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来源:知库网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钥匙。《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有相当的比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现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阅读时间较少。从调查来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阅读占用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源于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的 功利化,很多父母囿于文化限制,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获取教本知识,为了考上大学,至于那些“闲书”,读了没什么用。甚至有些父母认为课外书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阅读课外书籍。

二是阅读量不大。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农村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扎实课堂教学才是最重要的,课内阅读才是学生阅读的正餐,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

三是阅读内容不精。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同步作文》及其他教辅类报刊等。除此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入眼不入脑的浅表性阅读,满足于过眼云烟式的娱乐性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少有问津。像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四大名著、《唐诗三百首》等知之甚少。

四、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很少,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针对以上农村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形成读书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展、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的积极性。在激发兴趣方面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1、榜样激励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向师性、可塑性的特点,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从而让学生产生要读书的需要,诱发其经常阅读的实际行动。

2、好书引读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战风车》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堂吉诃德》;学习《孔明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海豚救人》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其次、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二、更新家长观念,改善阅读环境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改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力图让他们由接受课外阅读到支持课外阅读。并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三、完善学校设施,构建阅读空间

课外阅读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室或班级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硬件支持。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室和图书角的功能,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课外阅读就是遨游知识乐园的一次次有趣的经历。

四、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会读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