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的练习比较与分析

来源:知库网
著作评介一 五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的 练习比较与分析 口剥、岚 摘要:听力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语言技能课。本文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研究听力教学,选择五部 典型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从练习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根据初级听力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初级听力教材编写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提高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听力教材初级练习 一、五部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 由于初、中、高级阶段听力教学的要求和具体目标有 21世纪初,对外汉语听力教材编写逐渐走向成熟,我 所不同,相应练习的形式也应该有所侧重。初级阶段由于 们选择这一时期出版的几部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 是打基础阶段,对于语音、词汇、句子、语法的细节性基 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听力教材的编 础训练应该着重体现,对于听力材料实际表现的语流的把 写现状。这五部教材均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 握能力也要着重培养。所以,在精听和泛听的选择上,对 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被许多院校采用为教材。从出 于此阶段的学生自然更为注重培养他们的精听能力。在这 版日期、出版社、适用范围大小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五部 样的目标要求下,我们的练习形式更偏向于安排培养学生 教材作为初级听力教材的代表,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对外汉 精听能力,抓细节的练习项目,比如填空、完成句子、替 语初级阶段听力教材的编写现状。按出版时间顺序为: 换句子成分、填图表等。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听力教学重 1.《汉语听力教程》(一年级),胡波、杨雪梅编 点在兼顾精听的同时,更倾向于泛听能力的培养。对于中高 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2年第6 级听力教材,在练习的安排上,应该多选择诸如快速回答问 次印刷。 题、转述、猜测句义、概括中心意思等着重对泛听理解的练 2.《速成汉语初级听力教程》,杨惠元主编,北京语 习。当然,在选择练习形式的时候,诸如判断正误、选择正 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确答案、回答问题等两三种基本形式应该贯穿在每一课中, 3.《汉语听力教程初级A种本》,熊文、王新文编著, 因为它们的作用对于初中高级精听泛听能力的培养都是合适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4年第5次印刷。 的。其它形式则是要根据每课语料的特点和初中高级的听力 4.《相会在中国・实用汉语听力课本》,邓恩明主 培养特点增加或调整。语料的长度和练习量应该协调:语料 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长,而练习量小,这适合中高级的泛听训练;语料短、练习 5.《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听力》,幺书君、焦立为、 量大,则适合于初级的精听训练。 赵万勋等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二)声韵调阶段的听力练习 2006年8月第2次印刷。 汉语听力的初级阶段将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听力 二、五部初级听力教材的练习比较与分析 的语音无意义阶段。对于初次接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而 (一)初级阶段听力教材的练习形式应区别于中、高 言,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是他们对汉语产生的第一陌 级阶段 生感。而在听力训练中,声调可以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中对“昕”的总 敏感的成份。“英语是音势敏感的语言,而汉语是音高敏 体要求是: “掌握精听、泛听和检索听的技能。初级阶段 感的语言”(潘文国,1995)。