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来源:知库网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

招生考试

化 学 试 卷

(全卷共17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第Ⅰ卷包含12题,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2.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铁锅 B.瓷碗 C.塑料盆 D.玻璃杯

3.二氧化锡( SrO2)可用作液晶元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A.+l B.+2 C.+3 D.+4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1

A.装药品 B.制备 C.收集 D.验满

5.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KN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6.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A.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D.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7.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8.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A.铜丝作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9.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图2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C.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5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0.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蔗糖

1

B.用量程为1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1.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

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12.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13.(15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 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人烧杯中,向杯中缓缓倾倒 图3 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3),说明二

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_ _____。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4)。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图4

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_ ___(填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辨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 ____(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 (举一例)。 14.(9分)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Ⅰ 甲 乙 图5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5所示的“旅

Ⅱ 行”。

①若图5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5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6

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化学式。 甲 甲 ,乙 ,丙 。

图7 乙 丙 图6

15.(16分)(l)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图7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钠的相对 原子质量 为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X= ,Y= 11 Na 钠 22.99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 易 电子(填: “得”或“失” 钠离子的符 号为 (2)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8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 ℃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 ___。 ②t2 ℃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__ __的溶液。

③t2 ℃时,将100 g水加入盛有50 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__ __。

(3)某同学进行图9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 =2,该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名称)。

16.(14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0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MnO2 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称量15.0g和5.0g二氧化锰 加热至质量 氯酸钾 不再减轻 步骤Ⅰ 图8

图9

氧气 固体1 加适量水 操作m 溶解 步骤Ⅱ 固体2 溶液 洗涤 检验 烘干 步骤Ⅲ 二氧化锰 图10 操作n 步骤Ⅳ 氯化钾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解: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Ⅰ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11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11中_ ___(填“甲”或 “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

甲 乙

3

图11

是否含有氯化钾,其原理是 (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__ __(写一点)。 17.(10分)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I(见表1)。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1)。 【实验装置】

图12

A B C D

【相关数据】 数据编号 测量项目 Ⅰ 52.40 102.00 / Ⅱ 51.92 102.54 243.5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 氮气的体积/mL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 ____,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 ___。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___ _(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4

二0一四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包含12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答案 1 C 2 C 3 D 4 C 5 A 6 B 7 C 8 A 9 D 10 B 11 A 12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包含5题,共64分)

13.(15分)

(1) ①元素 ②分子 (2) ① 4Fe+3O2 == 2Fe2O3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3) ①2H2O2 MnO 2H2O+O2↑ (合理均可) 大理石(合理均可) ②物理变化 (4) ①CO(或CO和CO2) ②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 14.(9分)

(1) ①CaCO3+2HCl = 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合理均可) ②2H2+O2 点燃 2H2O (合理均可)

(2) Cu Cu( N03)2 Cu(OH)2 (合理均可) 15.(16分)

(1) ①22.99 ②11 ③l ④失 ⑤Na+

(2) ①氯化钾 ②硝酸钾 ③饱和 不变 ④温度不低于t1℃ (3) 红 HCl+NaOH = NaCl+H2O 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 16.(14分)

(1)解:设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MnO2 2KClO3 2KCl+3O2↑

2△ 245 96 15.0g x

24515.0g= x = 5.9g

x96答: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为5.9g。 (2) AC

(3) ①铁架台 酒精灯 ②甲 引流 ③SgNO3+KCl = AgCl↓+KNO3 (4)蒸发过程中,氯化钾固体飞溅(合理均可) 17.(10分)

(1)CaO+H2O = Ca(OH)2

(2)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 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3) 0.54 0.48 没有 (4)解:设气体X的化学式为NmHn, 氮元素质量14m1.15g/L0.2435L==

氢元素质量.54g0.48gnm1= n3答:气体X的化学式为NH3。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