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土表22 编号: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强制性条文内容 分项工程 项目经理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 引用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 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载荷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泥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引用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1113-2005) 5.1.3 滑动装置设计计算必须包括下列荷载: 1 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 2 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包括平台上的机械设备及特殊设施等的自重(按实际计算),操作平台上的施工人员、工具和堆放工具等。 3 操作平台上设置的垂直运输设备运转时的额定附加荷载,包括垂直运输设备的起重量及柔性化滑倒的张紧力等(按实际荷载计算);垂直运输设备刹车时的制动力。 4 卸料对操作平台的冲击力,以及向模板内倾倒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 5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6 模板滑动时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为滑轨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 7 风荷载。 6.3.1 支承钢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千斤顶相适应,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得少于4种,两相邻接头不应小于1m,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1/4。 当采用钢管支承杆且设置在混凝土体外时,对承杆的调直、接长、加固应作专项设计,确保支承体系的稳定。 6.4.1 用于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应事先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适配工,其性能应满足设计多规定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以及季节性施工等要求外,上应满足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必须满足模板滑升速度的要求。 6.6.9 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操作平台结构、支承杆的工作状态及混凝土的凝结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6.6.14 模板滑空时,应实现预算支承杆在操作平台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等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对支承杆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6.6.15 混凝土出模强度控制在0.2~0.4MPa或混凝土贯入阻力值在0.30~1.05kN/cm²;采用滑框倒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强度不得小于0.2MPa。 6.7.1 按整体结构设计的横向结构,当采用后期施工时,应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8.1.6 2 混凝土出模强度的检查,应在滑模平台现场进行测定,每一部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一个工作班上气温有骤变或混凝土配合比有变动时,必须相应增加检查次数。 引用标准:《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78-2008)) 13.0.11 采用电动(液压)提模或滑动模板工艺施工时,提模或滑升前硬座1.25倍的满负荷静载试验和1.1倍的满负荷滑升试验。 项目部质检员: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