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馨北京宣亚培恩国际公关顾问有限公司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疾病谱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即由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转变。由于慢性病的很多危险因素都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通过健康传播早期教育患者,改变他们的“知信行(知识-态度-行为)”模式,就成为防控慢性病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方式。然而,健康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每个环节上都有很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播效果。本文试图分析影响慢性病传播效果的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慢性病健康传播传播效果知信行
作者简介:孙馨(1977-),女,江苏徐州人,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现任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客户经理,研究方向为健康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疾病谱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则快速上升。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1]同时,慢性病也给患者家庭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2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4年我国医院出院病人常见病住院医疗费用统计,排名前五位的均为慢性病。恶性肿瘤排名第一,花费24.51亿元;脑血管疾病排名第二,花费12.87亿元;缺血性心脏病排名第三,花费8.51亿元,高血压病(4.79亿元)、糖尿病(4.40亿元)分列四、五位。[2]
慢性病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通过改变患者和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的“知信行”模式,进行早期干预,是最为有效,也最为经济的防治手段。而要达成上述目标,离不开健康传播。
心下沉’。”[5]“关口前移”即指从关注慢性病患者提前到关注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甚至采取全人群策略,通过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进行早期干预,让患者和高危人群自觉改变行为方式,从而达到防治慢性病的目的。
二、健康传播的目标和效果:患者自觉改变行为方式
(一)健康传播效果:重点考察对受传者的影响
传播效果既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又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但直至今日,传播学界对于传播效果的定义和解释还未统一,各方观点可以大致归纳为两类:一类强调传播过程各要素的作用以及由这些要素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另一类强调传播过程对受众、社会以及传播者自身的影响,并强调影响的结果受众、社会、传播者自身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6]
结合健康传播以及慢性病的特点,本文认为,健康传播的效果应重点考察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发生
一、健康传播对防治慢性病的意义的反应和变化。(一)健康传播:一个学科领域的诞生(二)改变慢性病患者的“知信行”模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健康传播式研究属于专业传播研究的范畴。美国传播学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领域,有一个普者罗杰斯从主题取向的角度给出了健康传播遍应用的理论----“知信行模式”,它将人的定义: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容就是健康传播。[3]这一定义因简单明了而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7]被很多人接受并引用。国内学者对健康传播“知信行”模式对考察健康传播对于慢的定义大多以功能取向展开,比较有代表性性病患者的影响很有借鉴意义。这是因为不的定义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管从健康传播的目标看,还是从评估传播效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果的角度看,慢性病患者能否获取、了解、类健康的目的而获取、制作、传递、交流、接受传播讯息,产生改变生活方式的信念,分享信息的过程。[4]
并最终付诸实施都是至关重要的。患者在接
(二)健康传播对防治慢性病的意义
触到这些健康信息后,可能理解、信服并认
健康传播对于防治慢性病的重要意义,
同信息中所倡导的健康理念,继而态度向有
归根结底,源于慢性病自身的特点。慢性病
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最后,也就是健康传
具有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很难治愈
播效果的最高层次,患者采取行动,控制饮
等特点,同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大多是可知
食总热量,从而良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
的,且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吸烟、肥
胖、高盐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因此,质量。国内外的医学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病的防
三、慢性病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对
治,“预防重于治疗”。例如,中国卫生部
策
部长陈竺曾在2009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
1948年,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著
开幕式上说道:“中国着重强调预防的重要
名社会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被
性,逐步实施慢性病的‘关口前移’和‘重
誉为传播学研究经典的传播过程模式,即拉斯韦尔五因素模式(又称为5W模式):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8]结合拉斯韦尔五因素模式,本文认为影响慢性病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传播者是否适合,信息是否科学准确且容易被慢性病患者所接受,媒介是否能够到达并影响患者。
