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分析

来源:知库网
・l38・ ・诊治分析・ 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 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分析 杨定博俞文华杜垣锋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c)的多因素。 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Tc的危险因 素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GCS评分和D一二聚体浓度是术后T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瞳孔散 大和Tc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早期针对诱因防治Tc意义重大。 【关键词】 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创伤性凝血病;临床因素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7147.2015.01.068 据报道我国每年因车祸伤死亡约5 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病,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万人,脑外伤发生率居第一、二位,男性 间、D一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等凝血功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5.348,95%CI= 较女性多2 ̄3倍,年龄以15~45岁为最 指标,15例患者1—12天内出现凝血功 0.171—0.543,P=0.001)和血D一二聚体浓 多,死亡率则居首位。创伤性凝血病 能障碍。 度(OR=2.253,95%CI=I.421—7.102,P=0. (Traumatic coaguiopathy)是严重创伤早期 1.2临床表现:病人病情加重,表现为 008)是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独立危 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它是相互影响的 意识障碍进行陛加重,GCS评分下降,复 险因素。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个月 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重型颅脑 检头颅CT发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再出血, 死亡率是24.0%(12/50);多因素二分类 损伤患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 其它表现有手术切口、针孔、小伤面的渗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 10%一25%。合并有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 血、皮下大片瘀斑、下肢肿胀,1例患者 分GCS(OR=5.621,95%CI=0.531~0.8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可增加5倍。 出现急性呼衰、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 P=0.001)、瞳孔散大(OR=3.678,95%CI= 本院2009年6月至2013年l2月共收 1.3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监 1.701—9.561,P=0.003)和急性创伤性凝 治了5O例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测凝血功能、血细胞计数、血气、术前均 血病(OR=3.142,95%CI=1.251~7.249,P= 评分<9分),15例患者术后并发创伤性 无明显凝血指标异常,术后凝血功能障 o.oo9)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 凝血病,现报告如下。 碍的15例患者均有D一二聚体>loov ̄g/1, 的独立危险因素。 13例患者出现血小板<50xlOg/L,10例患 诊治发现,早期去除活动性出血病 1资料与方法 者纤维蛋白原<lOg/L,9例患者PH<7.2, 灶、避免医源性低体温、防止术中及术后 1.1一般资料:50例单纯重型颅脑损伤 6例患者Ca<0.9 mmol/L,5例患者体温 大量晶体液输注导致的血液稀释、纠正 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 83 低于36度。 酸中毒、确保良好的微循环灌注、对输血 岁,平均年龄47岁。致伤因素:车祸36 1.4治疗方法:现阶段虽有颅脑损伤手 量大的患者及时补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 例,高处坠落7例,跌伤4例,击打伤3 术治疗水准的不断提升,但重型颅脑损 酶原复合物,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是 例。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瞳孔单或双侧散 伤死亡患者中仍有约30%是因凝血功能 针对诱因防治创伤性凝血病的重要手 大)2O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合并脑挫 障碍导致的,术后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消 段。 伤12例,硬脑膜外血肿15例,外伤性蛛 除TC的诱因,阻断其病理生理学过程, 血合并脑干挫伤3例。GCS评分:3-5分 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术 3讨论 28例,6—8分22例,48例有手术指征的 后常规治疗还包括抗休克、降颅压、止 创伤性凝血病合并低体温、酸中毒 患者均在伤后6小时内行“开颅血肿清 血、消化道黏膜保护、营养脑神经、预防 被临床中称为“致死性三联征”,具有很 除及去骨板减压术”,术后监测出血时 感染、持续脑科重症监护4周。 高的病死率。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复 杂,是多种高危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 基金项目:2014KYA177浙江省医药卫生 2结果 发生取决于凝血、抗凝、纤溶机制的相互 科技计划“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致急性创伤 对50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 调控,一般采用国际化的统一标准:PT口 性凝血病相关问题的研究” 作者单位:310006杭州,浙江省杭州市第 月的随访、研究发现,15例(30.O%)重型 18s,APIT>60s,Tr>15s(超过正常1.5 一人民医院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 倍)去定义凝血功能异常。多发伤常常合 ・139・ 并颅脑损伤,但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不 bleeding in trauma,EICBT)行动,旨在提 poor outcomefJ].J Crit Care,2010,25(2): 243-247. 3 Change in plasma copeptin level after a— 伴有其他部位严重创伤,通常也不合并 高对创伤性凝血病的认识和救治水平[81。 失血性休克嘲。