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水区十中季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第2课时 物质分类基础达标检测

来源:知库网
 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课时练

第2课时——物质的分类

基础达标

二、物质的分类

1.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碳纳米管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无法确定 2.(2017春•周村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Al2O3 C.KClO3 D.C2H6O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4.日常生活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食盐水 D.空气

5.(2017春•广饶县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常见的学习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化合物含有不同元素,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2017春•西秀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进行分类的是( )

A.生理盐水 干冰 臭氧 B.石灰石 熟石灰 金刚石 C.冰水共存物 铁锈 氮气 D.空气 五氧化二磷 生铁

7.(2017春•嵊州市期末)下列概念间关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1

8.(2016•昆山市二模)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列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二、物质分类 1.A 2.B 3.A 4.B

提示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冰水混合物中含有水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5.C

提示:A.氧化物含有氧且只有两种元素,含氧化合物如含氧酸、碱、含氧酸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

B.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化合物,故B错.

C.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属于同种物质,故C正确.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是混合物,故D错. 6.A

提示:A.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不属于氧化物,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冰水共存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 7.A

提示:A.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因此纯净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交叉关系财务,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包含关系错误,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并列关系错误,故选项错误;

2

8.

3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和运用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不同的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 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0页的内容,分组完成本次实验活动,并完成下列填空:

1.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滤出汁液。

2.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中性。

3.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方法是: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pH。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若将pH试纸用水润湿,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酸性溶液的测定结果将偏大,碱性溶液的测定结果将偏小。

【教师点拨】

1.酸性溶液并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硫酸氢钠)溶液的pH<7,但它不是酸;碱性溶液并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俗称纯碱)溶液的pH>7,但它不是碱。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绝对不能将pH试纸用水润湿,也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

【跟进训练】

4

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D ) A.滴加酚酞溶液显无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2.小冬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中记录如下:

稀HCl 稀H2SO4 中性溶液 NaOH溶液 Ca(OH)2溶液 植物汁液 牵牛花瓣 红 红 紫 蓝 蓝 月季花瓣 浅红 浅红 红 黄 胡萝卜 橙 橙 橙 橙 橙 (1)请写出月季花瓣在Ca(OH)2溶液中显示的颜色:黄。 (2)上述植物汁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胡萝卜。 (3)将牵牛花瓣汁液放入食醋中,颜色为红色。

(4)小萍用月季花瓣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改良此土壤加入上表中的Ca(OH)2溶液最合适。

3.下列是同学们对物质溶液酸碱性的一次探究活动。我们知道溶液酸碱度pH可显示溶液的酸碱性:酸溶液pH<7,溶液显酸性;碱溶液pH>7,溶液显碱性。

【提出问题】盐溶液的pH怎样呢?盐溶液显什么性呢? 【猜想与假设】盐溶液的pH可能为:pH=7、中性。 【设计与实验】

(1)要测定盐溶液的酸碱度,不能选择下列试剂中的①②(填序号)进行测定实验。 ①紫色石蕊溶液 ②无色酚酞溶液 ③pH试纸

(2)下列是两同学分别对相同的NaCl溶液、CuSO4溶液、K2CO3溶液的pH进行的测定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pH标准比色卡比较。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玻璃棒蘸取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pH标准比色卡比较。

【记录数据】下表是两同学记录所测pH的实验数据:

NaCl溶液 CuSO4溶液 K2CO3溶液 5

甲同学 乙同学 7 7 4.2 4.5 10 9.6 【结论】通过测定几种盐溶液的pH,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评价与反思】上述两同学测得的数据,反映了溶液真实pH的是甲同学,另一同学测定的数据不够真实的原因在于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会稀释待测液,从而导致测定的结果不准确。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6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C) A.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炼丹术、炼金术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现代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D.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过程。

(1)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甲),约1 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可观察到 A (填字母序号)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

(3)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乙),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 有水珠出现 ;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水 和 二氧化碳 。

综合能力提升练

3.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C) A.蜡烛受热时从顶部开始逐渐熔化成液态 B.火焰分成三层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4.小明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B)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的资料,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 D.向老师请教黑色物质的成因

7

5.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C)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解析】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如果导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中考高频冲刺练

6.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 ①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干扰白烟的检验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 水蒸气 ,假设 ② (填序号)不成立。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③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①② (填序号),因为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得出结论】(4)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石蜡固体小颗粒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