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莅临(lì) 气氛(fēn) 国子监(jiàn) 戛然而止(jiá) ....B.包扎(zā) 憎恨(zēng) 梁山泊(bó) 呱呱而泣(gū) ....C.蒙骗(mēng) 哺育(pǔ) 血淋淋(xiě) 浩浩汤汤(shāng) .....D.尽快(jǐn) 道行(heng) 露马脚(lù) 长歌当哭(dà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霭 座落 别出心裁 浮想联翩 B.干练 安详 歪门邪道 不加思索 C.销假 陨落 萍水相逢 唇枪舌剑 D.渔船 凋敝 祸起萧墙 鞭辟入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奥巴马即将展开的亚洲之行绕过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 突出美国对盟友的重视,强调盟友关系仍是美“亚太再平衡”的重要支柱。 ②为应对区域范围内的重污染天气,今年将 搭建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共同应对区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
③专案组成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一名 可疑的男子拎着不明物品,在街边蹲着休息,行为相当鬼祟。
A.刻意 逐步 行迹 B.蓄意 逐渐 形迹 C.蓄意 逐渐 行迹 D.刻意 逐步 形迹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自星星的你》播出以来,大家对它兴致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4年灸手可...热的剧目之一。 .
B.4月7日,论坛开幕前一天,海口机场,博鳌会场,人头攒动,与会代表和媒体记者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C.畅想家庭娱乐,高端大气的台式机首当其冲,它的稳定性以........及拓展性等方面较前几年有着很大的提升,有出色的性价比。 D.各种打车软件在“花钱买用户”的营销策略下,难免鱼龙混杂,短期内出现了各种问....题,这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软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俄罗斯政府2日暗示,该国已渡过了吞并克里米亚引发的经济风暴的最黑暗期,但同时也承认这场危机给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并推高了通货膨胀。
B. 在4月11日的庭审中,“秦火火”当庭认罪,认可公诉人指控,承认编造“原铁道部赔外籍旅客3000万欧元”,并对受害人罗援、张海迪等人表示歉意。
C.4月15日,琼瑶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封名为“琼瑶写给广电总局的一封公开信”的文章,举报于正抄袭自己的多部作品。
D.现如今美国的教会学校吸引了中国的房地产大亨、能源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的子女,这些学校会请中介机构设计漂亮的中文宣传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1
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或表现方式。文化大体上存在着精神形态(如观念等),实物形态(如器物等),以及实践形态(如生活方式、精神生产、文化产业等)。剥开文化的外壳,我们会发现,深藏其内并持久发生重要作用的是价值观念。
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并渗透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价值观作为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虽然不能把所有文化都归结为价值观念,但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以至于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时,主要是指特定的价值观念。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孟老庄之学之所以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散发着恒久的魅力。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把国家政治价值理念视为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并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制度和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出现过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至今为人们所重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机器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消除了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既催生了“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培育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都带有民族和时代的印记。
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构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伴随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运而生。当代中国价值观表达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当代中国,需要继续整合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优秀思想资源,弘扬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相和谐的价值理念。在全球化趋势继续扩展、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日益传播的情势下,我们更应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使之普及于国民,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 6.下列对于“价值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深藏在文化存在的形态和表现方式中,并能够持久发生重要的作用。 B.价值观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反映了所有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 C.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 D.价值观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是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7.关于“价值观”与“文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观念就是指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B.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必然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民族的诉求与时代的局限性都制约着价值观念的形成。 C.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D.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能够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价值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根据约瑟夫・奈对价值观的理念,国家政治价值理念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力量。
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出现过的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也带有时代的印记。
C.文化的本质是实践,因此离开实践就产生不了真正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也不例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D.要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是中国价值观的唯一表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洛中盱江肝江八贤
司马温公《序赙礼》,书闾阎之善者五人,吕南公作《不欺述》,书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予顷修国史,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 .
温公所书皆陕州夏县人。曰医刘太,居亲丧,不饮酒食肉终三年,以为今世士大夫所难能。其弟永一,尤孝友廉谨。夏县有水灾,民溺死者以百数,永一执竿立门首,他人物流入.门者,辄擿出之。有僧寓钱数万于其室而死,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子弟。乡人负债不.偿者,毁其券。曰周文粲,其兄嗜酒,仰弟为生,兄或时酗殴粲,邻人不平而唁之,粲怒曰:.“兄未尝殴我,汝何离间吾兄弟也!”曰苏庆文者,事继母以孝闻,常语其妇曰:“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继母少寡而无子,由是安其室终身。 曰台亨者,善画,朝廷修景灵宫,调天下画工诣京师,事毕,诏选试其优者,留翰林授官禄,亨名第一。以父老固辞。归养于田里。
南公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鸣呼,此八人者贤乎哉!