(一)健康信息的传播者:
在慢性病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很多,身份各异,可能是卫生主管部门(如国家卫生部,各地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院医生、也可能是大众媒介的编辑记者,甚至患者本身。他们既是信息传播的开端,也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分析这几类传播者可以看出,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医生属于“专家型”传播者,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很少出现由他们传播出去的不科学或不准确的信息,这类传播者比较适合以专业知识消除患者认识上的误区,推荐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但他们也由于职业所限,往往缺乏与慢性病患者的“共同语言”。若想达到传播效果,必须提高贴近患者的意识和技能。
慢性病患者属于比较特殊的传播者,他们是健康传播的主要受传者,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又会成为传播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其他患者传播信息。患者属于“朋友型”传播者,与“专家型”传播者相比,他们的优势在于同为慢性病患者,与受传者的“共同经验范围”更大,因此他们传播的信息更容易被患者理解和接受。但是这类传播者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在辨别健康信息的真伪时常有偏差,因此也可能把自身的误解甚至偏见传播给其他患者。若想发挥这类传播者最大的传播效果,可以由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如社区卫生组织)挑选出病情有代表性,且有热情做健康传播的患者,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专业性,通过健康讲座等方式让其“现身说法”,增强其他患者防治慢性病的意识和信心。
大众媒体的编辑记者属于“中介型”传播者,他们兼具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双重身份。首先他们需要通过采访或约稿的方式,从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医生处得到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受传者。接下来他们需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理解,润色,将艰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普通老百姓的语言,再进行传播,这时他们又变成了传播者。但由
2010.Jan.
202
于大众媒体往往求新求异求通俗,再加上有些编辑记者专业素养不足,“传而有误”的结果也屡见不鲜。要发挥“中介型”传播者的桥梁作用,需着重把关信息的出口。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医药健康领域主流媒体的培训,使其不仅仅担当“中介型”传播者的作用,也成为“专家型”传播者;另一方面可以推广稿件“回审”制度,即媒体发稿前请采访对象再作审核,避免专业性上的错误。
(二)健康信息:
健康传播的过程就是用健康信息来刺激、激发受传者的某些健康需求,从而改变患者的“知信行”模式。由此可见,健康信息至少需要符合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三方面的要求。科学性是健康信息的第一要素,失去了科学性的健康信息如果传播出去,知晓、接受的人越多,后果越不堪设想。试想,没有哪一个患者不渴望摆脱天天吃药打针的生活,一旦他们轻信了多通肽的信息,擅自停药,其后果很可能是威胁生命健康。所以对这类不科学的信息,不但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媒体自身也应更多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履行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
针对性要求健康信息结合受传者的经济文化水平、心理特征、健康状况等,给予恰当的刺激。针对这一人群传播时不妨加入“二手烟危害孩子的健康”,“吸烟让同事感到反感”等信息,利用他们在意社会和家人评价的心理,促使其将戒烟落实到行动中。指导性的健康信息是促使受传者采取行动的关键。例如,泛泛地对一个糖尿病患者说,你应该把每天进食的总热量控制在1800千卡,患者得到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但如果能具体地告诉患者,你一天只能吃半斤主食,2两荤菜,蔬菜水果1斤左右,果,促进慢性病患者“知信行”模式的改炒菜时少放油,多选择蒸、煮、凉拌的方变,最终战胜慢性病。式,就会对患者更有指导意义。如果能进一步提供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设计的食谱,就更加有助于患者在生活中实践控制热量的理论。
(三)媒介渠道:
选择传播的媒介渠道关键要考虑对受传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
者的适用性,慢性病的传播也不例外。适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中国慢性病报告》,性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能够到达,也2006年5月出版,第3页
就是患者可以接触到这类渠道,而且有一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的接触频率;第二是能够产生影响,也就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中国慢性病报告》,
2006年5月出版,第16页
患者愿意相信该媒介传播的信息。
[3]Rogers,EverettM,“TheFieldof
根据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对南京地区HealthCommunicationToday:AnUp-to-200多位市民的调查,在获知健康信息方面,DateReport”,JournalofHealth
Communication,Vol.1,1996,pp.15-23
最先获知渠道为报纸(63人次),其次为网
4]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
络(36人次),第三为电视健康节目(33人[
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年6月修订版,第
次),可见大众传播渠道在传播范围和时效17-18页
性上的优势。而朋友间的传播,医生专家的[5]心血管网:陈竺部长在2009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讲座、访谈等人际传播的方式,因其传播空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2009年9月11日,
tp://www.365heart.com/tabloid/2009/09
