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教学问题,它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然而,笔者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发现,一些不科学的问题设计普遍存在,有的问题指向不明,有的问题设计难易不适当,有的问题提出情境铺垫不够等等,诸如此类,其实都涉及该如何科学设计问题。基于此,笔者将围绕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展开论述,以期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量最多的便是叙事类文章。这类文章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文章依据故事情节发展,有着鲜明的情节主线,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事情发展顺序,其核心问题常常潜伏在故事过程中。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如果唐突出示,学生必不能立即回答,必须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一步步深入,逐步体会,而教者也正需要依此进行课文的展开与赏析,这就需要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连串的辅助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理解的深处,逐步领悟课文的主旨,这样的核心问题与辅助问题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亦步亦趋,渐入学习佳境。“问题链”的设计关注问题之间的坡度、关联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知识、理解内容。比如,有位教师在
讲授《军神》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设计出这样的“问题链”:“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体现是个军神的句子。”“现在我们就站在手术台旁,闭着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手术台上的哪些情景?”“当我们看到这些情景的时候,耳边仿佛又听到了哪些声音?”“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的时候,内心有什么感受?”这些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纵向递进,有的放矢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