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摄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
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摄影者通过画面的构思、色调的均衡、场景的剪裁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与此同时,通过对摄影器材的了解,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艺术修养。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照相机,而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将摄影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摄影艺术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在大学开设摄影课,主要会使学生得益于以下方面: 一、培养、开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艺术本身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间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前提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里,存在着自然美、社会美这两种客观世界的第一性的现实美,也存在着艺术美这种通过人类创造的第二性的反映美。而审美意识和创作活动,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是一种人的自由创造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人通过情感
.
文档
和艺术技巧规律的屏障,窥透自然之一隅,摄影艺术就是这样的瞬间艺术。而这种瞬间艺术所包含物质世界较多的信息,是其他艺术手段所难以取代的。以有限瞬间的时空艺术来反映自然与生活中广阔的意境,是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基本艺术素质。大学理科类学生一般注重推理和计算,受艺术的熏陶相对较少,而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和
实践,可以显著提高审美观和艺术修养。就是文科类学生,他们刚从中学阶段毕业,多数人对艺术也知之甚少,往往是热爱某门艺术而尚未能人门创作。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着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迫切要求,这是开展艺术教育的有利条件。 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摄影既然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美学价值不言而喻。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教育。摄影用来完成艺术创作,凝聚了拍摄者的审美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爱憎评价,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种具有审美属性的创造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艺术。由此可见,摄影在拍摄活动中所获得的图像,是否具有审美属性,是区分纪录手段还是摄影艺术这一不同性质的根本依据。摄影艺术的审美过程可以使人们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独特的美,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内化于人的身心,从而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通过照相机这个工具,加上精湛、娴熟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既具有历史纵深感、又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要具备与大学生身份相符的审美能力,创作出具有一定表现力的摄影作品,还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美学、文学、绘
.
文档
画、书法、雕塑、音乐、建筑、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文化艺术领域,了解各感知要素的审美特点,逐渐通过观赏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趣,然后建立起个人独特的摄影美学观。通过审美鉴赏活动,细心领会、反复揣摩各种文化艺术的特有语言和表现手法,有益于博采众家之长,丰富想象力,激发艺术灵感,拓展创作时的表现力,对摄影实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效地提高艺术素养,使创作活动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形象思维方式,审美感受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三、摄影有助于丰富情感
照相机没有感情,但使用照相机的人不可能没有情感。比如,高兴是一种欢喜和愉快的感情,高兴起来拍照,按一下快门,尽管还没有看到所拍的照片,但他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就是手拍到的,于是心灵得到满足,高兴的情感便实现了。情感心理学认为,人从儿童到青年,情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并且在每个阶段情感的表现和发展有各自特点,在不同阶段,摄影活动对情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互不相同、各有特点的。在儿童阶段,拍摄者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情感的不稳定,表现出的往往是一种主观的、以感情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少年阶段,拍摄者在感情上仍然以自我感觉为支柱,但是已开始更多地依赖抽象的思想和内心情感,能够控制情绪并且与思想相互作用。在青年阶段,拍摄者倾向于以个人喜爱的方式来实践他们的社会和知识技能,并且关心他们自己的感情和智能。
.
文档
四、培养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歌德说过:“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唯物辨证法的最基本原理是“存在决定意识”。一切艺术创作的根基都深植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任何一个艺术品的创作者都无法截然割裂他所进行的创作活动与生活的关系。摄影艺术是通过塑造特定形象,以具体地反映自然状态和社会生活,表现出创作者思想感情和艺术造诣的摄影作品。而作为生活经历不足的学生,以摄影为媒介,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摄影活动则可以成为学生贴近生活、固化生活瞬间的媒体。创作出来的作品反映了生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又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会对生活产生文化的飞跃。
五、培养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意境
当人们欣赏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时,常常赞叹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以言传,只能神会。这种看则无形,实蕴于心的美学概念,古人称为真境、诗境,就是现在大家所谓的“意境”。
意境来自人们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景与情的交融,会使人产生形象思维的飞跃。以熟练的技术捕捉到的事物瞬间定格,则是以摄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了一个独特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人的“情”会脱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成为被赋予特定感情的景象、事物组合而成的以照片形式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在这个艺术形象中,情是景的升华,景是情的基石。意境是摄影艺术创作构思的中心环节,
.
