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途径探析

来源:知库网
第12卷第4期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 No.4 2010年7月 Journal of Social Sd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Jtd 2010 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途径探析 曾学清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1105)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特定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本文通过对行政伦理 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加以分析,以探析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途径。 [关键词] 行政伦理;失范;表现;成因;治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229(2010)04—0010—02 行政伦理,是指行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 了部分党员、干部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在 道德在行政管理职业上的特殊表现,是行政人员在从事行政 追求民主法制和依法行政时,出现了行政权力被少数人所窃 管理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行政伦理实践 取,并服务于少数人利益的问题。在试图通过分权解决高集 关乎民心向背、国运治乱和国家兴衰,影响行政管理效率和 权、低效率的问题时,出现了很多个地方集权,并运用该权搞 管理效益的提高。行政伦理失范对行政管理构成严重挑战, 地方保护主义和以权谋私,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虽 有可能造成政策执行走样、行政效率低下、专业水准的降低 然我国近来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和公信力的丧失,其结果会带来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危机,最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腐败现象从未销声匿迹。 终导致行政目标难以实现。为此,必须重视行政伦理失范的 为了避免腐败行为向更多、更广的部门蔓延,必须加快治理 问题,并加以克服治理。 解决的进度。 一、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 二、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 1.权力寻租泛滥 1.行政人员人格障碍的诱导 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是指政府组织及其行政人 行政人格就是公共行政主体所特有的与社会其他成员 员利用行政权力为部门窃取公共资源,为自身谋取私利,侵 不同的内在规定性。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所特有的内在规 害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实现本部门或个人利益的最大 定性发展的不协调,是一种偏离正常的个人风格和人际关系 化。个别行政人员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将市场的交换原则 的异常模式。公共行政人员的职责是为公众服务,为其争取 带入行政管理过程中,通过“买卖”自己手中的权力获取高 更多的公共利益,虽然他们拥有别人看来至高无上的权力, 额回报。在每一个政府层级中,都有借助行政权利追求自身 挣得可观的薪水,但是这一工作也包含了一种无法克服的内 经济利益的行为。一方面,寻租者通过寻租行为获得一些支 在困境,即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相冲突时,如何去取舍、调 配稀缺资源的优先权,使自己在该领域中取得垄断地位。这 整。当不能妥善处理这一矛盾冲突时,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 样,市场就难以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而是由寻租活动来支 碍。在人格障碍的诱导下,许多行政人员产生了职业生涯的 配,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他们把本来可以 挫折感,为了寻求自己在职业上有所发展而不惜运用各种违 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一些无益于社会发展的活动 法手段,实施违法行为。此外,目前我国为了推进领导干部 上。如寻租者进行游说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等。权力寻租 年轻化,年龄日渐成为一道坎,许多人感到原来的职业晋升 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导致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 期待落空,随之产生很多消极的心理,对工作产生了衰竭行 贫富差距拉大乃至社会不平等等恶劣的社会问题。 为。这种行政人格障碍将会导致一些大龄行政人员,在自己 2.贪污腐败频发 最后的职业生涯上,迈错步子,踏错步伐,把自己前期所做的 贪污腐败是社会的一颗定时炸弹,它严重威胁着社会主 一切丰功伟绩都毁灭掉。如一些老领导趁自己离休前,运用 义国家安全问题。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党的事 手上权利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转型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 2.对行政人员行为监督的缺乏 策,目的在于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一切现代文明成果。但目 近代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行政权力是一种管理权力, 前有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有鉴别的吸收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 它和统治权力不同,并不是通过夺取而被占有,是通过授权 对资本主义乘虚而入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照单全收,出现 获得的。这种权力并不为权力的执掌者所有,权力的主人与 [收稿日期]2010—01—12 [作者简介]曾学清(1982一),女,青海互助县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第4期 曾学清: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途径探析 11 权力的主体相分离,那么这种权力是需要得到监督和制约的 权力。行政人员有些违法行为之所以出现,并有所扩展,是 党。在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 其中作用最为巨大的监督。因为国家机构和各级各类公共 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这也是导致我国行政人员伦理 失范的客观条件之一。行政人员的权力来源于民,也必须用 之于民。如果对行政人员的行为监督不够,那么势必会导致 行政主体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中国共产 党党员。在这个意义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党风问题,就 成为中国行政伦理与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核心问题。