具有多个层的隔音材料和有效地制造所述隔音材料的方法。
[00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的隔音和防水特性的隔音材料以
及制造所述隔音材料的方法。
[0010]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从连同附图的下列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0011]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方法包括:将沥青混合物注入到乙烯基树脂层(vinyl layer)与非织造布(non-woven fabric)之间,以及在所述非织造布上堆叠聚氨酯泡沫。
[0012]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隔音材料包含在乙烯基树脂层与非织造布之间注入的沥青混合物和在所述非织造布上堆叠的聚氨酯泡沫。[001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隔音材料可提供优异的隔音和防水特性以及构造性。制造隔音材料的方法具有有效制造隔音材料并然后在单线上进行堆叠、连接、干燥和切割工艺的效果。
[0014]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效果。从下列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其它效果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0009]
3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
2/5页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案的隔音材料的横断面视图。
[0016]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隔音材料的方法的流程图。[0017]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隔音材料的设备的俯视图。[0018] 图4是图3中所示设备的侧视图。
[0019]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通过制造隔音材料的设备将沥青混合物注入到乙烯基树脂层与非织造布之间的工艺的图。
[0020]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通过制造隔音材料的设备将沥青混合物注入乙烯基树脂层与非织造布之间的工艺的图。
[0021]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安装隔音材料的工艺的图。
[0022] 图8是说明通过图7中所示的隔音材料的安装而降低噪音的结果的图。[0023]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安装隔音材料的工艺的图。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其中在整个附图和说明书中,使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元件。
[0025]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案的隔音材料100的横断面视图。[0026] 所述隔音材料100包含乙烯基树脂层110、沥青混合物120、非织造布130和聚氨酯泡沫140。
[0027] 乙烯基树脂层110是薄的、透明的合成树脂,且可包含由乙酸乙烯酯或氯乙烯形成的合成树脂膜、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使用所述乙烯基树脂层110将沥青混合物120与非织造布130结合在一起,同时制造了隔音材料100。在安装所述隔音材料100时,可以将所述乙烯基树脂层110除去。
[0028] 沥青混合物120包含重量比为7~8∶3~2的沥青和橡胶。所述沥青混合物120可包含重量比为8~9∶2~1的混合物和水,所述混合物具有重量比为7~8∶3~2的沥青和橡胶。在所述沥青混合物120中包含的橡胶可以为合成橡胶。[0029] 在安装隔音材料100时,在聚氨酯泡沫140上设置沥青混合物120以防止水渗入到所述聚氨酯泡沫140中。即,所述沥青混合物120可提供防水功能。所述沥青混合物120也可使得非织造布130和聚氨酯泡沫140相互连接在一起。另外,所述沥青混合物120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和效果,如在隔音材料100的安装期间保持所述隔音材料100的形状或在隔音材料100安装之后防止噪音的传播或振动。可利用可提供防水功能的其它材料来代替所述沥青混合物120。
