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以衡水学

来源:知库网
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以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

作者:孙世卫 翟硕莉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9期

孙世卫 翟硕莉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以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强化实践教学3 方面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进行论述。

关键词:环境生态工程;创新;应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2013年,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开始招收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环境生态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1]。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衡水学院新建本科专业,现有任课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高职比例达到50%左右,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学位、年龄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分成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教学梯队。衡水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

(理论课和实验课)和强化实践教学,营造创新教育环境,不断提高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质量[2]。

1 优化课程体系

创新与应用能力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因此,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基础[3]。专业培养实行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集中性实践教学平台及相关模块构成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模式,适当缩减必修课的学时数,增加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选修课的学时数。如减少基础生态学的学时数,本门课程部分教学内容在后续课程(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中将深入讲授,避免部分章节内容重复和遗漏问题。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材是学校教育资源目标的重要载体,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选用与时俱进的教材[2]。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管理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国内优秀教材,在多方面比较的基础上,选用优秀的、新编(版)的教材作为教学使用教材,其余教材作为教学参考用书。主干课程采用教育部规划教材、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或获奖教材。

2 改革教学方式

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在理论课和实验课均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理论课程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基础,因此,理论课教学不容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际案例,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突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适用条件,防止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搬硬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

教学,在讲清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选一张生动图片,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中间适当提示,积极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对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景观生态学中俞孔坚的“大脚理论”可采取讨论的形式,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的查资料,组织语言支持自己的观点,听其他同学发言,可以取长补短,把课堂所讲的知识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专业课上采取PPT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对本专业课某一原理(或知识点等)在实践中的应用,依据班级人数采取不同的参与形式,教师当堂点评。很多学生课后主动和老师讨论自己的PPT以及讲解如何能做得更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在组里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灵活选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和案例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2.2 实验课程

实验课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4]。在掌握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如基础生态学实验,结合地域优势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设计一个大的综合实验,内容包括个体、种群、群落,野外调查部分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地点,全班同学共享数据,数据处理部分在机房进行,其余部分在实验室开展,从样方面积的确定、地点的选择以及数据的记录及处理,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教师在QQ群里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实验的每个环节顺利进行。在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全过程[4]。为保证实验能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适当减少传统实验内容,增加本学科较新的实验内容。如气象学实验在掌握传统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衡水市气象局和饶阳县气象局进行见习,通过见习学生了解了新型自动监测站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安装要求和维护等以及人影等气象学方面较前沿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实验成绩细化为多个部分,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等,强化实验过程,淡化实验结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所以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5]。为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经过多方努力,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体现环境工程方向特点的包括衡水市污水处理厂、河北衡水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衡水市环境监测站和河北华药环境保护研究所等,体现生态方向特点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赞皇棋盘山自然风景区等,以及把二者结合起来的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京安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

为确保实践周教学不流于形式,指导教师提前对实践地点进行调查和了解,摸清实践场地的具体情况。实践前进行整体介绍,因为到了实践地点,学生更注重相关细节,并将相关材料发给学生,学生在实践地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听讲解员讲解并提问。每次在回来的路上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进一步梳理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实践结束后,督促学生尽快完成报告,将实践知识系统化。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基地的各个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衡水学院学生在毕业前除完成毕业论文外,还要完成专业毕业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并且有专家组打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本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区域资源优势,设置了湿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方向课程和湿地生物资

源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底栖动物学、湿地生态学等专业特色课程,以上课程均以衡水湖为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今后,根据每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和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更多适应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红旗,武俐.环境工程专业生态类课程的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2 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2)

3 范建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5)

3 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2)

4 赵世光,薛正莲,孔芳.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5(5)

5 熊宏齐,戴玉蓉,郑家茂.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8(10)

(责任编辑张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