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到“法"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 文/罗曼妮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长久的文华传承离不开稳定的国家治理方式。中华民族从最开始 的“人治”、“礼治”逐步演进到了现代社会的“法治”,现代法律的完善过程中也受到了不少历史文化的影响,本文将以 个高中生的视角,从“礼治”入手,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关键词:礼治传统文化法治 一人类有了群居,就有了制度,在群居进入到一定规模后, 就会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如何治理整个群体,则是所 有统治阶级必须相当重视的一个点。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社 会治理方式也在逐步完善。本文将以“礼治 为传统文化的一 个代表,分析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意义。 一人权的一种亵渎。从人类社会最初分工开始,女性就一直扮演 了包揽家务的角色,以至于慢慢发展,逐步成为了男性的附属 品,认为女性的一切都应该为男性服务,即便是史上强如武则 天,也免不了最后还政于李唐的结局。 、封建社会下的“礼” 在古代司法实践中,当法制与风俗、道德相冲突时,以礼 变法也是不言而喻之事。“法设而不犯,刑设而不用 这句流传 颇广的古语,提示了古代社会中“法制 与“法治”间的关系,重 法制的完备,而轻视法制的作用,法制严密而“法治”观淡漠可 说到“礼”,很多人会想到周礼,周礼主要表现在西周的宗 法制和礼乐制之中,不同等级的家族,有无血缘关系的人群, “礼”都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周礼》记载:两个人见面,如果握 手时位置偏下,则说明没有亲属关系;如果位置偏高,则一定 以说是“礼治”派生出的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一大特色。 二、封建礼治的积极影响 虽然说封建礼治的某些东西在现代看来是荒谬可笑的, 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封建礼治对我们当今的社会 生活也有着不小的积极意义。 (一)崇尚“礼~德”,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品质,在传统“礼治 上 是同族本家人;如果位置适中,则二者是有婚姻关系的外姓 人。从这种记载可以看出,西周的“礼”主要是维护封建阶级统 治的一种工具,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中国古代的治理体系中,统治者更加注重“礼”。在传统法 律体系中,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 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这种以礼为原 面有着非常丰富的体现。拿我们最常见的“孝道 举例,“孝 字 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史,无论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不孝的人总会被社会所摈弃。在封建社会,不守孝道被视为是 极大的罪名,不孝者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压力。 此外,现在我国推行法治国家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及《民法通则》的诚 则的法律体系是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予总结了西周“礼 治 经验后于2500年前创建的。古人所讲的“法”和“律 ,一般 指的是刑罚,而“礼 的范围更加宽泛,指的是道德、伦理、风俗 等等的集合。但是,就是由于古代统治者把“礼 放在了“法”之 上,导致治理过程中“人情 的地位高于制度,出现了一些在今 天看来不大合适的事情。 <<论语·子路》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人的父亲偷了别 信原则,正是依靠礼和德来推行法律的实施,通过礼和德 的传统文化根基来明法,减少推行法的阻力,增强道德的 约束力。 (二)“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 人的羊,这个人不顾父子之情与孝道,出面作证,被当时的人 誉为“直”,即公正无私。孔子听后,不以为然,他反驳道:“父 为子隐,子为你隐,直在其中矣 。这番话表明,孔子看中的是 人情。 “天人合一 这一观念是在生产力相当落后、农民只能“靠 天吃饭 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最初的想法是希望人应该与自然 保持和谐。为了能够过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生活,人民必 在中国古代治理体系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人 治”。孔子认为在治国中,“人 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善人为 须努力维持其赖以生存的土地有着良好的状态。此外,由于人 们的科学认知有限,人民对自然有着无比的崇拜和敬畏,后来 逐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理念。 “天人合一 的思想在文华传承中一直流传了下来,它体 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对当代的环境保护立法、经济 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 。消除法律,建立“礼治国 所依靠的 是“善人为邦 ,而不是严密的法律或制度。其实质在于强 调统治者的自身表率作用,而非草率的认为“权大于法”。 但是,由于身处封建王朝,各朝各代统治者的治理方式只有 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专制制度,这与我们现代民主的观念 发展立法都有警示作用,告诚立法者立法时不能违背自然规 律;同时也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树立依法治理环境的观念。 (三)“家观念 的流传 格格不入。 在维护专制方面,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欺君之罪”,这是可 以直接夷九族的罪名,充分体现了这种制度下君主的至高无 上,后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条款加入,但是对君主集权专制没 有太大的限制作用,反而让君主愈发专制,君臣之间阶级更加 分明。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家 这个概念的国度,在封建时期, 小农经济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须以一个整体为单位进行生 产生活,而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则成为这种整体的最佳成员。