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创造性人格的阐释一个性化的视角

来源:知库网
毒捧礴矗 m■ |j t 薯。谋l 阚 对创造性人格的阐释一个性化的视角 陈国辉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21 1 1 0O) [摘要]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能,个性化是实现自己潜能的过程。而创造性人格对创造力的实现至关重要,与个性化也有着 密切的关系。本文把创造性和个性化过程联系起来,从而在个性化的视野下详细阐释创造性人格。首先介绍了个性化和创造力的概念和相 互关系,然后详细阐释爪Jl生化视角下的创造性人格特质,最后讨论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爪I}生化创造力人格特质创造性人格 创造力是产生新想法、发明新产品和寻找到解决问题新途径的 会为基础,以更加个性化的方式表现自己,就会有创造性的表现。 能力,新颖和使用是两个基本要素。而创造性人格对创造力的实现 而开放性也会促使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潜意识蕴含着丰富的资 至关重要。个性化就是个体潜能得到发挥,逐步自我实现的过程。 源,与潜意识的交流互动也是个性化形成过程。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是具有较高创造力的,并且创造力首先体现 在人格特质。 一、个性化和创造力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一)个性化的概念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最早提到个性化过程。荣格认为个性化是个 体集体无意识自我实现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个体本身 都蕴藏着一种能力以及这种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性。荣格强调与生俱 来的无意识的自发表达,人本主义强调先天倾向性的自我实现。 (二)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从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创造力是 从狭隘、常规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产生新颖和有用产品 的能力;从思维和人格的角度,创造力表现为思维的流畅性、灵活 性和首创性,以及创造性的人格特质;从动机和目的的角度,创造 力是为了满足某种好奇心、需求和渴望;最后,吉尔福特和斯腾伯 格都认为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潜力和能力。 (三)个性化和创造力的关系 首先,个性化是创造性的前提。个性化就是在自己内在兴趣的 指引下,立足于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去发现、创造和实现的过程。 因为每一个人拥有不同的内在潜能,不同的兴趣和性格,不同的人 生经历和体验,所以,当立足于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让自我潜能得 以展现,就表现出一定的独创性。 其次,创造性是个性化的体现并且有助于个性化的实现。创造 性是在自己的兴趣和内在评价基础上,作出不同于传统和其他人的 成果,创造潜能的实现就是个性化的体现。而创造力是个性化过程 不可或缺的能力,创造性人格可以促使个性化的实现。 二 与个性化有关的创造性人格特质 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创造型人格做了阐释,本文认为与个性化有 关的创造性人格特质主要包括:好奇心、自信心和勇气、开放性、 意志力和对文化的反抗。 (一)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人的天性,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开始用眼睛 和行动开始对世界的观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不断的减 弱和消解,一方面是因为有了更加现实的目的,而不得不放弃纯粹 的满足好奇探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好奇心遭遇了外部的阻碍甚 至惩罚。如果好奇心和兴趣得到尊重,就会坚持自己的个性,也保 住了创造性的动力源泉。 (二)自信心和勇气 自信心是信任自己拥有创造的能力,创造的勇气是敢于突破现 有的常规和束缚。拥有自信才能敢于追求自己的兴趣;充满勇气才敢 于质疑已知、探索未知。“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不惧怕未知、神秘、 令人迷惑的事物,道是常常被他们所吸引住…・・苦苦地研究思索它 们,沉浸于其中”【l】。自信和勇气是创造性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对经验的开放性 开放性意味着坦诚的面对自己,更具自发性、自主性、真实性 和洞察力。 “他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概念、抽 象、期望信念和陈规的虚拟世界之中”口]。以个人的真实经验和体 (四)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创造性灵感或顿悟是经过充分的学习和思考,经历不断的困惑 和失败,并且依然坚持追问、思考和探索,因此毅力和意志力对创 造性的实现非常重要。个性化是不断应对外界压力和内心困惑的过 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坚守自己的原则,抵制从众诱惑的坚强意志。 创造不是靠意志力就能做出来的,但创造力的实现却需要意志力。 (五)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创造性需要对普遍接受的文化和真理提出质疑,在感到满意和 舒适的地方进一步探索。 “正常顺应和适应良好的人意味着对大部 分深层次人类的天性(意动和认知的)持续的成功排斥”【3]。对文 化的适应就意味着对自己独特性的否定,就是对创新的拒绝。 三、个性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个性的展现对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创造性人才是一个民族 的希望。但“今天的教学不仅忽视创造力的培养,而且与之敌 对”l 4I。因此,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品质, 使孩子自发的成长并实现自身的潜能。 (一)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奇心是创造性的动力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另 外,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二)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创造性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主动的参与和独立的探索。缺乏 自主性会导致更多的依赖和顾忌,就会感受到强大的随俗压力和畏 惧心理,没有能力确信自己内在的偏好和原则,不敢很果断的进行 创造。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父母信任和老师的鼓励。自信 才能进步和成功,自信就会充满希望。乐观的心态给孩子以鼓励和 希望,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才能坚信自己的创造性。 (四)鼓励合作,弱化竞争 竞争抑制了兴趣和好奇心的内部动机,阻碍个性化的形成和自 我实现,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和实现。而合作能促进交流和启发思 想,进而促使人进步。 (五)接受孩子“不合常规”的表现 创新就是意味着“新”的东西的出现,因此,孩子的“非常” 表现是必要的。如果禁止孩子的“非常”表现,孩子就会缺乏自发 性,墨守常规而不敢创新。父母和老师应该接受孩子的不合常规的 表现,应该鼓励自发的、创造性的发挥。 “每个个体本身都蕴含着一种能力,指引自己按某一方式 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有其积极的社会意 义” 。因此,自我实现的过程指引着我们走向创造性,这既是个 人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2][3][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i].许金生,译.北京:中国  [4】【5】[美]罗杰斯,福雷伯格.自由学习[m】.伍新春,管琳,贾 蓉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5,前言(3). ・469・ 人民出版社,2007:20卜2O7,203,202,2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