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3期 (总第97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inor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3 Jun.2006 试论理性主义问题 ●李小红 (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西方文化特有的理性主义问题是韦伯研究问题始终围绕着的一个主题。笔者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 本主义精神》一书的整体把握,旨在寻求西方理性主义精神,并最终把握理性主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精神;理性化 中图分类号:1390-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o6)03—0071—04 一、何谓理性主义 要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并且是凌架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 理性主义又称为唯理论。与经验主义相对立,强调理 学的科学”。理性主义价值观的前提,就是肯定人性的普遍 性作用的一种集训论学说,理性是一个有关辩明、认识、阐 性。他们把追求个体的自由、权利和幸福,视之为人之本 述和评论真理能力的名称。西方的文明史,是一部人类在 性。狄德罗曾宣称:“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 信仰和理性之间徘徊的历史。对永恒、至善、绝对真理和人 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 生归宿等问题的探讨,是人类文化和哲学产生的动因。“哲 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j。康德则宣称:应当把人看作 学是关于人所能认识的一切事物的完善的知识,既是为了 目的,而不只是手段。他们都强调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 指导生活,也是为了保持健康,发现各种技术。”…在17世 会的规范统一起来的。康德的一条重要道德律令就是:“不 纪近代哲学发端之时,“理性主义”(唯理论)具有认识论上 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 的重要性,对“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做出了回答,认为人毋 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 。理性主义者在肯定追求 须借助观察,理性本身就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知识。理性 个体的自由、权利和幸福作为价值导向的同时,又把社会的 主义者人们凭借着理性之光能够认识外在的世界,他们对 公正、平等与和谐作为价值理想。 . 达到知识的确定性是深信不疑的。笛卡尔认为,理性是人 二、韦伯的理性主义观 人都具有“自然之光”,人们意见的分歧不在于理性秉赋的 继康德之后,理性问题成为社会学问题。E.迪尔凯姆 多少,而是由于冲动、情绪、想象、意志等对理性的影响所导 和马克斯.韦伯是两位重要的社会学家。他们接过了康德 致的。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都属于这一脉。笛卡 的问题,但又截然不同地把它运用于社会和多样性的人类 尔的目的是要发现一些确实而自明的真理,这种真理,每一 文化。迪尔凯姆依循康德关心的概念制约,认为概念制约 个具有常识和推理能力的人都会承认。这种绝对的真理 对人类至关重要。不过,康德只满足于凭借一种据说在人 观,还表现为他们要建立一个严密的从少数公理中逻辑地 心中普遍存在的在每个个体内部活动着的结构去解释它, 推演出来的知识体系。这在斯宾诺莎的著作《伦理学》中, 而迪尔凯姆则注重在不同群体有形的生活,尤其是在宗教 得到了最好不过的表现,他在书中仿照几何学的论证方式, 仪式中去探索这种制约的根源。宗教的核心是仪式,仪式 按照定义、公则、命题来推演和编排整个体系。因此,美国 的功能是赋予我们共同的概念,并赋予那些概念对群体所 学者汉姆普西耳才这样说:“我们可以适当地把17世纪称 有成员都有制约性的权威。在迪尔凯姆看来,一切人都是 之为哲学史上的‘理性时代’,因为几乎所有这一时期的伟 理性的,它们表现为概念制约,而且因为同样的制约使人们 大哲学家,都试图把数学证明的精确性引入知识的所有部 成为一个群体的成员。 分,包括哲学本身”_2 J。这种建立体系努力在黑格尔的泛逻 如果在迪尔凯姆看来,一切人都是理性的,那么,在韦 辑主义的哲学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黑格尔就是力图 伯看来,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合乎理性。韦伯的问题不是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李小红(1979一),女,重庆人,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教师。 壹J州屋蓝堂 兰拯 :曼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法学研究 一李小红:试论理性主义问题 的利润。”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韦伯也承认资本主义与追 求利润有着一致性,但他认为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是建立在 合理地进行计算与(形式上)合乎营利机会之上的,是靠企 业中资本的合理使用和对劳动的合理组织而进行的资本主 切人何以都是理性的(一切人都用概念去思想并为概念 所制约),而是某些人何以格外理性,格外地尊重法则,并能 选择讲究效用而非适应习俗的方法。 韦伯作为一个在近代欧洲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其所 有研究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西方文化特有的理性主义问题”。_5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 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回答了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 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出停滞之势?