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利弊分析 ◆朱 丹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 加深,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七年居于世界第 一我国国际收支大为改善,外汇储备逐年增加。 (二)贸易结构 在贸易结构上,我国占据优势的只是资源环境和廉价的劳动 ,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我国来说具有 积极的意义,如可以保证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进口支付能力、偿还 外债的能力以及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但是巨额的外汇储备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易遭受汇率、收益及流动性等风 险。本文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直至形成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 力,低端附加值产品是我国的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这样不利于 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国际市场上资源密 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是市场竞争优势较明显的商品,在我国 出口产品中低端加工产品和初级产品一直占重要比重。是以数量 比较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的对于我国的优劣,并最终提出相应的 解决措施。 【关键词】外汇储备;金融;风险 外汇储备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其主要用于平衡一国 的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以使对外经济 健康持久发展。广义的外汇储备包括所有以外汇计价的金融资 产。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为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提供了 重要的保障,但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相关的宏观经济 调控政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国外汇 储备在经济当中的作用呢?我们首先看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剖析下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贸易的飞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 外汇储备持续创出新高,由极度短缺跃升为世界第一。2006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同年1O月,我国外汇 储备余额迈上1万亿美元的台阶。2009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突破2万亿美元,2012年年末突破3万亿美元,达到3I31亿美元, 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相当 于德国的经济总量。时至今1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七年稳 居世界第一位。(注:消息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历年统计数据) 在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占绝对比例,并且以美元居 多。我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三都投资在美国债券以及以美元表示 的不动产上。这一格局主要受到我国对外贸易形式和国际储备体 系,资本流动的影响。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很 多,但如果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所使用的结算货币来看,国 际上常用的支付和计价货币仍然是美元。而在对外贸易中所使用 的币种及其比例一般由贸易结构所决定。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 核心经济体。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美元依然是国际贸易结 算和国际储备中的主要货币。 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分析 (一)汇率制度 1994年1月,我国开始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将双轨汇制改为单 一汇率制度,并对金融项目和资本进行严格管制,实行强制结售汇 制,在此情况下,为了对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浮动维持,中央 银行必须被动的买入外汇,这样就造成了外汇储备规模不断被动 的增加。 汇率稳定一直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目标之一,保持外 汇市场供求平衡,只要美元供大于求,央行就被迫在市场上吸引外 国投资和对外贸易,这就增加了资本项目顺差,我国这一改革使得 优势和价格优势是换来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竞争手段。占对外贸 易总额比重一半以上的还是低端的加工贸易。大量企业出口产品 能耗高、附加值低,没有自主品牌等。由于我国具有廉价劳动力的 成本优势,发达国家将其产业从其原产地国家转移到我国,我国的 企业又没有走出去,资源进口的低价加上出口的高价,我国贸易顺 差不断增大便成为必然。 (三)吸引外资的政策 为了发展国内经济,我国长期以来对外一直施行外向性的外 资和外贸政策,甚至不惜以牺牲国家财政收人为代价,给予外商更 多的优惠政策。而且我国具有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潜能。世界上很 多国家的企业都乐于到我国进行直接投资,形成资本项目的顺差。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 资1117.2亿美元,为了吸引外资企业和资金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政 府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会努力为外资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甚 至开通绿色通道。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持续增长带来的顺差,也 是我国金融项目与资本的顺差的很大根源。 (四)热钱流入 我国于2005年7月将人民币的汇率改革成为参照一揽子的 汇率体制后,市场存在着对人民币升值的广泛预期。随之而来的 是牛市的降临及房地产的高涨,房地产的大涨,大量的国外游资 为获取人民币和资产升值带来的收益而进入国内市场进行套 利,从而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以来 现了井喷的增长 态势。 三、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 毋庸置疑,拥有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证一国的国际清偿 力和维持汇率的稳定,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进行经济调节)实 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一国币值的稳定,是抵御外部金 融危机风险冲击的坚强后盾。但如果形成相对于自身经济不相适 应的高额的外汇储备,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目前,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合理水平,截至2013年6月,中国外汇 储备存量达到3.5万亿美元,已经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 多不利影响。 首先,巨额外汇储备导致通货膨胀。央行大量购汇,在国内就 形成了与外汇储备等量的外汇占款。近几年,外汇占款成为中国 基础货币投放的主体部分。大量的商品和劳务输出到了国际市 场,与其等量的外汇储备通过央行的收购,形成基础货币,又通过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乘数机制的放大,投放到了国内市场,这就形 成了“过多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的局面只要央行无法尽数对冲 掉外汇占款,就会造成单位货币的贬值,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和潜 在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大。 