声调听不准对于欧美留学 结束时,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200个音节以上,生词不超过 生来说是最大的问题。初学汉语的留学生通过语音接受到 2%,新语法点不超过1%的非图像性语言材料。理解正确率 的陌生信息无法在他们原有的语言系统里被成功解码。因 应达80%以上。”我们听力教学的目标也是依此进行。对于 此,对他们来说,陌生的语音承载的陌生的语义是没有任 目标的控制,除了选择合适水平的语料以外,还体现在对 何意义的。语义在陌生的语音承载下形成的还是陌生的、 练习的安排上。练习是教材的核心,练习题编写的好坏也 无法被理解的语义。 是评判一套教材优劣的标准。听力课是技能训练课,不是 五部听力教材中,除《相会在中国・实用汉语听力 测验课,各种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通过练习得以实施的, 课本》外,其他四部都是从纯语音训练的声韵调阶段开始 因而不能忽视练习题的编写。… 的。例如《汉语听力教程初级A种本》前十三个单元第一兰 至 2o10.09 机械练习,从单纯的声母听 等。其中声韵母练习、声调练习编排在第一册声韵调练习 读,到单纯的韵母听读,再到单纯的声、韵、母搭配听 阶段,而听后回答问题、复述和猜测大意这些比较难的练 读,最后到声、韵、母加声调拼合成词的听读练习。前三 习形式则出现在第二册教程的泛听练习中。该教程第一册 个阶段所有的iJiI练都是无任何词汇意义的机械练习,最后 声韵调阶段之后每一课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听力理 一个阶段出现了真正有汉语词汇意义的汉语词(没有出现 解练习,一部分是语音语调练习。第二册及以后又增加了 汉字),但此时的训练还是专注于纯语音练习,因为这时 泛听练习部分。每一课都是同一个模式,如听力理解练习 词的输入,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非可懂语音输入”。 部分永远都是听句子选择正确答案,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以功能为纲的《相会在中国・实用汉语 和听短文做练习,练习模式单一,缺乏新意。留学生每次 听力课本》,该教材没有设计这样一个声、韵、调练习阶 上听力课时都要做练习题,都要面对这些同样类型的练习 段,而是从第一课开始就出现了词组和句子的听读、模仿 题,特别枯燥。这也是造成听力课缺课率高的原因之一。 练习,并且一开始就出现汉字。 该教材练习题设计的另一个弊端是没有全面考虑到不同文 杨惠元《速成汉语初级听力教程》虽然有语音阶段, 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练习题的设计大都是从中国文化的 但强调的是“声韵中心论”,对于声调的练习相对较少。 角度出发的。例如第二册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在语音阶段的听力语料中,前三课总共八到十个练习中, 男:喂,小李吧?这个星期六下午有事吗? 声调练习只出现一个。后七课几乎没有专门为声调而设立 男:是王刚吧?我打算去体育馆游泳的,怎么?有什 的练习(第十课最后一个练习有个总结性的声调练习)。 么事吗? 通过研究发现,外国留学生对于普通话声韵的出错率明显 男:你看,咱们毕业半年了,我还一次也没有见过你 低于声调的出错率。“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就汉语普通 呢。这一年快结束了,我叫几个朋友来我家玩儿玩儿,吃 话和方言而言,声调是区分普通话和方言的最有效标尺。 吃饭,聊聊天儿。[41 只有声调才能体现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面貌”。 针对这段对话的内容,后面题目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专家们非常注重克拉申提出的 问:现在大概是几月? “i+l”原则,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懂性输入”原则。在克 A.一月 B.六月 C.十二月 拉申的理论下,“非可懂输入”是不可取的。德国心理学 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存在着争议。如果按照中国人的 家艾宾浩斯实验中得出这样的结果:识记36个无意义音节 观念,这一年快结束了,可能现在是阴历十二月份,但阴 需要55次;而识记包括480个音节的六节诗只要8次。 所 历十二月份又是阳历一月份。而对于按照阳历过年的日韩 以,理解了的材料比没有理解的材料识记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来说,现在可能是阳历十二月份。这个题目是一个无 从这个角度考虑, 《相会在中国——实用汉语听力课本》 效的题目。 遵循了“可懂性输入”原则,一开始就直接给学生输入可 《相会在中国・实用汉语听力课本》练习形式不多, 以理解的语言材料,第一课就有听词组和句子的练习以及 每课只有听后模仿、判断正误、模仿完成对话、选择正确 问候、介绍的功能对话。该教材跳过了机械练习的语音无意 答案、回答问题等五种,但是重复率很大。比如一课中出 义阶段,通过功能的路子进行初级阶段的听力教学,让学生 现三次判断正误、三次模仿完成对话、两次回答问题。模 一开始就接触到音义结合的真实语料。但是,在教材第一课 仿完成对话其实类似于填空题,只是填的内容有时候是所 的生词中就出现“累”“漂亮”这些比较难的汉字,不利于 听到的完整的句子。当然,最能体现听和写关系的是填空 激发初学者学习汉语的兴趣。另外,“一下儿(yixiar)” 题。