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减解决问题》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用连减解决问题》,现在,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连减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对于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前一课“用连加解决问题”的学习更是为本课学习做好了铺垫。这节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教材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分橘子”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习中,教材设计了连环的问题“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并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材鼓励学生寻找多种方法解答,并注意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解决“分橘子”的问题,学生学会用连减解决问题,知道什么样的情况要用连减来解决问题,学会从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能用连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分析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情境教学,学生掌握用连减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
4、教学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课知识,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 PPT、每人30根小木棒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直观感受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把知识点内化,掌握用连减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
我本节课选择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预习自检
爷爷买了15个桃子,我吃了6个,弟弟吃了6个.还剩多少个桃子?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回顾连减和减法的意义。 二.探究学习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李老师买了28个橘子,想请同学们帮我分一分.同学们愿意帮李老师的忙吗?
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感受信息,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势导入新课学习.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找出数学信息
从李老师和同学的对话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ppt一一出示。 (2)提出问题
通过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可以知道问题是什么了吗? (学生回答:可以装满几袋?)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可以装满几袋?我们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橘子是不是都能装完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汇报总结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办法:
A、圈一圈,每九个橘子圈一圈,可以圈出3个圈,就是3袋,剩下1个。 B、连续减9,减一个9就是一袋,28可以减3个9,就是3袋,剩下1个.(教师板书算式28-9-9-9=1)
这时候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你的理由。(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连减的方法,因为它看上去最简单。
(5)揭示课题
像这种连续减去一个数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连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在这里,老师点明课题,让学生对本课重点的印象更深刻。 (6)检验结果
这样做对不对呢?我们怎样验证? 小组合作讨论,用9+9+9+1=28.
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把已学知识运用起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能力拓展
有13个同学,4个同学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结合生活,解决问题。分小组问题,这是学生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使学生养成自我总结的好习惯。
五。当堂检测
1。第78页“做一做”。 2.第79页练习十八,第3题.
六。板书设计
用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有效的辅助了本课的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