[0030] 非织造布130是由长纤维制成且通过化学处理、机械处理或热处理而结合在一起的布状材料。所述非织造布130可使得沥青混合物120和聚氨酯泡沫140相互堆叠在一起,同时制造了隔音材料100。例如,因为浸透到非织造布130中的沥青混合物120而将聚氨酯泡沫140连接到所述非织造布130上。所述非织造布130自身可提供隔音功能。[0031] 聚氨酯泡沫140是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高分子化合物,所述氨基甲酸酯键由醇基团和异氰酸酯基之间的结合而制得。例如,所述聚氨酯泡沫140可具有15~25kg/m3的密度、10~30kgf/cm2的硬度、150以上的渗透率和0.5~2MN/m3的动态杨氏模量。所述聚氨
4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
3/5页
酯泡沫140的厚度为14~31mm。
[0032] 聚氨酯泡沫140是进行隔音的主要构件。所述聚氨酯泡沫140隔离了在安装隔音材料100时产生的撞击声。可通过可提供隔音功能的各种多孔泡沫来代替所述聚氨酯泡沫140。[0033]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隔音材料100的方法的流程图。[0034] 将沥青混合物120注入到乙烯基树脂层110与非织造布130之间(S110)。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将沥青混合物120注入到乙烯基树脂层110和非织造布130之间,或者将沥青混合物120涂布到乙烯基树脂层110上并然后将非织造布130堆叠在所述沥青混合物120上。在未完全固化即具有粘度的同时提供所述沥青混合物120。下面将参考图5和6对此进行更详细地说明。[0035] 然后,在非织造布130上堆叠聚氨酯泡沫140(S120)。
[0036] 使用辊压机在聚氨酯泡沫140上进行辊压(S130)。所述辊压机通过沥青混合物120对要连接到非织造布130上的所述聚氨酯泡沫140施加压力。所述辊压机适当地对所述聚氨酯泡沫140施加压力,从而使得所述沥青混合物120漏出。
[0037] 对堆叠的隔音材料100进行干燥(S140)。可提供包括低温干燥步骤、中温干燥步骤和高温干燥步骤的三个干燥步骤。可以依次进行中温干燥步骤、高温干燥步骤和低温干燥步骤。可以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干燥步骤以对沥青混合物120进行干燥和硬化。例如,可以分别在30℃~60℃、50℃~80℃以及70℃~120℃的温度下进行低温干燥步骤、中温干燥步骤和高温干燥步骤。
[0038] 将干燥的隔音材料100切割成适用于安装的尺寸(S150)。此外,可以为了保存和携带而将隔音材料100切割成适当尺寸。
[0039]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隔音材料的设备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所示设备的侧视图。
[0040] 所述制造设备包含非织造布退绕机1、乙烯基树脂层退绕机3、注射单元6、堆叠台8、辊压机9、干燥器10、切割单元13和控制器箱16。
[0041] 非织造布退绕机1展开并供应辊式非织造布130,且乙烯基树脂层退绕机3展开并供应辊式乙烯基树脂层110。所述非织造布退绕机1和所述乙烯基树脂层退绕机3使得可在乙烯基树脂层110上方以与所述乙烯基树脂层110平行的方式运载所述非织造布130。[0042] 注射单元6将沥青混合物120注入到乙烯基树脂层110与非织造布130之间,或者在将非织造布130堆叠在乙烯基树脂层110上之前将沥青混合物120涂布到所述乙烯基树脂层110上。下面将参考图5和6对此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堆叠台8在非织造布130上对聚氨酯泡沫140进行堆叠。在所述堆叠台8上供应
的所述聚氨酯泡沫140沿所述堆叠台8滑动并固定在所述非织造布130上。[0044] 辊压机9对堆叠的聚氨酯泡沫140施加压力。结果,将沥青混合物120浸透到非织造布130中。由于浸透到非织造布130中的沥青混合物120,所以可以将聚氨酯泡沫140连接到非织造布130上。所述辊压机9适当地对所述聚氨酯泡沫140施加压力,从而使得所述沥青混合物120漏出。
[0045] 干燥器10对隔音材料100进行干燥。干燥器10可进行低温干燥步骤、中温干燥步骤和高温干燥步骤。可以依次进行中温干燥步骤、高温干燥步骤和低温干燥步骤。干燥器10可以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干燥步骤以对沥青混合物120进行干燥和硬化。例如,可以分
[0043]
5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
4/5页
别在30℃~60℃、50℃~80℃和70℃~120℃的温度下进行低温干燥步骤、中温干燥步骤和高温干燥步骤。
[0046] 切割单元13将干燥的隔音材料100切割成适用于安装的尺寸。
[0047] 控制器箱16从用户接收各种命令并向用户显示运行状态。所述控制器箱16可包含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对制造设备的元件进行控制从而可进行制造隔音材料的方法。
