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社 屯 EW(: 器程l《 l}I I tlESEARCH 浅谈如何 简 简单单一? 教语文 ◇江苏如皋市袁桥镇黄蒲小学 张毅 小语教育专家崔峦老师曾多次指出: “语文教 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 语文。”简单,指的不是省事,不是草率,而是教者 完这部史书!” 深入教材“潜心会文、披文以人情”后的“厚积薄 一读感受司马迁的不屈的精神。 “人总是要死 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简约教学内容,而且要简 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史记》还未 化教学环节,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 写成,就这样死去, “不是比鸿毛还轻。”在“生” 体验,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与“死”的十字路口,他终于选择了“生”, “我一 (一)立足文本,抓住文眼 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就是他为 针对语文的教学特点,恰当整合教材,科学运 什么要活下去的理由。为了《史记》,他忍辱负重, 用教材,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一篇具 废寝忘食,经过13年的发愤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 体的文章,可以寻找文章的“文跟”, “牵一发而动 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 全身”,即抓住重点句段,把文章内容重新整合,这 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样教学既有较大的涵盖性,又更加精炼简洁,节约 再读理解这段话是怎样借人物的心理描写来体 了大量的时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其精神的?作者对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使 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笔者打破了 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一个鲜活的伟 作者的叙述顺序,紧紧抓住文眼“发愤”二字组织 大形象——司马迁凸现在我们的眼前。他留给后代 教学。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进行思考。司马迁发愤 的仅仅是一部《史记》吗?不,还有他的精神,他的 写《史记》的原因有两个: “父亲的临终嘱托”是 精神和《史记》一起变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外部原因, “人活着,就要活得有价值”是其内部 三看插图写话。引导学生看这部分的插图,笔 原因。在教学中,抓住写他“发愤”的重点句,引 者设计了这样一题:从书房的陈设你可以看出什么? 导学生品读感悟。文中写道: “人总是要死的,有 从司马迁的动作、神情可以看出人物的心理怎样? 开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转变为通过传授知识来指导学法的教学观,教给学 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对 生学法,使学生“想学”、 “能学”之舟顺利达到 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使探索的空间更加宽广。如 “会学”的彼岸.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把 教学《概率》时,笔者事先准备好一副扑克,分几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己放在首位,激发 个人一组进行随机事件的实验,通过观察总结规律, 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并请几名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就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学 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每名学生都参 习数学。 与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合作交流给学 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 参考文献: 学中课堂发机会有限的缺陷,也培养了学生听、说 『1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和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以素质教育、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fJ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创新教育为主旋律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 【3】施良方.课堂教育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 地学习数学。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 师大出版社,1999. 请合理想象,写出你看到的感人画面和你的感受。 这些教学设计,全围绕“发愤”二字展开,既 涉及人物的分析、主题的理解,又给学生练笔的机 会.省去了教者串讲课文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 时间品读课文,领会文章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 语言实践的能力,对司马迁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 理解,对生命的价值也有了一定认识。 (二)本色语文,提高素质 《夹竹桃》这篇文章以优美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 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雅致的场景。夹竹桃从春到 秋欣欣向荣的韧性,引发了我们无限感慨。月夜下 作者的奇思妙想,又向我们展现出另一个美妙无比 的世界!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现摘录 部分如下: 师:月夜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无限想象。大 家已经通过朗读充分感受到了那份想象的美妙.现 在谁能由想象联系到作者本人,谈一谈你对作者的 认识。 生1: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充满才气的文人,他 所想到的墨竹图高雅绝妙。 生2:我觉得作者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他的 想象多有趣呀!亚洲、非洲、大海、海轮,非常吸 引人。 生3: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是一个心思非常细 密的人,夹竹桃、夜蛾、小虫子在他的笔下都闪现 出了灵气。 师: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精彩,夹竹桃固然值得 赞扬,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是作者细致的观察、大 胆的想象、高雅的情操赋予了他更多的魅力。现在. 你们能用自己的智慧来对夹竹桃的影子进行独特的 描绘吗? 生1:我幻想它是空中漂浮的朵朵云彩.在那 一望无际的天空中,偶尔会有小飞机飞过,它其实 就是小夜蛾 生2:我幻想它是草原上的蒙古包,我就真看 到了广阔的大草原,瞧!几只小虫子经过,它们就 是草原上悠闲吃草的羊儿 生3:我幻想它是那遥远而神秘的星球,在那 充满无限遐想的宇宙中,萤火虫飞来了.一闪一闪 的,正是那忙碌不停的宇宙飞船吧。 这一课,没有使用媒体的演示,也没有穷尽所 谓的“人文情感”的东西,但在这简单平凡中有五 个训练层:对夹竹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文本给 予了高雅的欣赏;体会了句子的含义;畅想了美好 的画面.拥有了自己的想象创作;表达了心中的感 情。这样,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理解得到加强, 想象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三)巧设作业,实用有效 一篇课文学完后,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相关的作 业,以起到巩固、强化、拓展的作用。一般地,教 师都是让学生抄写词语.或抄课文,或默写有关段 落。这样的作业,做一点还可以,做多了学生则感 到很“腻”,往往疲于应付。因此,不妨把作业改为 扩写某一段落,或缩写某篇课文,或改写课文,或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片段练习。当然,应根据 具体课文而定,注重是否实用有效。学了《嫦娥奔 月》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假如美国宇 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遇上了美丽的嫦娥仙子,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写一 段对话,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以及 人物的心理活动。”结果发现不少同学写得很有新 意。如有一同学这样写道: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在月球走着。忽 然,他看见从云雾中走来一个人,不觉心头一惊: 莫非她就是嫦娥,怎么这样忧伤?便走上前去,关 切地问: “你是嫦娥?现在后羿不在你身边,你过 得好吗?” “我是嫦娥。哎!真无聊。在这里只有玉兔陪 我。”嫦娥伤心地说。 阿姆斯特朗安慰她说: “不用担心,不久我们 将在地球和月球间架起一座桥梁,好让你常回家看 看,也让地球人到你这儿做客。” 嫦娥抚摸着怀中的玉兔。高兴地说: “那太好 了,到时我会做各种月饼招待他们。现在地球人生 活怎样呢?” 阿姆斯特朗忧虑地说: “地球人生活越来越好 可是,由于人类不合理使用资源,许多地方都在闹 ‘能源危机’,土地沙化也很严重。地球并不像你离 开家时那样可爱。” 孩子们的语言虽然有些稚嫩,但通过练笔,不 仅让他们更加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到现代科技的 发达,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环保忧患意识.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效。因 此,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文本,把 课上得简单一点,实在一点,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 能力,这样才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 教学返璞归真! 一 堡丝 008年。月 总第’:基壁丝宣4;zz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