由 最开始的直系血亲以及配偶开始,逐步向外扩散,形成了宗 族,进而这个范围继续扩大,将同村、同乡的人也囊括进入自 除此以外,讲究了千年的“三从四德 在现在看来也是对 1 1 8祖国2018.1下 l论坛l 己的整体中,表现出来的形式多样,其中比较有名的如晋商、 徽商等。 者抹盖传统文化,而是让传统文化想要达到的效果通过法治 来达到,是将传统文化包裹在一条条法律条文中,以这种方式 向未来流传、延续并继续发挥良好作用。 (二)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方面,可以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时的“家 概念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家庭了,而是更 广义的集体理念,这种理念甚至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直到现 在,中国人的集体理念也是非常强烈的,不得不说这是“家”文 化对我们民族灵魂的巨大贡献。 三、传统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的意义 由于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我们对其进行选择的时候应 引入"3代的法治建设之中。例如,“诚信 ,一直是中国传统文 -化强调的传统美德,而在现代法律体系之中,诚信则上升为一 种法律原则,被有些学者奉为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 。这是传 统和现代法治高度契合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反,在关于婚姻关系上,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的差距很 该本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理念。在我国现代法治建设"3 -中,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与继承。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 成长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 响,所以,我们的法治进程不能够照搬西方法律体系,应该结 合我国社会制度以及历史文化影响进行推进。 (一)让 礼 体现在法律中 现代社会发展飞快,人们的行为底线不断降低,人们为了 大。如上文所说,古代女子有三从四德、男子可以有三妻四妾。 在这方面,中国近代法治进程度过了相"3艰难的岁月。在最近 -十年中,女性权利的逐渐觉醒,也受到了社会一定程度上的打 压。但是,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思想的接 受速度是相当快的。就拿三从四德来说,古代这种做法在现代 看来是有悖公民基本权利的,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同样可 获取利益或者是逃避责任,能够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龌龊之 事。“礼 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一种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虽然其 中有一些东西不符合现代民主法治的理念,但是还有很多值 得发扬的美德。 以嫁接到现代婚姻法律中,如男女双方在婚姻中必须忠诚、男 女双方都对家庭负有义务等等。 四、结语 本文从中国古代的“礼治 入手,详细分析了古代礼法 然而,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再好的行为准则也只是一 纸空文,所以我们需要有强力的手段来保证最基本的行为准 的优缺点,并且提出,在现代法治进程中,我们要有选择地 改造和继承文化传统,从而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新 的高度。 则,这种力量在"3代社会不可能靠个人自律、舆论围剿及家庭 -伦理来维持,"3然只能靠有强制力的法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法治 。 (作者简介:罗曼妮,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高三 在读。) 要注意,用法律保障礼仪,并不是说要通过法律来摒弃或 f上接第110页)一区域边缘化位置等方面没有表现出多大 的影响力。 作工程的进行,可以推动不同国家的互惠协作及协调成长,这 就避免以一种零和方式推进“一带一路 的建设。不仅如此,中 国的此番构想根本无左右此一区域国家选取白己成长路径的 想法,亦无按照自己订立的规则来评判此一区域国家的政治 于俄罗斯而言,此一区域同删的独联体国家相似,是其邻 近区域。不管是出于战略上的考量抑或是留恋苏联时代的大 国风光,其均把此一区域看作是自己权益的拓展,直白地说就 是其势力区间。 上面为美、俄等国在此一区域构造的地缘政治想像。反观 “一体制的打算,更无把此一区域国家看作是低下的协作对象。我 们设想的是,利用同此一区域国家一起建设“一带一路”,帮助 此一区域创造机会,以进一步地脱离将其贴上“边缘地带 内 陆地区 的种种标签的各类传统地缘政治想像。 带一路 视野中的中亚,其同此全然不同,具备以下几个方 首先,此一区域同中国、欧洲没有两样,亦为亚欧非乃至 面的基本特点: 四、结语 本文从批判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考察了 一带一路”构想所 蕴含的地缘政治想像及其作用。同欧美国家认知世界空间的 新地缘政治想像不同,“一带一路 构想有助于消除现代地缘 全世界的中心。此乃视角变化的结果,并不是指此一区域的发 达程度抑或是其地理方位。 其次,此一区域始终为人类文明交流、碰撞及交融的区 政治想像的某些缺点及盲区。当然,如何将“一带一路 地缘政 域。其有多种方位,可以是边缘区域,也可以是中心区域,甚至 还是人类某一方面的源头。 再次,此一区域国家不是他国的“势力范围 ,更不是大国 治想像的新颖与独特之处落到实处,还要依靠中国协同“一带 一路 沿线国家在一起建设“一带一路 时抛弃以往的地缘政治 思维,力争让不同国家在此过程中获得切实的好处与成长。豢卿 参考文献: 【1】李晓;李俊久. 一带一路 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 U】.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o). 竞相博弈的 大棋局 。相反,其本身就是 博弈者”,具有丰富的 能动性。 第四,大国在此一区域确实有着角逐,但需要指出的是, 不同国家在此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作。 以上即为“一带一路 构想所包括的太极式地缘政治想 【2]张晓通.“一带一路 与地缘政治理论创新田.外交评论(外交 学院学幸艮),2016,(05). (作者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 2018.1下 MOTHERLAND 1 1 9 像,其帮助大家又一次考察此一区域在全球政治中的位置,给 人们以全新的启迪。 通过“一带一路 构想,人们不难看出,不同类型的联通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