[0048]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通过制造隔音材料的设备在乙烯基树脂层110与非织造布130之间注入沥青混合物120的工艺的图。[0049] 参考图5,可以相互平行地运送乙烯基树脂层110和非织造布130,并通过注射单元6的喷嘴N将沥青混合物120注入到所述乙烯基树脂层110与所述非织造布130之间。[0050]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通过制造隔音材料的设备在乙烯基树脂层110与非织造布130之间注入沥青混合物120的工艺的图。[0051] 参考图6,首先,通过注射单元6的喷嘴N将沥青混合物120涂布到乙烯基树脂层110上,然后在所述沥青混合物120和所述乙烯基树脂层110上堆叠非织造布130。[0052]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可以以单层或多层结构的方式来安装隔音材料100。“单层结构”是指如图9中所示的安装一种隔音材料的情形,“多层结构”是指如图7中所示的安装两种以上隔音材料的情形。下面将给出详细说明。
[0053]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安装隔音材料10的工艺的图。[0054] 参考图7,多层结构包含两种隔音材料100,所述两种隔音材料100各自包含非织造布130和堆叠在所述非织造布130上的聚氨酯泡沫140,从而具有14~15.5mm的厚度。在安装时,对两种隔音材料100进行设置,使得它们各自的聚氨酯泡沫140相互面对,然后将乙烯基树脂层110除去。因此,与单层结构相比,多层结构可实现更快的安装。[0055] 图8是说明通过图7中所示的隔音材料的安装而降低噪音的结果的图。例如,图8显示了在多层结构的板上安装隔音材料100前后得到的噪音数据,其中在使板经历由振动激发器产生的特定频率的振动的同时,在所述板下的房间中测量了噪音数据。安装之前获得的结果以虚线表示,安装之后获得的结果以实线表示。
[0056] 表1显示了在图8中安装之前和之后对于各种激发频率的噪音测量结果的比较。[0057] 表1
[0058]
激发频率 63Hz 安装之前 81.4dB 安装之后 76.5dB 差值
[0059]
4.9dB
125Hz 68.1dB 54.4dB 13.7dB
250Hz 67dB 44.9dB 22.1dB
500Hz 52.5dB 28.4dB 24.1dB
从表1能够看出,当向板施加频率为63Hz、125Hz、250Hz和500Hz的振动时,在隔
音材料100安装前后的噪音测量值之差分别为4.9dB、13.7dB、22.1dB和24.1dB。[0060] 如上所述,在板上安装隔音材料100前后所产生的噪音之间存在大的差值,且随着振动激发器频率的增大,本实施方案提供了更高的噪音降低效果。[0061]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安装隔音材料的工艺的图。
6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0062]
说 明 书
5/5页
参考图9,在单层结构中,安装一种隔音材料100,所述隔音材料100包含非织造布130和堆叠在所述非织造布130上的聚氨酯泡沫140,且其厚度相当于用于多层结构的聚氨酯泡沫140的厚度的两倍,例如28~31mm。在以单层结构安装隔音材料100的同时,可以将乙烯基树脂层110从堆叠了沥青混合物120的聚氨酯泡沫140的表面上除去,并在未堆叠沥青混合物120的聚氨酯泡沫140的表面上涂布粘合剂。可以与非织造布130和沥青混合物120基本相同的方式形成所述粘合剂。例如,在将非织造布130与未堆叠沥青混合物120的聚氨酯泡沫140的表面接触的同时,可以向所述非织造布130喷射沥青混合物120,从而使得可以将所述沥青混合物120浸透到所述非织造布130中。
[0063]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制造的隔音材料提供了优异的隔音和加工性。[0064] 上面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更广泛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此外,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本发明在特殊环境下的实施和对特殊应用的实施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清楚,本发明的用途不限于此,且能够将本发明有利地用于许多环境和实施中。因此,应将上述说明和附图看作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含义。
7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8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2
9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3
图4
10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5
图6
图7
11
CN 102108742 ACN 102108745 A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8
图9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