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彭州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彭州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含解析

来源:知库网


四川省彭州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现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上购物网站选定商品、上12306网站购买火车票„„并通过电子账户支付,在家门口就可得到心仪的商品。实现电子购物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 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 B. 电子通信网络便捷化 C. 金融支付结算电子化 D. 人们消费水平高端化 【答案】D

【解析】电子购物需要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为电子购物实现提供了条件,A对。电子通信网络更加便捷,方便了人们网上购物,B对。金融支付电子结算,有利于电子购物发展,C对。电子购物并非是消费水平高端化,D错。故选D。 2. 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完成下题。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水循环的变化以及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 水汽蒸发减少 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B. 地表水下渗增加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 地表径流增加 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D. 大气降水减少 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C错误;大气降水不会变化,D错误;地表含水量增多,水汽蒸发增加,降低城市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错误,B正确。故选B。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面对人口红利消失,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读我国的人口红利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中国人口红利最大年份大约出现在

A. 1958年 B. 1994年 C. 2012年 D. 2021年 4.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 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变小 B. 劳动力数量快速增加

C. 劳动力比重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D. 人口出现负增长 【答案】3. C 4. C 【解析】

3. 由题目可知,“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读图可知,在2012年,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之和最低,人口红利最大,故选C。

4. 人口红利结束后,老年人口抚养比升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A错。劳动力数量减少,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B错。劳动力比重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C对。人口增速放缓,但是不会出现负增长,D错。故选C。

【点睛】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城镇化率/工业化率”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

A. 服务业发达导致的 B. 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 C. 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 D. 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 6. 高城镇化率会带来

A. 城市病更为严重 B. 农业发展水平下降

C. 居民购买力强,促进经济增长 D. 农业产值占经济总值比重提升

【答案】5. A 6. C 【解析】

5. 本题考查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说明其他要素对人口向城市集聚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能够起到该种作用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发达。故选A。

6. 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城镇化率说明人口向城市集中度高,二三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强。高城镇化率并一定会带来城市病。经济越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应越高。故选C。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惊蛰和霜降节气与哈尔滨实际物候相比

A.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B.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C.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D.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8.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答案】7. A 8. C

【解析】

7. 本题主要考查24节气和物候现象。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哈尔滨位于东北地区,纬度比黄河流域较高,气温低,故与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会提前,霜降节气会错后。故选A。

8.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故答案选C。 点睛:白露:

............

9. 2016年,俄罗斯东部城市比罗比詹夜空中突现多个神秘彩色光柱,多数目睹神秘光柱的人都以为比罗比詹遭到了外星人入侵,甚至有些人为了躲避灾祸开车离开了家园,其实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受空气阻力,薄片冰晶下落时大致呈水平状态,其反射的光线几乎垂直地面,由此产生光柱现象。下图为当时的景观照片。推测引起此次恐慌的神秘光柱出现在( )

A. 寒风大作的夏季白天 B. 阴雨连绵的夏季夜晚 C. 雪花飞舞的冬季白天 D. 天晴无风的冬季夜晚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光柱是一种罕见而有趣的自然现象,由于受空气阻力,薄片冰晶下落时大致呈水平状态,其反射的光线几乎垂直地面,由此产生光柱现象。只有在非常寒冷的夜里才有可能发生。晴朗的夜晚气温下降快,空气中的水汽快速凝结,无风状态下形成冰晶从高层落下时,才会形成平板,冰晶反射的灯光几乎完全是垂直的,因此产生光柱现象。故选D。 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某日日出日落(北京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该日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 从马六甲海峡开往非洲的船只逆水行驶 B. 南非高原上的动物大量北迁 C. 鄂毕河下游流量猛涨 D. 北方小镇漠河长夜漫漫 11. ①地位于②地的( )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1. 据图可知,①地比②地昼长,因此①地位于②地南面,且①地比②地日出时间要早,因此①地位于②地东面,即①地位于②地的东南方向。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粱属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温,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20℃—30℃,温度偏低不利于生长。生长期充足的光照对高粱的生长发育具有主导作用。

贵州茅台镇利用本地糯高粱酿酒的历史悠久,所酿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酿酒严格按照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原料要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发酵后取酒。从投料到出酒,至少需五年。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充分与空气接触,是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实践证明,即使完全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离开了茅台镇,也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

近年来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每年产酒量高这几万吨。因此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目前茅台镇及周边、赤水河上游的环境,让人堪忧。

(l)简析茅台镇适宜高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

(2)长期实践证明“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试分析茅台镇适宜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

