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来源:知库网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

备课(总1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单 元 备 课

单元 名称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含有除法的(包括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具有现实性素材。 2、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3、练习设计,注重多样性、趣味性。 本单元共有三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走进果蔬会”,通过创设小朋友们采访果蔬会,引带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方法。第二个信息窗“采访果品加工厂”,从提出问题、扩展到学习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三个信息窗通过“采访果品包装车间”,提出问题,学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 材 分 析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知道教 学 目 标 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后果,体验估算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22

教学重、难点及关 键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点: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理解算理。 教学 思路 从情景图入手,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多样性。 小组合作讨论法、启发诱导法、练习法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具 学生:小棒等学具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课时 分配 1、除法的估算和口算 3课时 2、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3课时 3、混合运算 3课时 4、整理与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黄豆有多少粒 1课时 共计12课时 教 学 反 思 33

单 元 备 课

单元 名称 教 材 分 析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 称 对称是现实世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如: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中都存在对称现象。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本单元教材努力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的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44

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重、难难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的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点及关 识,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点: 通过在操作、观察、画图的实际活动中,学习键点 图形知识。 教学教学 方法 先学后教,学堂训练。 教学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具。 学生:剪刀,卡纸。 课时 2课时 教 学 反 思 单 元 备 课

55

单元 名称 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因教 材 分 析 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教 学 目 标 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时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66

教学重、难点及关 键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 难点: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得定位。 关键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 教学 思路 从情景图入手,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多样性。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先学后教,学堂训练。 教师: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3课时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 4课时 课时 分配 3、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课时 4、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 2课时 共12课时 教 学 反 思 77

单 元 备 课

单元 名称 第四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教 材 分 析 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小数的特点组织学习活动,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注意教学内容是: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比较。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 学 目 标 2、能用自选单位估价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4、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88

教学重、难重点:面积的意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难点: 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点及关 关键点: 让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键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先学后教,学堂训练。 教师:多媒体课件、常用的面积单位模型、格子板 学生:学具袋、长方形、正方形若干个 1、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 1课时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课时 3、面积和周长的应用 2课时 课时 分配 4、公顷和平方千米 2课时 5、我学会了吗 1课时 6、机动 2课时 共计12课时 教 学 反 思 99

单 元 备 课

单元 名称 第五单元: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钟表,知道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教 材 分 析 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本单元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学生关心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1、 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教 学 目 标 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 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3、 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1010

4、 育。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受到科普教教学重、难点及关 键点 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认识年、月、日。 难点: 求经过的时间和判断平年、闰年。 关键点: 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先学后教,学堂训练。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具 学生:小棒等学具 1、24时计时法 2课时 课时 分配 2、年、月、日 2课时 3、反馈练习 1课时 共5课时 1111

教 学 反 思 单 元 备 课

单元 名称 第六单元: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的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教 材 分 析 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学好本单元知识,将对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小数的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212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 学 目 标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及关 键点 重点: 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 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关键点: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先学后教,学堂训练。 教师: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米尺 1、小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2、小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 课时 分配 3、小数的加减法1课时 4、机动 1课时 共5课时 1313

教 学 反 思 单 元 备 课

单元 名称 第七单元:小教练 ——统计 本单元的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教 材 分 析 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学好本单元知识,将对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1414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 学 目 标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求平均数的价值。 3、在探求求平均数的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关 键点 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 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点: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先学后教,学堂训练。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方格纸 计算器 课时 分配 1、平均数(一) 1课时 2、平均数(二) 1课时 实践活动 ——饮水情况调查 1课时 共计3课时 1515

教 学 反 思 16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