为什么在 西方文明中而且仅仅在西方文明中,才出现了一种具有普 遍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发展究竟应归结为 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在此,韦伯论证了伴随欧洲宗教改 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以及新教伦理对现代资本主义的 起源和整个西方理性化进程的影响。他通过对印度教、佛 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对比 分析,发现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那些古老民族的宗教伦理 精神对他们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阻碍作用。韦伯 的研究主旨就是从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对整个人类社会 进行全面剖析,以便从中总结出关于人类进步的具有现实 及深远影响的内在精神动力。韦伯认为:在任何一项事业 背后,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 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 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着重论述了宗教观念(新 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 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不在 于他多么准确无误地刻划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而在于 他敏锐地觉察到形成这种精神的社会文化基础。韦伯所讲 的隐藏在西方社会文化基础背后的资本主义精神正是一种 理性主义精神。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中蕴含着的艰苦劳动精神、积 极进取精神往往被归功于新教,必须不要象流行的看法那 样将其理解为对生活乐趣的享受,而应在其纯粹的宗教品 性中寻找。为此,韦伯引证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家、 科学家、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并道出了资本主义精 神:“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 的。违犯了这个伦理的规则不被人认为是愚蠢,而被看作 是渎职。这才是事情的实质。它不单是那种到处可见的商 业上的精明,而是一种精神气质。”韦伯认为:“一个人对天 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 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 础。”L6 韦伯认为,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 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精神。因为贪得无厌和金钱欲普遍存 在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任何社会和任何阶层中。 与其说资本主义是对财富的贪欲,“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 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irrational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 种理性的缓解。不过,资本主义确实等同于靠持续的、理性 的、资本主义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 一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6・3 义经营,这与那种不受任何道德规范约束的牟利求富根本 不同。资本主义精神或理性主义精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 有的,这种资本主义社会专指当时西欧和美国那种典型的 资本主义,此种资本主义精神是完全没有幸福主义的(更不 必说享乐主义的)成分搀在其中。_8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 神与新教伦理具有共同性,因为天职观念和为职业劳动献 身的精神起源新教。心理和宗教上的动机曾经在资本主义 制度的建立中起过作用,新教教义的某种解释也曾经对资 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韦伯认为:“资本主义 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 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 来。” 因此,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是以新教中的劳动 天职观为核心的,一种蕴含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为资 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理性主义精神。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亦即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是 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它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 因此,韦伯认为,在这种资本主义精神的指导下,人们的行 为、行动是一个理性化的动态过程。他认为,人的理性行动 包括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而非理性行动包 括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人的行为的理性化体现为人的行 为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从非理性行动转到理 性行动。而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合理化主要体现 在理性的法律、理性的政府和理性的宗教文化等方面。 韦伯对经济、政治和法律的理想类型式分析告诉他:法 律因其可计算性而对资本主义的产生作出了很大贡献。近 代的理性资本主义不仅需要生产的技术手段,而且需要一 个可靠的法律制度和按照形式的规章办事的行政机关。 ……这样一种法律制度和这样的行政机关只有在西方才处 于一种相对来说合法的和形式上完善的状态。他进而强调 只有具备逻辑形式合理性的法律制度也就是拥有普遍性的 一般法律规则的自治法律体系才能够保证资本主义所需要 的法律确定性。