间的有限性,往往不适用于健康信息的普ht
/temp_31430.shtml
及。但如果受访者主动寻求自己感兴趣的健[6]人民网:周鸿铎,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康信息,医生专家的讲座、访谈则成为主要法及其相互关系,2006年5月10日,
手段,网络其次,再次为报纸。由此可见,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635人际传播中的权威人士最具可信度。[9]在对54/63555/4361064.html
[7]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
慢性病患者的传播中,媒介渠道可以进行组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年6月修订版,第合,以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去做科普教育,28页
广泛引起患者对于慢性病危害的关注,达到[8]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知识普及的效果。同时利用医院义诊、健康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年6月修订版,第
18页
讲座等进一步促进患者态度和行为上的转[9]束晓舒:《南京市各类健康传播渠道使用状况变。当然,电台电视台也可以利用视听媒体调查》,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2009年的优势,更多地以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健康11月传播。综上,健康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深入探索健康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影响因素,才能最终达成健康传播的目标和效
(上接第83页)
(二)汇率制度应该是具有弹性的,不能过于固定,也不能剧烈的波动
传统金本位制度过于僵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也缺乏弹性。我们认为,未来的汇率体制应该具有弹性,不能过于固定,也不能剧烈的波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完全可以向更加具有弹性的管理浮动方向迈进。可以由各国中央银行管理汇率,通过买卖黄金,将汇率稳定在一定的幅度内。各国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由各国中央银行每日根据汇率的变动进行反向操作,将汇率波动限制在一定的幅度内。非常幸运的,威廉姆森(1985)已经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试探性的阐述。[13]我们相信这将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有关汇率改革的发展方向。
(三)储备资产单一化,使之受制于国际管理之下,并能随着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而不断的发展
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都使得世界各国受制于该储备中心国的制约。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好坏取决于储备中心国经济实力的强弱。金本位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很大原因在于当时英国经济实力的强大;而一战后到1944年之前,国际货币体系之所以杂乱无序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英国衰落,而美国还
没有能力承担国际货币体系使得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真空化;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相对良好也在于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经济实力已不能独立的承担国际货币体系,而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实力没有达到承担国际货币体系的能力,从而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低效率。因此,未来的国际货币不能再由个别国际的货币来承担。
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还要求储备资产应该保持适当的数量,过多则加剧世界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世界经济紧缩。同时,储备资产必须能随着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而不断的发展。金本位的崩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黄金的供给量不能满足世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1]Williamson.TheExchangeRateSystem[J]PolicyAnalysesinInternationalEconomicsno.5,June,1985[2]陈彪如。国际货币体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5]马君潞。国际货币制度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
[6]张海涛。金融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风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7]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05.7
[8]陈彪如,《国际货币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2页
[9]关于国际金本位的起始时期有很多说法阿瑟.布鲁姆费尔德认为是1880年(《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18801914》纽约联邦储备银行,1959年)而康德利夫认为是1897年(《各国的商业》,1950年英文版,第362页)。在这里,我们采用后者的时间
[10]资料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www.imf.org
[11]资料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www.imf.org
[12]资料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www.imf.org
[13]威廉姆森在1985年首先提出汇率目标区理论,其具体的指导思想是用在世界贸易中占最大比重的工业国家的货币来建立一个汇率目标区,在这个“区”内有一个中心汇率(基本汇率),并在中心汇率附近确定一个汇率波动的范围,实际汇率对中心汇率的偏离幅度要确定下来,有关国家力求使汇率的变动不超过这个区域
2010.Jan.
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