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2006.No.5 n 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新进最 方俊杨万莉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咸阳712081) 摘要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IIl203:Sn(ITO)和sn02:F(Fro)都已经发展成熟。最近几年,对于TCO薄膜的研究又 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ZnO基TCO薄膜,由于其资源丰富,性能优异,大有替代ITO薄膜的趋势;发现了一些新的多元n 型TCO薄膜材料,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通过调节各化学组分的含量来改变其性能;开发出具有低电阻率的多层复合TCO薄 膜,可以拓展TCO薄膜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n型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新进展 源蕴藏丰富,无毒、易刻蚀、价格便宜,是值得深入研究 前言 的新一代透明导电材料 。 天然的氧化锌是一种n型半导体,电阻率虽然可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是功能薄膜材料中比 以低至4.5×10I4Q.O11,但其在温度超过150 oC时性能 较有特色的一类薄膜,因其在可见光区透明和电阻率 很不稳定,通过掺杂其他元素可以提高它的热稳定温 低等优异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器件中, 度b 。ZnO的TCO薄膜中可以掺杂Al[4 第Ⅲ族元素 例如i平面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节能视窗等。自 或掺人Ti 第Ⅳ族元素,也可以掺F替代O[8]。其中 1907年Badeker首次制成了CdO透明导电薄膜¨】,引 ZnO:A1(AZO)薄膜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 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最近几年ZnO:Ga ,ZnO:Y ,ZnO:In…以及多 由于军事上的需求,TCO薄膜才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 元素共掺杂 12]ZnO基TCO薄膜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用,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相继又研究了很多种材料的 表1 为不同元素掺杂ZnO薄膜在最优掺杂情况下获 得的最小电阻率和最大载流子浓度。 TCO薄膜,并不断拓展它们的用途。 表1 不同元素掺杂ZnO薄膜的电学性能 目前,已经商业化应用的TCO薄膜主要是In O : Sn(ITO)和SnO :F(FTO)2类,ITO由于其透明性好,电 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一直是显示器领 域中的首选TCO薄膜。FTO薄膜由于其化学稳定性 好,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节能视窗等建 筑用大面积TCO薄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最近几 年对于TCO薄膜的研究又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研 究和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n型TCO薄膜。笔者主要 对几种有特色的n型TCO薄膜作些简要介绍。 1 ZnO基TCO薄膜 ZnO基TCO薄膜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ZnO 的光学禁带宽约为3.2 eV,对可见光的透明性好,锌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o6.No.5 陶瓷 ・ 1 3 ・ 2 多元TCO薄膜 目前ITO薄膜、AZO薄膜和F'ro薄膜是最常用的 TCO薄膜。然而,ITO薄膜虽然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 但是却存在铟扩散导致器件性能衰减的问题;与ITO 和Fro相比,AZO在氢等离子体中具有更好的稳定 性,但AZO存在表面和晶粒间界氧吸附导致电学性能 下降的问题;FTO还存在难以刻蚀的问题,上述种种原 因了它们的应用范围。随着对新材料的不断探 索,出现了二元氧化物甚至多元氧化物材料,通过调整 各化学组分的含量来改变其性能从而应用于不同的领 域。例如,ZnO—SnO 二元系TCO薄膜可以同时具有 ZnO和snO2的优点,它的化学稳定性和易刻蚀性随组 分的改变而改变¨引。 黄树来等n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出了高质 量的ZnO—SnO 薄膜,薄膜为非晶结构,在室温下氩状 态分压1 Pa,氧分压3 MPa;溅射功率为100 W的条件 下制备的薄膜电阻率为7.27 X 10 Q・cm,载流子浓度 为4.3 X 10 cm~,霍尔迁移率为20.5 /(v・s);在可 见光范围的平均透过率达到了90%。用溶胶法制备 的In2O,一ZnO薄膜n引中,如果Zn/(Zn+In)原子比率 为0.5左右,可以获得一种新的TCO薄膜zl12In2O 薄 膜。zn2In20 的电阻率为1.5 X 10 Q・锄,可见光范围 内平均透光率大于80%,与ITO性能相当,但由于In 的含量少,因而在价格上占了很大优势。另外由二元 的TCO材料之间组合也可以得到三元的TCO薄膜,如 Zn2SnO4,In4Sn O。 等¨ 。目前对于多元TCO薄膜结构 的主要研究见图1_l 。 ~ 、,3 .n \ 、 Tn.Sl Ol2 . nO2 图1多元TCO薄膜结构 3复合多层TCO薄膜 近年来随着大屏幕、高清晰显示器的迅猛发展,对 透明导电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电阻低,响应快和 低电耗、低驱动电压等n引,这样使研究转向了复合多 层TCO膜。复合多层TCO膜结构如图2[1 所示,从图 2中可以看到各层之间是并联关系,多层膜的整体有 效电阻与各单层电阻之间的关系可由(1)式表示,因而 多层膜的整体有效电阻低于各单层的电阻。 Air Ilo dl 基质 113-ik, 图2复合多层TCO薄膜结构 1= +~ 1+~R2 (1)¨ E J J Martin等n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单晶氧 化镁基片上制备了由Ga掺杂ZnO和Sn掺杂CdO组 成双层透明导电膜,制得的双层膜的性能见表2,与 ITO膜比较,明显优于ITO膜的性能。 表2双层TCO薄膜和ITO薄膜的性能比较 在复合多层TCO薄膜中各层膜的厚度对于膜的 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Li Xiaonan用金属有机物化 学气相沉积法(MOCVD)制备了SnO 和CdO复合多层 TCO薄膜 ,实验中研究了各单层薄膜的厚度对多层 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层膜的厚度大于 150 nm时材料拥有snO2和CdO的综合性能,当各单层 膜厚度薄于70 nm时界面效应开始出现,当薄于20 nm 时将有新的化合物相出现。 另外在复合多层TCO薄膜的研究进程中,一些研 究学者们还提出了金属基复合多层TCO薄膜概念,这 是一种TCO/M/TCO组成的三明治结构,由于金属层的 导电率高,因而金属基复合TCO薄膜可以获得更好的 导电性能。其中在金属层的选择上由于银在可见光区 吸收最小,红外反射性能好,导电性能好,所以银常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陶瓷 2006.No.5 作为复合多层TCO薄膜的金属层材料 “。