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学习写景要抓住特征的手法。 2、体会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神木的特征和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写景要抓住特征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富有音乐美与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
1、 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 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滚动阿里山图片,学生跟唱,营造气氛,感受阿里山的美丽。 2、简介阿里山
3、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积累的字词) 二、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
归纳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台北松山机场——台湾中部城市嘉义——阿里山站——神木。 明确知识点:移步换景
2、请同学根据投影幕集体说说游览的行踪和主要的景点。 三、讨论探究
1、此次阿里山之行作者最想去哪里?
2、神木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神木被尊称为“神木”? 从感情的角度品味神木一段时,对神木的“神”需重点分析。 外在的原因:体积庞大,历史悠久
内在的原因:受到巨创,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朗读,扣住“还”、“依然”、“仍然”,体会神木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品味语言
1、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学生找出后,共同归纳其特征。
2、作者把阿里山的景色描写的很美,请自选一处你喜欢的景色欣赏品读,谈谈你的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从修辞、节奏、感情等角度考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3、师生互动: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朗读体会。 五、总结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姑娘美如水,小伙壮如山„„(可以由学生继续) 联想到有着古老而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进而体会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五、交流感受: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 仿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 2、 积累本课的词语
七、板书设计:
阿里山纪行
风 古式的火车 两 景 清澈的水潭 岸 美 静谧的森林 早 如 厚密的青苔 统 画 无边的林海 一 神奇的神木
扣住特征写景,突出重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