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知库网
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红亮;樊太亮;邓宏文;周乐耘

【摘 要】产-学-研基地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实践基地.能源学院通过近10多年的建设,建成了胜利油田等5个产-学-研基地,为学院的实践教学及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基础.产-学-研基地具有多层次立体构架的特点.依托产-学-研基地,形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列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实施,取得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多方面成果,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对于这种合作模式的巩固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 【年(卷),期】2009(018)003 【总页数】3页(P43-45)

【关键词】产-学-研基地;多层次;实践教学 【作 者】王红亮;樊太亮;邓宏文;周乐耘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比较注重产-学-研合作,早在1990年,就与胜利油田开展了科研及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合作。1997年,为解决能源学院石油工程专

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需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达成了共建本科生实习基地的协议;2002年6月,双方正式签订了共建产-学-研基地的协议,开始了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的历程[1]。双方经过10余年的共同努力,以产-学-研基地为依托,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建成了多层次(博士、硕士生、工程硕士和本科)、多功能(本科教学实习、研究生论文、工程硕士办学点和教师科研)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与此同时,依照胜利油田产-学-研基地的模式,先后在中石油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原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等建立了多个不同层次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院的实践教学及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着校企互利、双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互助、互动机制,实现教学、科研、产业相互促进,成果互为转化。学校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输送毕业生,进行在职人员培训和知识更新;企业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实习,博士与硕士生论文选题,教师科研活动提供基地、实际地质资料、设备条件和经费,为高素质、特色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

基地具有多层次立体构架的特点,即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基地,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基地,硕士、博士生的论文基地,教师的科研基地等。基地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层次、多功能的产-学-研基地建设模式,学校与企业双利-双赢、互助-互动式的基地运行模式,产学研融为一体、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基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基地的实践教学,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具备艰苦创业精神的能源地质科技人才。

在建设多层次结构的产-学-研基地,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对依托产-学-研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列实践教学模式,包括:

(1)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参与老师或企业的科研项

目,进行科学研究,来进一步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服务于油气勘探与开发。

(2)校-企互动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在教学中的各自优势,使企业参与教学管理,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监督教学质量,如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中,企业参与培养过程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保证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理论与技术融合、思维创新与动手能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能源地质科学的特点,我们在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中,强调理论与技术融合,使学生具备油气勘探的专业理论,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具备创新性思维方式与能力,并能将其新思想、新观点通过技术途径得以论证与实现。 通过建设多层次结构的产学研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使学院的教学、科研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依托基地,顺利地完成了12届本科生、25个班约800人的生产实践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也以产学研基地为依托,参加生产实践,近几年参加产-学-研基地生产实践的研究生超过300人。利用这种产学研基地的模式,很好地完成了多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任务。

通过基地的实践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强、具备艰苦创业精神的不同层次的能源地质科技人才。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建设多层次结构的产学研基地,探索校企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获得了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开展相关实践教学的教学法研究,发表相关的教学法论文多篇。

产学研基地是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2005年以来,我院毕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有60%以上来自于产学研基地,研究生的论文选题50%以上来自于产学研基地。同时,为实现校企双赢,我院也积极为企业培养人才,为5个产-学-研基地所在单位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博士研究生100多人。通过油气地质勘探与开

发新理论的系统学习,结合具体生产实践,一批优秀研究生脱颖而出,成为单位技术与管理的骨干。如胜利油田地质院的林会喜系我院培养的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学校学习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实践,在胜利滩海地区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了显著成果,使该区近几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四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和“中石化杰出青年创新创效奖”,国家首批“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 荣誉称号。

通过相关的产-学-研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了多层次的科研合作。以开展合作较早的胜利油田为例,自1997年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来,我院与胜利油田合作科研项目达30多项,总经费约3000万元。教师与学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与胜利产-学-研基地研究内容有关的科技论文60余篇。同时,科研合作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自合作以来,已有多项科研成果被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隐蔽油气藏勘探方面的合作,使胜利油田隐蔽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占新增探明储量的80%以上,为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突出贡献;陆相水驱剩余油富集区研究与开发,为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应的科研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奖项。

针对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实践,对基地今后的建设与运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校企双赢基地运行模式巩固与拓展

校企互利、双赢是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基本原则。在今后的建设与运行中要更多地考虑学校为企业服务的问题。学校在为企业培养研究生,进行在职人员培训和知识更新等方面要加大力度,除已有的学校派老师定期到企业讲座外,应充分利用学校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针对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技术攻关。

2.实践教学内容的强化与更新

根据学校与企业制定的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在完成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实习的效果,使学生能真正深入到生产实际,掌握相关的实用技能。这就要求有更进一步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强化措施。同时,实践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了解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对生产中应用的最新成果,要介绍给学生。 3.多层次合作的深化与延伸

在校企开展的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要注重合作内容的不断深化和合作内容的延伸,以使校企的合作关系更紧密。如我们已尝试的在企业开展的社会实践调查,加强与企业联合开展相关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国家级项目的联合申报,开展相关技术的联合开发及应用研究,技术专利的联合申请等。

[1] 王红亮,邓宏文,周乐耘.“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M]//吴淦国.特色加精品.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13-118.

[2] 王绍海.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