韦伯认为,一种理性的法律应当是人的自 由与法律秩序的融通和一种理性而全面的法律秩序的展 开,同时既要能形成每一个人的理性生活态度,也要是社会 可能维系的力量。西方法律理性化过程就是使近代资本主 义中行动着的人成为一种理性法律人的过程。 同时,在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中,他着重论述了统治 的“正当性”或“合法性”问题。某一统治系统的正当性指 的就是人们愿意服从该统治并根据该统治系统的相应命令 来行动的可能性。社会行动者之所以会信任某种统治并依 其命令行事,可能是出于传统、情感、某种价值信念或是对 某些成文规定的认可。正是这些不同的正当性基础导致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法学研究 李小红:试论理性主义问题 不同类型的正当统治。韦伯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并且 揭示了现代“自由社会”中的唯一的正当统治形式,亦即 人类的理性体现在法律中,人类只能依据法律而生活,才能 使人们的生命和整个社会获得安全。在斯宾诺莎看来,人 类通过订立契约而进入社会后,全凭自我的理性是不能保 证每一个人遵守契约的,也很难实现国家的宗旨。他认为, “法治”的特征和内涵。为了分析正当统治的历史演变及 其基本形态,韦伯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正当统治类型,亦即: 传统型的正当统治、个人魅力型(或克力斯玛型)的正当统 这种方法早就被历史人物(如亚里士多德)所揭示。凡是 可以设想到的用以维护人类和睦生活的一切国家形式,以 治及法律理性的正当统治。其中法律、理性统治(简称法 理型统治)的基础是一套内部逻辑一致的法律规则以及得 到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发布的命令。这种统治形式 在现代西方社会已经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它的最明显体 及用来管理人民或把他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一切必然手 段,均被经验所揭示,这个“经验”便是:“人类的本性就在 于,没有一个共同的法律体系,人就不能生活。” l 因为;法 现就是所谓的“法治国”理想。韦伯认为,法理型统治是现 代西方社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其产生和发展与西方 社会独特的宗教、文化和经济形态密切相关。这种统治形 式的出现是与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同步的。在韦伯的社会 理论中,每一种正当统治类型都对应着一种具体的统治方 式。传统型统治对应着家长式统治方式,个人魅力型统治 对应着领袖集权统治,而法理型统治则对应着“官僚制”统 治方式。他认为法理型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来自理性化的合 法制度和理性化的官僚制,是一种既稳定又合理的理性的 合法统治类型。是人类社会合法统治权威的发展方向。 lI_ 三、理性主义的现实意义 当我们在努力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时, 应注意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党的十五大提出 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在九届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得到了根本法的确 认。依法治国,就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来行使国家权 力,保障国家权力的行使规范化、合理化、公正化、公开化、经 常化,避免主观性和任意性,防止党和国家权力的滥用,防止 和清除腐败。西方文明中独特的理性主义文化对于推动中 国的法治进程,实现依法治国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理性主义是法治国家的核心理念,理性主义的普适主 义要求,正好与现代化的法治主义存在逻辑上的内洽。因 此,依法治国方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回归理性的结果。 国家只有在法治的状态下,人们的权利才有保障,人们的生 命和整个社会才能获得安全。17世纪以来,欧洲人摆脱了 多少世纪以来一直统治着他们精神领域的神性主义,笛卡 尔式的理性主义得到确立。笛卡尔的“方法论”主张,在解 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方面,理性高于一切,所有未得到逻辑证 明支持的学说传统和信仰都必须接受理性的检验,并且因 理性的名义受到怀疑。 l 随着理性主义的确立,人们对社 会制度和治国方式进行了重新思考,并且创立一套了取代 神学政治论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政治学说。斯宾 诺莎的民主法治论就孕育和派生于这一世俗的政治理论的 模式之中。斯宾诺莎认为,人类进入国家或社会状态,必然 导致法治的产生。在他看来,在自然状态下,人类按照共同 本性——自我保存原则生存着,但是“人不互助或没有理智 的帮助,必然极其可怜的生活着”; 而进入社会状态后, 律及其制裁对人们是一种较大的“祸害”,它能够引起人们 对它的“恐惧”,使人们一想到惩罚,就不敢轻易地放纵情 欲,做出恶事来。因此,只有凭借法律的强制和惩罚的力 量,才能最有效地节制人们的情欲,使大家过上理性的生 活,使人人都能真正享有自我保存的权利。只有这样,人类 社会中的人们才能和谐相处,生活不再为个人的力量与欲 望所支配,而是取决于全体的力量和意志,这种全体的力量 和意志就是一种理性,也就是国家的法治。法治的目的是 用法律的权威,帮助人们消除罪恶的、不道德的、相互损害 的情欲,使人人都能够在理性的引导下过着和谐而平静的 生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在于“法”, 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环节,其中立法是关键环节。 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也是从神性到理性的 回归。因此,按照韦伯的观点,建立法治国家、实行法理型 统治,就应该有一套完备、科学而经过系统的精心设计而制 定出来的理性的法律。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法治应当包 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 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 l纠从实质的角度来讲,法 治国中的法必须是良法,即亚里士多德法治原则中的第二 个原则。良法的含义很丰富,这里主要是从价值判断的角 度来界定良法的含义。