3
②
③
①
注:①驵:zǎng,市场经纪人。②帑:tǎng,库房。③靳:吝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一诣县自陈 诣:到 .B.其兄嗜酒,仰弟为生 仰:依靠 .C.有质钱而没者 没:没有,无 .D.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厚:给„„好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民溺死者以百数 .作《师说》以贻之 .因经过官人丧马 .因宾客至相如门 .何欺寒人为 . B. C. 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诚实不欺的一组是
①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子弟 ②以父老固辞,归养于田里 ③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④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⑤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 ⑥ 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 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永一不贪钱财,主动到县里说明死去的僧人在他家寄存了数万钱币的情况,并请求把钱币归还给僧人的子弟们,还毁掉了借债不还的乡人的借契。
B.台亨擅长绘画,参加了景灵宫的修建工作。在朝廷选拔考试中名列第一,但他淡泊名利,不为官禄所动,以归养老父为托辞拒绝了朝廷任用。
C.曾叔卿买了陶器想贩卖到北方,因北方发生灾荒没有成行。在了解到买陶器者的意图后,主动说明情况,不再卖出,家境贫苦、妻儿饥寒也不顾惜。
4
D.作者主要通过对八贤言行的描述来体现他们“有善行、不欺骗”的贤德,没有作过多评论,结句画龙点睛,对其品行高度赞美。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l)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3 分)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3 分)
(3)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4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l)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
(2)《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2)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语录) 五、(12分)
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连贯的短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通过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目录、索引等形式组成的文本直观、简明、醒目、概括的,并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的阅读材料。
5
17. 仿照下面的诗歌,为这首诗歌再续写一节。
墨 香 你香醇如酒 我沉醉不归 屈原的傲 文天祥的骨
都在你的浓郁香味中气贯长虹
18. 下面是某学生在班级师生相聚30周年的一个发言片段,其中有四处语言运用不当或者不够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30年后的今天,在这里,我们邀请敬爱的老师们再次走进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共同珍惜那段难忘的学习时光。回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耿耿于怀。如今老师们都已年过半百了,我们要经常垂询老师,对老师们的事情要鼎力相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师恩。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④将 改为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闻一多:终身维护五四传统
①1919年5月5日清早,僻处城郊的清华大学。前一天晚上才从进城的同学那里听说天安门前掀起风潮的清华学生,惊奇地发现:食堂门口贴出了一张大红纸,上面用工楷整整齐齐地抄着岳飞的《满江红》。这一下,平静的清华园也沸腾起来了。
②贴这张《满江红》的,是高等科二年级学生闻一多。
③当时的闻一多,在旁人眼中并不是个激进的人。他少年时被人称为“书痴”,本来就不大关心外界事物,加上又进了清华,所以到了五四前夕,他还在读《清诗别裁》,写《明城考》,对《清华学报》准备改用白话文仍然持保留意见。(《闻一多年谱长编》)这样一个人,居然会率先响应学潮,实在是件出人意料的事。
④其实也不意外,闻一多在爱国的问题上是从不含糊的。1917年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后,英国招工局来招收华工译员,清华学生视此为报国之途,钱宗堡、吴泽霖等报名被录取,但临行事泄,钱、吴被学校强制带回,并拟给予记大过处分。闻一多为之大呼:“爱国无罪”,“爱国的权利,不容剥夺”!这句话被同学认为“十分精辟”,传扬一时(吴泽霖《老友一多二三事》)。
⑤所以,5月4日清华召开57人会议,讨论是否参加五四时,闻一多说:“清华住在北京,北京学生救国,清华不去参加。清华,清华,难道你真的不算是中国人的学校了吗?”(闻立鹏《血土》)此次会上,闻一多当选为学生代表。7日,学生代表团正式成立,闻一多任职于秘书部。
⑥闻一多在5月17日的家信中,向父母叙述了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看法:“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懵然如梦,或则敢怒而不敢言。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国人明知其恶,而视若无睹,独一般学生取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
6
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并告诉父母,他决定暑假不回家,在学校参加爱国活动:“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何人?”
⑦他的一位同学这样记述了闻一多在运动中的表现:“闻一多则埋头苦干,撰通电、写宣言、制标语,做的是文书的工作。他不善演说,因为他易于激动,在情绪紧张的时候满脸涨得通红,反倒说不出话。”(梁实秋《谈闻一多》)
⑧最能体现闻一多的热情和勇气的是6月4日的游行。前一天(3日),北京学生恢复了一度中断的街头演讲,立刻遭到政府的严厉镇压,清华大学进城的百余名学生全部被捕。但第二天仍然有160多名清华学生进城,执行市学联上街演讲的决议。闻一多本来被分配做文书工作,一向不参加演讲,但这天也和大家一起出发了,而且行前也带备了水壶干粮和洗漱用具,作好了坐牢的准备。
⑨6月16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成立。闻一多作为清华代表,参加了旋即召开的学联常会。6月27日,全国学联第一次临时干事会讨论了日刊出版问题,闻一多正式担任学生联合会日刊编辑。
⑩闻一多一度拥护国民党是因为他“爱国”,他后来反对国民党是为了要求“民主”和“进步”。这种种态度无不与五四精神息息相关。他在1944年5月3日的五四晚会上说:“在一个没有民主的国家,埋头搞学问有什么用?学生是国家的主人,有权过问国家大事,如果认为一个国家要学生耽误学业来过问政治就是不幸,那么,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还不是因为没有民主?”“五四的人物是没有完成五四的任务的。五四要科学,要民主,而靠五四起家的罗家伦、段锡朋之流,都堕落成反民主的人物了。”(萧荻《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做出这一切的批评,闻一多依据的都是五四的标准。
⑪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闻一多虽然在很长时间内专心治古典,以至于足不出户,被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但由五四点燃的尊尚爱国、民主、科学的火焰,从未在他胸中熄灭。罗隆基曾说闻一多从拥护国民党到反对国民党是“变”,其实只不过是他一直遵奉着五四精神罢了!闻一多政治上的识见可能不见得高明,但他却是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在青岛大学时劝阻学生运动时如此,在昆明时支援学生运动亦复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我是幼稚的,但要不是幼稚的话,当时也不会有五四运动。 19.试分析文章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文章大量引用闻一多的原话及其同时代人的书信、文章,有何作用?(4分)
21.请简要概括闻一多的性格特征。(4分)
22.请根据文本,探析“我是幼稚的,但要不是幼稚的话,当时也不会有五四运动”这句话的涵义。(6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