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表
课题 学校 教材版本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学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10103197104101546 80911557 学科 教师姓名 职称 Email地址 yangdujing@163.com 化学 杨春杰 中教二级 2、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整个思想体系的一个主干是,在教与学的统一中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智能、个性发展—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习学科基本结构—指导学生发现学习—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也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堂资源,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3、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题包括两个部分: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在介绍了碳的单质金刚石的“硬”和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后,给学生留下了碳单质有很大的差异的认识。碳单质的差异在于物理性质,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一样是这节课要让学生们理解的。碳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了碳与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中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难点。以本节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使学生理解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使学生学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生成物;使学生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实验装置;使学生学会根据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和推测的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来推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有了研究氧气性质的经验,初步掌握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初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能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对于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一样,学生还不能接受。这部分内容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学生在把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与本节课的化学知识联系时出现断裂,还不具备综合利用所学过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手段:
探索观察法、联系对比法、分析推理法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的情景,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金刚石组成发现的实验,从而说明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使学生体验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碳与氧气及
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初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能设计固体和固体加热有气体生成的发生装置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观察、推理获取必要的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描述信
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
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物质是变
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碳与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复习引入 课件演示:金刚石组成发现的实验: 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观察金刚石,引燃了金刚石。 通过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复习巩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它有哪些用途? 2、能够导电的是 ,用作 。 3、上述两种物质在 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提问:谁知道金刚石的元素组成是怎么发现的吗? 由此我们知道了,碳单质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化学性质相同。 提问:请同学们画出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在化学变化中,是易得电子还是易失电子? 结论: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即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因此在常温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提问:1、古代的字画为什么能保留到至今? 2、你能举出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书上P109习题4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回忆并回答问题 观察课件 学生画出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总结: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举例: 用碳素笔来记录重要的档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复习巩固上节课学过重点知识 设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体会金刚石和木炭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意识。 知道性质决定用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设计意图 碳和氧气的反应 氧气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碳和某些氧化物反应 碳和氧化铜的反应 用多媒体展示出可供选择的仪器 用多媒体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环节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如何? 提问:碳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这是碳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充分燃烧就是氧气充足。如果氧气不充足时,它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 提问:1、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 和 ,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和 。 2、有一家人用煤炉火取暖,由于天气寒冷他们把门窗紧闭。结果第二天邻居们发现他们煤气中毒了,被送往了医院。请你解释他们为什么会煤气中毒? 碳不仅可以和氧气反应还可以和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发生反应。我们以碳和氧化铜为例 讨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生成物是什么? 2、分析碳是黑色固体,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反应条件是高温, 提问:请你选择仪器组装碳和氧化铜反 应的装置并检验生成物? 3、根据给出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和推测的生成物推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用学生组装的装置做演示实验:实验6-2 联想到碳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充分燃烧 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注明不充分燃烧 推测∶ 铜和一氧化碳 铜和二氧化碳 选择仪器并组装,并说明装置的注意事项 推测: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观察实验 高温 C + 2CuO 2Cu + CO2↑ 在书上P107 夺取O 记录实验现象 CO2 C 并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氧化反应 具有还原性 应的化学方程式 失去O 理解还原反应 CuO Cu 还原反应 我们还常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中 还原出来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高温 3C + 2Fe2O3 4Fe + 3CO2↑ 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树立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意识 学以致用 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增强防止煤气中毒的安全意识 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简单的反应装置 通过简单的推理,获得必要的信息 根据自己的推测有目的观察实验现象,找到支持自己推测的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 小结 检测 提问:1、碳的这条化学性质决定了碳有什么样的用途? 2、为什么用焦炭而不用金刚石 做冶炼金属的原料 总结: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简单说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回答:冶炼金属 原料原则时要考虑经济实惠 总结碳单质的三条化学性质 做检测题 性质决定用途原料的选择的原则 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 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碳的化学性质
1、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 碳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充 分 燃烧 C + O2 CO2
点燃
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
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3、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高温
C + 2CuO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中有红色物质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
3C + 2Fe2O3 4Fe + 3CO2↑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 下列叙述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石墨做电极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金刚石在氧气中燃烧 D、用铅笔把字迹留在纸上 2、 金刚石和石墨分别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A、 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水和一氧化碳 D、水和二氧化碳
3、 用墨汁书写的字保持多年不变色,是因为墨汁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 A、 具有氧化性B、具有还原性C、化学性质不活泼D、以上说法都正确
4、 试管内盛有黑色粉末,高温加热后,可变为红色固体,同时产生的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此黑色粉末可能是
A、MnO2和C B、CuO和C C、Fe2O3和C D、Fe3O4和C
5、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小强、小明、小梅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以下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同时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猜想:小强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小明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小梅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
(2)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他们在实验中
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3)现象结论:(注:新鲜鸡血遇到一氧化碳颜色会发生变化)
如果小强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 如果小明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 如果小梅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 (4)此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 (5)请你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
教学过程流程图:
复习提问 学生回忆并回答 提问:金刚石元素组成的发现? 课件演示金刚石发现的过程 学生观察课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根据碳原子结构示意图推出碳单质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学生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构决定性质 提问:用碳单质 碳和某些氧化物
小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并检测 学生总结,做检测题 利用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学生回答问题 性质决定用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反应 讨论1、2、3 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实际 应用 学生回答问题并举例 性质决定用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碳和氧气反应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组装仪器观察实验,完成化学方程式,记录实验现象 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实验装置,推理实验现象。还原反应 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重点知识回顾,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设计
学校 昊 天 学 校 姓名 杨 春 杰 学科 化 学 年级 九 年 级 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章节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另注:同意在“房山进校网站”上发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