但是写是一种表达练习,除了理解还要求汉字书写能 “空儿(kbngr)”中“一”的变调和“儿化”韵也是语音 力。在初级听力教材中,不宜过多使用。每一课中都出现 中的难点,编排在第一课的生词中也欠妥当。 三次这种要书写许多汉字的听写练习,在初级阶段是不太 有声韵调练习阶段的四部听力教材中,虽然刚开始都 合适的。该教材以功能为纲,其练习的设计也贯彻了功能 有一个机械训练的语音无意义阶段,但是却能让零起点以 的路线,每一课的功能会话都选择两到三个不同的场景, 及初级阶段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今后 根据不同情景的会话出题,每段会话的练习之前都标明了 的进一步学习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 《汉语听力教程》前五 场景,比如《银行换钱》《询问时间》《表示祝贺》,回 课每课都是声韵母练习、声调练习、语音语调练习三部分内 答问题和模仿完成会话的练习在提高学生听力技能的同 容,这样的编排会使刚开始的语音学习显得枯燥乏味。 《汉 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听力教程初级A种本》和《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听力》的 《汉语听力教程初级A种本》和《发展汉语・初级汉语 编排比较科学,它们都把声韵调的训练编排在每一课的第一 听力》两本教材练习的编排有些相似,两者都把每课的听 部分,相当于每课开始时的一次“热身”,并且第二、三部 力练习分为语音、句子和话题三部分。 《A种本》每课第一 分的句子、对话练习中又可以复习巩固第一部分学习的语 部分的辨音练习进行专门的听力技巧iJil练,包括对容易混 音。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了汉语普通话的 淆的声、韵、调、音节、词语的辨认以及数字、时间等的 声韵调,又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 专题训练。第二部分针对本课需要完成的项目进行有关的 (三)五部初级听力教材的练习设计分析 准各练习,包括基本句型的辨认、对第三部分听力难点的 《汉语听力教程》练习量大,整套教材完全以练习 预先扫除。第三部分理解性对话和语篇练习。《发展汉语 题为主,练习形式包括声韵母练习、声调练习、语音语调 (上)》每课第一部分的语音练习主要也是声韵调的训练 练习、词重音句重音练习、听后回答问题、听后选择正确 以及音节、词语的听读训练。第二部分听力理解也是句子 答案、听后判断正误、听后写、听后复述以及猜测大意 的操练,题型有听回答,选择正确的问句;听问句,选择 2010.09 著作评介 正确的回答;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等。第三部分是课 是及时有效进行反馈的,课外的听力就没有这 文练习。这样的练习编排,不仅使每课内容丰富,语音、 我们认为,课外练习应该着重复习和预习。对于新信息的习 句子、课文的练习都齐全,而且这样交错着听,学生不易 得,我们主要还是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合理设计课外听力练 因枯燥而产生厌听的情绪。 习是对课堂听力教学的巩固和补充。 《速成汉语初级听力教程》练习设计的一大特色是把 3.以听为主,兼顾其他 练习分为“听前练习、听时练习、听后练习、泛听练习” 杨惠元先生曾说过:“听、说、读、写是四种既有 四大环节。听前练习是为听时练习做准备的教学环节,目 联系又有差别的技能,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常常是你中有 的是要帮助学生扫除听时练习的各种障碍。凡是可能影响 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某一项技能的获 学生听懂的语言材料的因素,都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处理。 得绝不能孤立地单独地进行训练。“听”基本上是被动的 听时练习是整个训练的核心。听时练习是一边听课文一边 行为,听力训练如果只限于听和做一些应试性的练习,既 做练习,听的语言单位不是句子,而是语段或语篇。在听 不能活跃课堂气氛,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 时练习部分,每听一篇课文,都提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 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相会在中国・实用汉语听 告诉学生听的时候注意什么,使学生听时有一个注意的方 力课本》和《速成汉语初级听力教程》在这方面比较出色。 向。每次都进行这样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己悟 两部教材都设计了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 出来:听对话时注意什么、听叙述的文章时注意什么、听 合等几种训练方法,先输入后输出,反复地输入和输出,帮 议论的文章时注意什么。学生掌握了听的方法,就可以迅 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速提高听的能力。