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良法应当是 符合社会一般正义观念的法,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 益的法,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并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的法。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良法的具体标准是不同 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让 人们普遍遵守的良法,需要立法者不受主观意志的制约,尊 重、和反映客观规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切实保障人民利 益的法律。正如马克思所言:“立法者不是在创造、发明法 律,而是在揭示和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 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 同时,司法是法律实施的最后一道关卡和屏障,有无公 正、严明的司法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法治国家的标 志之一。在法治国家的状态下,人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而保障人权离不开司法的公正。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 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的重要保证。关心司法公正,评价司法公正与否,是任何 量 屋篮堂 堂拯 :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法学研究 文明社会公民的正当权利,也是对司法权力的一种制约。 要做到司法公正,就要重塑公平、正义和保护人权的司法理 李小红:试论理性主义问题 [3]十八世纪法国哲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P427. [4][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P30. [5][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 店,1987.P15. 念。法律是司法机关处理各种案件的唯一标准,公平、正义 是司法人员最根本的职业准则,而维护人权则是法律赋予 司法机关的法定义务。在此,我不赞成司法系统提高效率 或将效率与公平正义相提并论,而是应当摒弃一些司法机 关与司法人员的所谓效率观,因为效率是经济发展的理念, 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理念,司法的理念就应当是依法维护公 .[6][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 店,1987.P38. [7][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 店,1987.P8. [8][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 平、伸张正义,进而实现社会和谐与社会安定。同时,2004 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经明 店,1987.P37. 确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载入宪法,这表明保护人权已经 [9][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 成为我国司法系统的重要任务,确立保护人权的理念,就是 店.1987.P56. 要立足于尊重人权、切实维护人权。唯有如此,司法公正才 [1O][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 店,1987.P40. 能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司法理念之上。司法公正的一个要 [11]石人.社会学思想名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求就是司法要符合于法律所确定的公正准则,要求把一切 1990.P1o7. “放在理性的尺度上校正”,把一切事物或理念都拿到…‘理 [12][法]狄德罗.丹尼.狄德罗的百科全书[M].梁从诫.沈 性”面前来评审,决定其真伪。因此,司法公正是理性主义 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P71. 的体现,因为理性主义赞成普适主义、反对特殊主义,在这 [13][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北京:商务印 方面经验主义正好与之相反。因此,要做到司法公正,就需 书馆.1997.P214. 要一套理性的逻辑规则来指导司法工作,要树立理性的司 [14][荷兰]斯宾诺莎.政治论[M].冯炳昆译.北京:商务印书 法理念。 馆.1999.P5—6. [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北京:商务印 参考文献: 书馆.1965.P167. [1][美]梯利.伍德.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I [1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1995.P283.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P183. [2][美]汉姆普西耳.理性的时代[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社,1989.P8—9. 责任编辑:徐晓光 on the Problems of Rationalism Li Xiaohong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the western special rationalism are the subject studied by Weber.The writ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te book”Protestant Morlas and Capitlaist Spiirt”,searches for the western rationalist spiirt and grasps the realistic signiifcance of rationalism. Key words:Rationalism;rationalist spiirt;rationalization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