35 I 储氇… ~ 妖警 首先,争取改变我国外贸出口方向主要集中在欧盟、北美和日 本局面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原有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 { 2≯1ll姗。 1 ¨ } 、1nd 4320O l l 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其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贸易市场改变外贸市 场过于集中的现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与主要贸易伙 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沐日于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优化。 其次,改变现有的m口商品结构,逐渐向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 to aOD ~ !L五篓蜀曼篓蒌篓萎嚣嚣嚣莲蠢嚣嚣嚣霸燕蟊磊磊 ^ h釜 §一 壁 h蟑 0 图1 1992—2012年度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变动情况 其次,巨额的外汇储备大大降低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为了调节国内市场的流动性,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央行不得不 对冲大规模的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且不得不发行央行 票据进行对冲,以阻止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的压 力。 四、影响我国3I'VE储备增长的因素 (一)贸易顺差因素 由于我旧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很多外来投资商都长期在我 闰厅展直接投资的T作,我国对外的贸易也长期处在快速增加和 扩展的状态,造成了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 发展,闰家和政府也颁布了很多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各地区的政 府也响应国家的政策,积极展开招商引资的工作;另外,我国加入 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是加大了外商投资的力度,拓展了外 商投资的领域。 (二)人民币升值因素 受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等快速发展的影响,人民币的信誉处 于持续增长的状态;而且,随着金融脚步的不断创新和不断加快, 涌现除了很多的人民币理财物品,这就使得外币在人民和企业的 心LI1处于“贬值”状态,流人的外币都集中都政府去了。另外,国 际游资的引进lx寸人民币的升值造成了影响,但是一旦人民币升值 后就会导致国际游资也流向国家和政府,自然外汇储备就上升了。 (1一)政策制度因素 一些强制性的政策制度迫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出“双重强 制性转移”的面貌。也就是凡是企业超m标准的外汇资产都会按 规定结售给专业的 ̄'lqE银行,而外汇银行超出标准的那部分就会 无条件结售给中央银行;而且,我国还针对出口企业经营颁发了 “m口退税”的政策,为HJ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这 些也都是导致我闰外汇储备资产不断增长的原因。 (四)金融危机因素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很难在段时间内恢复。对我国来说,金融危机阻碍了贸易顺 差增长的步伐。因为金融危机对跟我国合作较为频繁的日本、欧 美等 家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这些国家的失业率上升,购买力 降低,进15货物的需求减少,最后也就使得我国的出口企业发展困 难, 口订单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五、我国bl,,I-储备管理的若干思考 面对日益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是目前 急需考虑的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的金融安全,更与国计民 生息息相关。‘必须积极面对,及时化解,有效解决,才能保证我国 社会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外汇储备多元化 36 集型产品转型过渡,建立一些自己的主导品牌,出口商品结构多元 化更有利于外贸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二)增加战略物资储备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我国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性也 日益凸显,尤其是铁矿石、原油等大宗物资的对外依存度超过 50%,其价格也是一路上涨。动用每年新增的外汇储备进口我国 经济发展急需的战略物资,并将其储备起来,一方面,可缓解我国 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的局面,规避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高风 险,另一方面,更多地参与国际大宗物资交易,不仅有利于提高国 家的影响力,取得更多的定价权,还有利于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 全,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通过金融创新改革,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对冲力度,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目前,公 开市场业务操作仍然是对冲外汇占款的主渠道。由于持续正回 购,央行所持有的可用债券数量不断减少,且面临着先前一部分正 回购操作的债券将陆续到期的事实。因此,定期发行较长期限的 央行票据将是不得已的选择,尽管这会加重央行的财务成本负担。 由此,通过金融创新,开辟对冲外汇占款的另一条渠道就显得极为 迫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 金融功能开始不断升级,从创造信用到转移风险、孵化财富的过 程,创新“储蓄——投资”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了经济发展 的重中之重。具有改革尝试性质的资本市场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随之深刻影响了我国+储蓄 投资,机制的变迁。所以发展资本 市场,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不仅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渠道,也是 降低储蓄率,让居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重要途径。 (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外移 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源等成本的逐渐上升,国内市场 的产品产能过剩,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根据雁行形态发展模 式,我国部分产业已经可以整体转移到其他更有成本优势的国家, 就转入国而言,可以带动就业,创造税收和产值,推动当地经济发 展(而对我国而言,对外投资进行产业转移,相当于把投入我国的 部分外资直接转移到其他国家,既可缓解我国资源的压力,调整我 国的产业结构,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度。 总之,外汇储备的调节是个任重道远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 而就,需要我们国家政府和外贸各行业共同努力,寻求一条长远稳 步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陈雨露.国际金额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谭浩俊.如何看待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N].北京青年报.2013 (11) 作者简介: 朱丹,女,汉族。辽宁人。南开大学进修班,研究方向: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