二是立 法监督机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依法行政与 行政人员违法行为的抬头,使那些违法人员更加肆无忌惮。 虽然我国加强了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快了监督立法,但还有 许多并未加以实施,仅仅是空谈。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得正常开展,必须加大对行政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与 依法治国一样,都具有极其深刻的行政伦理意义。依法治国 反映了新时期执政党领导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从全局上、长 远上统管一切的。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主要 制约力度。 3.传统行政文化的催化 一国的行政体系首先是一个行政文化体系。正是行政 文化的不同,才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行政体系是具有自己特色 的行政体系。一个国家体系不仅包括行政机构、行政人员、 行政法律和行政制度,还包括根据这个体系建立起来的思想 理论和行政行为方式等。思想理论会沉淀为行政人员一定 的心理定势,对其行政行为起着决定性影响,尤其是行政人 员总是在既定的文化背景熏陶下成长,当他作出行政行为 时,文化因素必然会潜在的发挥作用。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 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这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 精神文化财富,也给我们遗留下了不少负面文化。根深蒂 固的官本位思想导致一些行政人员缺乏公仆意识,由于官 职带来的特殊待遇滋长了某些干部的特权思想严重,利用 手中的权力搞特殊化,为自己谋取私利,同时也带来了官僚 主义。这种传统的行政文化它既阻碍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也使行政伦理建设出现困境。 三、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途径 1.完善行政品德的养成机制 行政品德养成和一般美德的养成一样,它不是自然生成 的,是需要人们精心培养的。公务员的行政品德不是孤立存 在,它在公务员的行政生活中形成,又通过公务员行政生活 呈现出来。行政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行政教育培养机 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三方面。行政教育培养机 制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公务员行为规范,对公务员进行有组 织、有计划的教育、培养,使公务员逐步接受这些原则规范, 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信念和品德,它是行政品德形成机 制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次,良好的行政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 个扬善弃恶的过程。行政道德习惯的形成,使个性与道德相 互磨合,融为一体,形成品德。习惯对于品德的形成具有重 要意义,因而如何形成良好的行政习惯也就成为行政品德培 养的主要机制。在行政道德行为构成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 为朝着善的方向发展起着监督和保证的作用。对于动机不 纯的行为,良心发现可以使不道德行为得到及时校正。而且 道德行为本身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行为动机受良心检查 已被证明是善的,但并不能保证在行为过程中出现恶的偏 差。可见,行政良心在行政品德的形成、发展乃至转变的过 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调控、支配作用。 2.健全对行政人员的监督机制 一是政党监督机制。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 组成部分,反映了行政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同样是从 全局上、长远上统管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的。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就必须切实加强立法监督。 3.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强化 以人为本为行政理念的核心,以培育公正廉洁的行政意识为 基础,以树立务实高效的行政作风为关键,以行政道德文化建 设、行政科技文化建设、行政文化环境建设为重点,努力体现 先进性,增强活跃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发展和创新行政文 化,形成和落实“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价值观、“民主集中”的 行政决策观、“公正廉洁”的行政道德观等,构筑社会主义行政 文化体系。在行政文化方面,改变还存在的一种“崇上”、“唯 上”、“唯书”的行政思维模式,行政人员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 负责很好地统一起来,与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 [2]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257. [3] 李春成.行政人的德性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3. [4]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80 [5] 张文静.论寻租性腐败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法制与经济(下 旬刊).2009.(1) [6]王伟.行政伦理概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沈士光.公共行政伦理学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徐家良,范笑仙.公共行政伦理学基础.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2005 [9] 支小波.关于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及其治理的思考.江苏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3.(2) [1O] 高培勇.公共行政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4. [11]蔡如兴.中国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分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12]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3:63. [13]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 [14] 孙宏宇.行政伦理失范及治理对策.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 (1O). [15] 包正榉.略论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克服途径.甘肃政法成 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