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原理
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出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使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宽(-175~725°C)、分辨能力高和灵敏度高。差示扫描量热仪得到的曲线以每秒钟的热量变化(热流率dH/dt)为纵坐标, 温度为横坐标, 称为DSC曲线, 与DTA 曲线形状相似,但峰向相反。在具体分析中图谱中峰的方向表示吸热或放热(通常峰表示放热 ,谷表示吸热 );峰的数目表示在测定温度范围内待测药物样品发生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发生转化的温度范围;峰的面积反映热效应数值的大小;峰高峰宽及对称性与测定条件有关外 ,往往还与样品变化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有关。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又分为两种类型:功率补偿型DSC和热流型DSC。
1.1功率补偿型DSC
功率补偿型DSC的主要特点是试样和参比物分别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和传感器,其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试样与参比物容器下装有两组补偿加热丝,当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热效应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差时,通过差热放大电路和差动热量补偿放大器,使流入补偿电热丝的电流发生变化,当试样吸热时,补偿放大器使试样一边的电流立即增大;反之,当试样放热时使参比物一边电流增大,直到两边达到热平衡,温差消失为止。也就是说,试样在热反应中发生热量变化,由于及时输入电功率而得到补偿,所以实际记录的是试样和参比物下面的两只电热补偿的热功率之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果恒速升温,记录的也就是热功率之差
随温度的变化。
1.2 热流型DSC
在热流型DSC中试样和参比物在同一个加热炉内,它们受同一温度-时间程序的监控。热流型DSC的结构如图1-2所示,该仪器的特点是利用鏮铜盘把热量传输到试样和参比物的,并且鏮铜盘还作为测量温度的热电偶结点的一部分。传输到试样和参比物的热流差通过试样和参比物平台下的镍铬板与鏮铜盘的结点所构成的镍铬-鏮铜热电偶进行监控。试样温度由镍铬板下方的镍铬-镍铝热电偶直接监控。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差DT与两者的热流差成正比。为了获得一条水平的理想基线,在热流型DSC的构造中,结构对称性必须很高,温度滞后应该很小,炉温要均匀且总的传热系数必须很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