(3)说明近些年来,上千酿酒厂在茅台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

(4)随着酒厂数量的增加,茅台镇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对此怀仁市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以国酒为代表的酿酒业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你赞同还是反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南。 【答案】(1)①纬度较低,夏季高温;②地势较低,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温暖;③地处云贵高原,高粱生长期光照充足;④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适宜高粱生长。 (2)①酒厂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②特殊的河谷地形和局地小气候(湿热气候)利于微生物发酵;⑧特珠的水土条件生长的糯高粱品质优良。

(3)①接近优质酿酒原料(糯高粱)地、水源量大且质优;②当地酿酒历史悠久,多质优熟练的酿酒工人;③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④公路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⑤茅台酒的品牌影响大。

(4)赞同:①有利于优化茅台镇的产业结构;②提供更多的就业就会;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④改善茅台镇的生态环境。

反对:①茅台镇旅游基础设施落后;②地处偏远地区乡镇,远离市场、交通不便;③酿酒的独特行业特征使有些环节可欣赏性不强。

【解析】(1)农作物生长的气候要素可从光照、热量、降水三个方面来回答,利用材料给出

的高粱生长条件,结合贵州地形和气候可知,贵州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温暖;地处云贵高原,高粱生长期光照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适宜高粱生长。

(2)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可从水质、原料、气候等方面来分析,由图可知酒厂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特殊的河谷地形和局地小气候(湿热气候)利于微生物发酵;特殊的水土条件生长的糯高粱品质优良。

(3)近年来酿酒厂在茅台镇数量增加的原因可从市场需求量、交通、集聚效应等方面来回答。 (4)一个地区是否发展旅游业可从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旅游业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赞同写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旅游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不赞同可从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和旅游业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来回答。 【点睛】

观点类题目回答时,主要看自己是赞同的理由写的多还是不赞同的理由写的多,哪个能想到的理由更充分就写哪一个。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摄氏度-—1.32摄氏度,如果温度大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 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l)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雪线高度500-800m,请分别说明原因。 (2)分析南极洲和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

(3)某捕虾船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答案】(1) 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原因:①火地岛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②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

雪线低的原因:火地岛山体所在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低;火地岛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大。

(2)①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②该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③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④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⑤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

(3)①狂风急浪;②海中浮冰和冰山;③酷寒冰冻等。

【解析】(1)据材料可知,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原因应从气候差异角度分析。火地岛地处西风带内,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所以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据图可知,火地岛山体所在纬度高,且受沿岸西风漂流寒流影响,气温低;火地岛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大,因此雪线低。

(2)据材料可知,磷虾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生存条件好是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饵料丰富的原因是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该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似数量庞大。

(3)从图中可看出,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到甲海域要穿越盛行西带,因此风大浪急;甲海域距南极较近,纬度高气候寒冷;海中有浮冰和冰山等。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做题需明确:(1) 区域自然景观主要回答植被类型,而植被类型和气候类型相对应,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2)南极洲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可结合渔场形成原因来回答;也可用倒推的方法来思考,磷虾数量多说明生存条件好,饵料丰富。(3)捕虾船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应从所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角度分析。

14.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的湿地已被开发成湿地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发挥着环保、美化、教育、休闲、康体(在湿地通过运动锻炼身体)等作用。2016年暑假,某中学组织部分高中学生进行高原游学实践活动,其中高原湿地是其中一个主要的游学项目。下图中P处为该游学小组确定的湿地游学项目实施地点。

列举两种该游学小组为完成游学在P处围绕湿地可设计的体验活动,并分析说明在P地游学活动应准备的物品。

【答案】体验活动:①寻找湿地明星——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湿地鸟类,了解湿地在维护生物

多样性方面的作用;②爱心交流活动——呼吁人们关爱湿地、保护湿地;③游高原湿地,理想希望——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通过湿地传递;④印象湿地——记录湿地美景,走进湿地艺术;⑤湿地运动——体验湿地康体活动等。

物品准备:①昼夜温差大,需准备好防寒保暖衣物;②夏季高原紫外线强烈,多大风,应准备防晒物品和护肤品;③海拔高,容易缺氧,需准备相关设备或物品;④夏季高原多雨,应及时掌握天气状况和携带雨具等。

【解析】围绕湿地设计的体验活动,可从湿地保护湿地、保护湿地生物、湿地之美等方面来设计; P地游学活动应准备的物品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来回答,如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夏季降水多等来准备物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