因此,从病理生理机制的 创伤性凝血病一旦发生往往预示着重型 角度分析,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与多发 颅脑损伤预后极差,因此预防与治疗就 cute spontaneous basal ganglia hemor- 伤有很多不同,现认为脑组织中富含促 显得尤为重要:①控制出血:对危及生命 凝血酶原激酶,急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 的颅内再出血须立即手术,对颅底大出 破坏,这些激酶被大量地释放到外周循 血应进行填塞,对应激性胃溃疡在抑酸 4 rhage[J].Peptides,2011,32(2):253-257. Change in plasma S100b level after acute spontaneous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fJ]. Shock,2010,33f2):134-140. 5 Oxymatrine reduces neuronal cell apoptosis 环系统中,激活凝血系统,从而凝血因子 及胃黏膜保护的同时要局部+静脉使用 被大量消耗,最终导致凝血功能紊乱,这 止血药物;②注意体温的监测与维护:避 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单纯重型颅脑损伤 免躯体长期暴露与环境低温、输注有加 by inhibiting 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所致急性凝血功能紊乱的主要发病机 温的液体,减少各种原因发生的低体温; 理,同时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不能忽略 ③液体复苏:大量晶体液的补充会导致 多种高危因素的共同作用[11l。目前认为 血液稀释,输血是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 组织损伤、休克、酸中毒、血液稀释、低体 重要措施,Holcomb等回顾467例接受 温和炎性反应是创伤性凝血病的6个关 大量输血患者的资料,以I:l:l的比例输 键启动因素:①组织损伤:组织损伤是创 注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大大提高了复 伤性凝血病发生基础,血管内皮损伤后 苏的成功率,同时有效降低了凝血功能 暴露内皮下的胶原蛋白Ⅲ和组织因子, 障碍的发生率;④积极补充凝血底物:凝 通过与Von Willebrand因子、血小板以 血因子的消耗和稀释是导致创伤性凝血 及活化的FVII(VII因子)结合启动凝血过 病的重要原因,建议输注首剂红细胞后 程。内皮损伤后释放组织型溶酶原激 尽早输入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 活物增强纤溶功能,②休克:休克是诱发 血酶原复合物等;⑤止血药物的选择:氨 创伤早期凝血病的关键因素:组织低灌 甲环酸一抗纤溶制剂,在创面渗血早期应 注时,内皮细胞释放血栓调节蛋白增加, 用有效;去氨加压素可以增加血小板表 结合凝血并抑制其功能,同时激活蛋白 面糖蛋白受体数量、促进血小板凝聚,使 C而抑制V、Ⅷ因子的功能,使机体抗凝 血液中凝血因子Ⅷ的活力提高2—4倍, 活性增强。休克时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 在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中疗效显著; I的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促进了纤溶亢 基因重组Ⅶ因子(rFVIIa)可以在活化血 进。③酸中毒:创伤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 小板表面激活凝血因子X,产生“凝血酶 足等原因,代谢性酸中发生很常见,它可 爆发”,加速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并对抗 以抑制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Martini等嘲 纤维蛋白溶解,应用前景广阔;⑥纠正酸 发现酸中毒能抑制凝血酶生成,降低凝 中毒、补充钙剂:碳酸氢钠碱性液在纠正 血因子的活性。特别是合并有低体温时 酸中毒时可导致ca离子的消耗,钙离子 这种作用明显增强。④凝血因子的消耗 是很多凝血因子的辅助因子,如果钙低 与稀释:出血致凝血因子消耗、丢失可 于0.7mmoL/L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迅速降低体内少量储备的纤维蛋白原和 揭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创伤性凝血 血小板。凝血过程的过度激活又引起纤 病的发生机制及高危诱因,帮助临床全 溶亢进,反过来消耗过多的凝血因子,形 面认识这种新现象,实施个体化的治疗 成恶性循环,液体复苏时大量输血及输 方案,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愈后,降 液,致使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稀释。⑤低 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体温:低体温主要是抑制血小板的激活 和聚集。⑥炎性反应:凝血系统与免疫系 参考文献 统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如凝血蛋白 1 Resistin i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pa- 酶的激活通过细胞表面跨膜的蛋白酶受 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fJ】.Crit 体可以诱导炎性反应,而炎性反应的激 Care,2010,14(5):R190. 活反过来可加剧凝血紊乱。 2 High concentrations of resistin in the pc- 2006年国际“针对创伤大出血的教 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cute basal 育努力”(educational initiativeon critical— ganglia hemorrhage are associated with factor kappa—B-depend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raumatic rat brain injury[J1. 1nflamm Res,2011,60,f6):533-539. 6 Copeptin i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Trauma,2011,71(5):I194-1198. 7 Plasma leptin level predicts hematoma growth an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fate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Peptides,2013,45(1):35—39. 8 Ginkgolide B reduces neuronal cell apopto- sis in the traumatic rat brain:possible in- volvement of toll—like receptor 4 and nn- clear factor kappa B pathway[JJ.Phytother Res,2012,26(12):1838-1844. 9 Anti—inflmamatory effects of oxymatrine through inhibi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ion in lipopolysaeeharide-induced BV2 microglia cells[j】.Irna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13,12(1): 165-174. 10张茂,王进,于建新,等.创伤性凝血病的 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3): 286—288. 1 1周晶.颅脑损伤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 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 科学,2014,19(11:131—132. [收稿日期:2014—03—21】 (编辑:李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