文档
是摄影艺术者不断追求的更高层次。 六、培养预见力和敏捷的动作
人的双眼观察到的是时间与空间长河中动态景象,而照相机则成为时间、空间的裁切刀,裁取其中一段的瞬间景物。而这瞬间景物记录是否得当,是否有艺术的感召力,有赖摄影者对拍摄结果的预见力和敏捷的动作。
摄影者必须学会用照相机取景窗作为眼睛的延伸去观察事物,并逐渐培养出从取景窗内看到拍摄后的完美照片并果断裁取它的能力,才可能减少工作的意外失误、材料的浪费和时间的空耗。
七、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
摄影有助于开发心智潜能直觉是萌发创意灵感的基本内在动力。直觉思维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拍摄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摄影拍摄和艺术创作时的心理(思维)过程可分为动机和动力(为什么拍)、题材和对象(拍什么)、表现手法(怎样拍)三个阶段。“为什么拍”,是指要调动起拍摄望和审美激情,对将来熟悉或不熟悉的拍摄内容进行预测,这个预测主要是靠直觉感,当端起相机面对纷繁无序、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时,就要思考“拍什么”,即使面对已确定好的拍摄对象,也要判断何时按门,这个思考判断也是靠直觉感。当然,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有时是很短暂的过程,直觉思维的发生是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心理感觉。摄影对象所具有的唯一性、整体性、现场性、瞬间性的特征又制约和规定着摄影的思维方
.
文档
式,所以摄影者在按动快门的瞬间,怎样构图、怎样曝光、怎样变换角度、怎样调换色彩等一系列技术及艺术技巧的处理,都主要靠直觉来把握,这种靠直觉思维来拍摄的方法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抓拍。直觉思维要求一种异常敏锐的直觉眼力,这种眼力是由各种力(物理力、生理力以及理智力、感受力、意志力等)的相互作用所维普资讯产生的一种“合力”,是人的摄影活动和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感性积累、情感体验积累和知识经验积累。直觉思维使拍摄者处于一种非自觉、非理性的状态,这种自觉不自觉的状态发挥了人的右脑功能,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心智潜能。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独生子女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从小被呵护太多,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据各地抽样调查统计,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到总体的15%一20%,这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学习生活和校园稳定。改变这个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而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引导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途径。通过摄影选修课及学生社团活动,几乎各个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的协会或摄影兴趣小组,还每年组织多次外出拍摄活动。关注并引导好这一活动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八、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健康高雅、广泛深厚、稳定专一、积极有效,往往是衡量一个人兴趣品质的标志,一个人的兴趣品质又往往影响着这个人的心理智能能否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比照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形式,摄
.
文档
影具有的易学、易会、易见效果的特色,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精神。摄影教学本身就具有愉悦教学的功能,它可以使学习变成精神享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消除一般教学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同时,教师可以用图形、图像媒体和多媒体为手段进行教育,使教育内容可见度大为提高,教育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教育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显著地提高教育效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九、摄影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
作为一种工具,照相机包括各种应用附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可根据自身智力和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合适机型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照相机实际上是一个“高级玩具”,它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它集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电脑、材料、数学等学科为一身,融科技常识和专业学问为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进行摄影艺术创作,重要的不是结果,而在于时时处处闪现的创造的火花。照相机、感光材料的不断进步,为摄影家了双手,使他们能更多地专注于艺术,专注于创造,即使一个初学的儿童也能很快地进入创造的阶段,也正是因为摄影技术的普及性,艺术创新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一种有作为的创造状态必定是充满创造性思维的,一百个优秀的摄影师从同一个位置拍摄同一对象,可以得到一百张不同的照
.
文档
片,同样,一个优秀摄影师从同一个位置拍摄同一个对象,也可以拍出不同的空间关系结构的影像。摄影艺术表现的视域广度和感知映像的丰富(借助摄影媒介特性获得的客观、主观世界),是其他视觉艺术无法比拟的。
总之,摄影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摄影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姓名:方海生 学号:1105110243
班级:11级市场营销本科2班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