听后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听时练习的成 三、结语 果,常常是概括总结本课的要点,有时编写一段跟课文类 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实际出发,我们选择了五部 似的语段或语篇,让学生辨别两篇课文的异同,用对比的 有代表性的初级听力教材,对其练习设计进行了比较与分 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泛听练习作为课堂内 析,根据这五部教材的特点总结出初级听力教材编写方面 外的补充练习存在,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听力时问上的开 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初级听力教材编 放性。为便于学生独立完成,泛听的练习方式大多采用笔 写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使对外汉语听力教材编写趋于 头的自测形式。我们认为,听力练习不同于说、读、写练 合理,从而改善听力教学现状,提高听力教学质量,促进 习,听力练习有它的独特性:由于听力材料的限定性(不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同于口语材料的随意性)和不可视性(不同于读写材料的 可视性),练习的安排就要体现它的瞬时性。它不能像读 注释: 写练习一样,可以根据要求反复查阅材料,也不可能像说 [1】胡波.三部汉语听力教材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0,(2): 话练习一样可以随即选择语料,听力练习由于声音的瞬问 82~86. 消失,它的练习也要瞬间跟进,否则我们的短时记忆功能 【2】王群生.语音的困惑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改革【J】.荆州师范学院 就会因承载不了信息而造成我们反馈的失败。基于此,我 学报,2003,(6):P93~95. 们赞同杨惠元先生这样的练习设计和划分。 [3]能见义博,相良守次.学习心理学简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 (四)对初级阶段听力教材练习编写的建议 社,1 987:189. 1.练习形式应该丰富多样 [4]杨雪梅、胡波.汉语听力教程(第二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 听力课是技能训练课,听力理解的任务很多,除了记 学出版社,2000:15 7. 忆存储能力的培养外,还有抓关键信息、跳跃障碍、猜测 [5】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 996:65. 联想、快速反应、语境理解和概括总结等。就一篇语料而 言,它可以有多重任务,对每一堂听力课而言,则必须结 参考文献: 合不同的训练任务而进行。因此,练习的形式必须丰富。 【1]杨雪梅,胡波.汉语听力教程(一年级)[M].北京:北京语言大 盛炎先生在《语言教学原理》中举出的听力练习的形式有 学出版社,2000. 22种。l5 以上五部初级听力教材中, 《汉语听力教程》的 [2】熊文,王新文.汉语听力教程初级A种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 练习形式1O种, 《相会在中国・实用汉语听力课本》5种, 学出版社,2000. 《汉语听力教程初级A种本》5种, 《速成汉语初级听力教 [3】邓恩明.相会在中国・实用汉语听力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 程》6种, 《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听力》8种。五部听力教 学出版社,2003. 材的练习形式都不够丰富,即使是练习形式最多的《汉语 【4]杨惠元.速成汉语初级听力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听力教程》,贯穿在每一课中的基本形式也是两三种比较 社,2000. 传统的形式,其他形式则是根据每课语料的特点增加或调 [5]幺书君,焦立为.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听力[M].北京:北京语言 整的。 大学出版社,2004. 2.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结合 [6】胡波.三部汉语听力教材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0,(2). 五部初级听力教材中只有《速成汉语初级听力教程》 [7]王群生.语音的困惑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改革[J].荆州师范学院 有配套的课外练习,其他四部教材都是课堂教材,似乎遗 学报,2003. 漏了学生的课外学习部分。对学生来讲,与课内听力学习 [8]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不同的是,课内听力学习有老师教,时间的安排,信息量 的安排都是经过缜密的布置的,信息的输入、输出和检验都 (孙岚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2l 004) 20lO.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