1999年 Chio K H等发表了用于平面显示器的ITO/Ag/ITO多层 TCO薄膜的研究报告。为了获得更低电阻多层TCO 膜,Andreas kloppel等还开发了双银层膜系:TCO/Ag/ TCO/Ag/TCO,并获得了透射率78%,方块电阻小于1.5 Q/ 的光电性能。双银层结构比单银层结构虽可获得 更低的电阻值,但不利于透光性。在TCO/M/TCO薄膜 层设计和制备过程中,增加金属层虽降低了膜系的电 阻,但同时出现了界面问题,使得多层膜的稳定性变的 更加复杂,其中涉及到材料的界面互扩散,界面反应及 金属层的氧化保护等问题。 4 结语 最近几年,TCO薄膜的研究又进入了一次复兴时 期。ZnO基TCO薄膜大有欲替代ITO薄膜的趋势;同 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多元n型TCO薄膜材料,可以根 据应用需求通过调节各化学组分的含量来改变其性 能;同时开发出具有低电阻率的复合多层TCO薄膜。 拓展TCO薄膜的应用领域;并合成了真正的P型TCO 薄膜,为制造透明电子元器件迈出了新的一步。 复合多层TCO薄膜综合了各单层膜性能的设计 理念,显著降低了膜系的电阻率,必将随着大屏幕显示 器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公衍生,王传彬.氧化物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中国表面工程,2004,40:10—14 2 Ginley DS,Brisht C.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s.MRS Bulletin,2000,25(8):15—18 3 Gordon RG.Criteria for choosing transparent Cond—uctors. MRS Bulletin,2OOO,25(8):52—57 4 Musat V,Teixeira B.A1一doped ZnO thin films by sol—gel method.Surface and Coatigns Technology,2004,180:659—662 5 Jin—Hong Lee,Byung—Ok Park.Characteristics of A1一 doped ZnO thin films obtained by ultrasonic spray pyrolysis:effect of A1 doped and an annealing treatment.Materilas Science and Engineer B, 2004,106:242—245 6葛水兵,程删华,宁兆元.ZnO:A1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及 其性能的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30:77—79 7 Hyun Woo Lee,Bong Ceun Choi,Kuang Bo Shim,et a1. Preparation of Ti—doped Zn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thin ̄lnls by PLD method.Journal ofCeramic Processing Research,2005,6(1):52—56 8 Shinobu Fujhtara,Junko Kusakado.Fluoirne doping in trans— parent conductive ZnO thin—if.1—m.—— ̄by a sol—gel method using trilfuoro— aceitc acid.Journal of Mateirlas Science eLtters,1998(17):781—783 9 Miyazaki M。Sal0l K.Properites of Ga—doped ZnO films. Journal ofNon—crystalline Solids,1997,218:323—328 10 Kanr R,sin#A V.Development of highly tr—ansparent nad conducting yttrium—doped ZnO ̄lnls:the roleof sol—gel stabili— gers.Materilas cSience Poland,2004,22(3):201—209 11 Tae Young Ma,Dae Keun Shim.Effects of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on the morphology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ZnO/In films. Thin Solid Films,2002,410:8—13 12 Delia Cristina Altamirano—Juarez,Gerardo Tortes,Delga— do.Low resistivity ZnO:F:AItransparentthinfimls.Solra EnergyMa— terilas&Solar Cels,2004,82:35—43 13孟扬,沈杰,章壮健,等.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新进 展.光电子技术,2002,22(3):152—132 14 Bagheri—Mohagheghi M.Shokooh—Saremi M.Inve—stiga— tions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n02—-ZnO tramp—-arent con-- ducting binary—-binary system de—-positde by spray P—-yrolysis tech・- inque.Thin Solid Films,2003,441:238—242 15黄树来,刘晓梅.ZnO—snI)2透明导电膜的低温制备及 性质.半导体学报,2004,25(1):56—59 16 Soung—Yup Lee,Byung—Ok Park.Electrila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In203一ZnO thin—if—l—m——g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Thin oSlid Films,2005,484:184—187 17 Tadatsugu M.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semlc—onduc— tors for transparent elcetrodes.Semiconductorscience a—nd Technolo— yg,2005,20(4):1—18 18 Bender M,Soelig W.Dependence of fiml composiiton and hticknesses on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ites of 1TO—-metal—-13"0 muhilayers.Thin Solid Fimls,1998,326:67一一71 19 Martin E J J'M Yan.Properties of muhip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films.hTin Solid Fi—lms,2004,461:309—315 2O Li Xiaonan.Muhi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gn oxide thin film produced ilnear combinatorial synthesis.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Symposium,2003 21王振国.金属基复合透明导电多层膜的研究进展.机 械工程材料,2005,29(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