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共育,三阶递进的“3+2”专本贯通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白秀秀
“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探索实践。它需要将本科的学科体系和高职的职业教育体系相互融合贯通,充分整合双方的教学资源,在二元共育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递进。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工作。2014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两大重磅文件的颁布,我国初步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工作。为了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山东省2012年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根据这两个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丰富人才培养类型,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渠道,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山东省从2013年起在学校自愿申报对接和统筹考虑全省布局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部分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省级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与专科院校对接,分段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 “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我校从2016年开始开展了与山东交通学院的对口贯通培养试点工作,第一批试点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已完成转段测评及专升本考试,即将在9月份步入本科院校学习。
三年实践过程中,我们将本科系统的教学体系和高职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相互融合贯通,全程贯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师资、实训教学条件、学风教风等软硬件有机衔接,充分整合和发挥双方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效率,达到“1+1>2” 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实践能力突出,理论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出众的优秀学生,形成了二元共育、三阶递进的“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人才模式。
二、二元共育、三阶递进的内涵
“二元共育”指高职、本科两个主体贯通培养。“三阶递进”指按照能力递进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全程贯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高级工、助理工程师到工程师,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1.高职的课程体系和本科的课程体系有本质区别。现有的本科课程体系是一种学科型的课程体系,突出系统性。而高职课程体系则侧重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把两种课程体系进行融合后,只能形成一种既不系统又不职业的课程体系,“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实现专本贯通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总体上还要按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对课程进行设计,按照“课证融通、突出特色”的思路,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课程设置与汽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融通衔接,使学生既具备职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又具有动手实践能力。
2.在前期企业、院校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交通运输试点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是汽车机电维修管理、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汽车销售、汽车配件管理、汽车保险理赔、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分析这些岗位所具备的主要岗位职
责,以及所需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经整合重构,确定本专业
学生应具备的典型岗位职业能力。按照能力进阶的培养模式,重视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专业技术课程体系、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四位一体的课程平台,贯穿素质养成体系,突出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专业专项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二元共育、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内涵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普通高职、普通本科不同。表现在:培养规格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更加注重复合能力的获得,不以单纯掌握某一固定的专业知识体系为标准;能力要求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以单纯提升学术发展能力为标准;素质方面更注重对人文素质、价值取向、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培养,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以劳育人。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的目标的合理定位是科学实施“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关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目标定位应服务学生终身职业生涯的发展,面向职业岗位需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能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技术能力。
2.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 学校双方共同构建共享机制,共享专业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双方共同实施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共同实施专业专题讲座,介绍专业的发展历史、过程及前景、成绩,共同征订统一的教材;在高职学习阶段,本科院校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学生开放图书资源,开放在线课程资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3.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由双方学校、家长、学生、企业构成的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专本对口贯通培养质量监控办公室,完善质量监控运行机制。质量监控办公室全面检查督办“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进行评价,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相关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将毕业生就业率、起薪率、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与高职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探索实践,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更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白秀秀,女,1976年10月,山东平度,学历,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车辆运用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单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注:本文系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编号:2017532 主持人:白秀秀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