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一)〗之小船创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简述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b. 举例说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纯合子和杂合子、正交和反交、自交的概念以及区别。 c. 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能力目标
a. 初步掌握假说-演绎法。
b. 运用分离定律做遗传图解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3.情感目标
a.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b.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要点
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b.以孟德尔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c.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难点
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b.假说-演绎法。 四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环节一:课程导入 传两大定律。 设疑: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 环节二: 一、孟德尔简介 讲述孟德尔事迹要点:①自幼酷爱自然科学,熟练运用杂交育种技术,倾听感受。 的创新、敢阅读、于冲破原分析、总有观念的结。 精神。 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产生纯种; 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套袋,获得真正的杂种; 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 巩固相 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2.简介:140多年前占统治地位的“融合观点”,让学生讨论其合理性;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否定“融合观点”,提出“颗粒遗传”观点和遗1.让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讨论相关问题,允许不同答案和观点出现,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和学习目标。 流、探讨 ②坚持8年豌豆实验杂交实验并取得成功。讲授 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新课 ③创新研究方法,从一对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提 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设疑: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豌豆具有哪些优点? 二、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总结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 讲述:结合教材插图或课件讲述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3.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归纳相对性状概念: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教材3页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 【课堂练习】 对性状概念。 体会数学统计、对照实验在遗传实验的应用。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羊的短毛 B、兔的长毛和白毛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大麦的高秆与矮秆 E、豌豆的红花与大豆的白花 【答案】D 【方法点拨】相对性状判断标准:两同一不同。 两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不同: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设疑:豌豆花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是同时研究多对性状呢?还是先一对一对的进行研究?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1. 讲述:结合板图或课件叙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结果,提出相关问题,同时讲解遗传学基本符号含义。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遗传图解 思考回答。 观察了解遗传图解的作图规范。 倾听并阅读教材,画出基本概念定义,进行讨论加以理解 结果: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高茎:矮茎=3:1。 问题:①F1为什么全部为高茎,没有矮茎? ②F2为什么出现矮茎? (2)结合遗传图解讲解正交和反交、杂交、自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理解。 遗传基本 概念 状、性状分离等遗传学概念。 ①交配类: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用来判断细胞核遗传或细胞质遗传。 自交:豌豆同株自花传粉。(后面讲解孟德尔假说时补充为:相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相互交配。) 杂交:豌豆异株间的异花传粉。(后面讲解孟德尔假说时补充为: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相互交配。) ②性状类: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课堂练习】 (2014海南卷)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C 【方法点拨】显隐性确定方法 (1)定义法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无中生有”法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论。 演练、作答。 观察、分析、归纳,得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规律性。 掌握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开阔思考、讨学生的思维,体会孟 结合图德尔大胆想像、严谨2.讲述: F2高茎:矮茎=3:1是偶然的吗? 展示孟德尔做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解阅读教材,阐明孟德尔假推理和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原有观念的创新精神。 阐明孟德尔假说,突破重难点,理解假说的核心。 学会遗传图解的规范作图。 设疑: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3:1这种现象呢?如何解释?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1. 设疑:用“ “融合遗传”观点能对孟德尔的实验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吗? (不能。按融合观点,子一代的高度应该是介于高茎和矮茎之间,且子二代的不可能得到矮茎和亲本一样的矮。) 2.讲述:孟德尔假说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设想。 3.让学生结合孟德尔假说内容要点,分析讨论教材5页“高茎和矮茎杂交实验分析图解”,体会孟德尔假说的创新性和严谨性。 4.结合板画遗传图解或课件展示 ,讲解假说内容要点 (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说的内涵,概括孟德尔假说的要点。 做遗传图解。 能够 强调遗传因子的分离性和配子组合的随机性导致实验结果的出现。 (2)假说内容要点 ①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性。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分离性)。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随机性)。 (3)几个遗传概念 结合遗传图讲解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和杂合子等遗传 概述纯合子、杂合子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掌握判断 概念,以概念图加以归纳。 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 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个体。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个体。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 纯合子体细胞中决定该性状的两个遗传因子是相同的 C.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中有杂合子 D.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 【方法点拨】显性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自交法:(适用于植物)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 测交法:(适用于动物)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 环节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突出孟德尔假说。 呼应 重难点,为下一节课教学做铺突出演练、作答。 方法。 垫。 环节四:课堂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作答 加强对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和假说的理解 练习 套袋处理等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融合遗传又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 D.孟德尔假说要点的关键点是遗传因子的分离性和配子结合的随机性 【答案】C 【解析】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这一结果既否定融合遗传又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