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素描”——作为一个整体的“周作人形
象”
一、书香之后,书生少年(1885—1917)
二、思想战士与“青年领袖”(1918—1927)
思想革命 文化更新
参证文献《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虎集》、《谈龙集》,等等。
三、“学院隐士”(1924—1937)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还袈裟”。 闲适 从容 趣味 知识 个性 性灵 余味 涩味
《过去的生命》、《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看云集》、《周作人书信》、《苦雨斋序跋文》、《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等等
四、周作人的“犬儒”境遇(1937—1945—1949—1967)
《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秉烛后谈》、《苦口甘口》等等
《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
与香港学者的通信集
《知堂回想录》
五、周作人一生始终关注的思想文化领域
1、 希腊文化、日本文化、中国文化中的“异数”(非“道统”倾向)、民俗学、儿童文学、妇女问题和性知识、性道德,等等。
2、谋生;翻译、写作;读书、教书;出任伪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